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寫了一年的教育專題,終於又接近尾聲了,教育部開了一個新課綱─「素養」,由於這個「素養」話題,也讓不多不少的媒體、論壇,講座,文章寫手,開啟了新的議題持續寫下去,談下去,談了一年復一年,恐怕又是沒完沒了,也許還要繼續談下去,這個社會什麼時候開始對「素養」這麼陌生?
為什麼這麼陌生的素養變成一個網紅的話題?現在就來談談幾個因素。
第一:
要從李家同教授說的基本能力教育開始,李教授從頭到尾沒有改變他的想法。「我沒有大學素養一樣可以因應社會進步改變」。強調的就是基本能力素質,學生基本素質好教育出來的基本素養自然好,不需擔心自己無法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所以素質和素養是一體兩面,李教授直接看素質穿透到另外一面的素養,和現在許多教育界人士只看素養未看素質一面,就直接導向素養,這對未來的教育將是一場龐大的挑戰,不僅僅是教育,同時也對未來的社會付出極大值的成本。
第二:
公益事業被扭曲的事實。歷經慈濟、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利用政策規避社會監督,許多不良的個人行為也參雜在公益事業上,公益善款不能進私人財庫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上了大學念了碩、博士、出了社會做了大官、大老闆之後,就忘了。公益團體需要一個地方來專心做公益,這個我認同,但問題是拿社會捐款去買地這我就不太同意了,小市民沒有地可以捐,但是大老闆有地有房可以捐,捐一塊地,捐一棟房子給公益團體作為公益事業的辦公室,讓公益團體專心,不擔心,可以好好的用善款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創造社會平衡,而不是拿善款買房給大老闆賺,大老闆已經不缺錢了最後還利用共益團體買房產賺了一筆。做公益是大家平等一起做,並不是小老百姓捐錢,大老闆也捐錢,最後還讓大老闆把善款放回自己的口袋裡。這就是社會成本不公不義的起始也是代價。
第三:
愛的教育。許多的教育社團裡有些老師竟然為了實施愛的教育,用千種理由說,打罵教育不能作,學生越打越叛逆,學壞了,怎麼辦?我不禁懷疑,教育部擺在課綱上的因材施教只是一個圖騰,身為老師連教育的方式都不會運用,這社會的教育怎麼了得。又或者說什麼不能用打罵教育要用愛的教育,包容孩子,不過包容孩子不代表孩子就可以犯錯,孩子的行為就可以為所欲為,與其說是打罵教育,不如說是從小養成孩子在打罵上的情緒管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也會造成他人的不愉快,所以才會有被打、被罵的理由出現,讓孩子知道自己行為的錯引起了他人的打與罵,這也是一種打罵教育,老實說孩子也會有情緒,一直教孩子用愛、用包容,一旦忽略了的情緒的發展,接下來的代價就不是愛的教育可以彌補的。一個沒有情緒管理心裡的孩子,怎麼會了解大人的感受及同儕間的行為感受呢,還有打罵教育不能獲取情緒紓解,等於現今網路上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理念和他人不同,甚至於不認同他人而相互謾罵、叫囂,進而打群架,身為大人我們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去包容不同意見的人,又有什麼理由要孩子們用愛與包容不能抒發情緒,打罵教育只是在告訴孩子你的行為錯了造成他人的不舒服。如果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只是為了讓孩子長大以後可以肆無忌憚地打人,那這個愛的教育就失去意義了。
教育文章寫到這裡書寫不少對社會許多的無奈,然而我們還是要繼續往前看,這看下去,也是我寫作的動力,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更新了。
謝立婷一個人站在街頭望著大學學測的看板,學校與社會教育必須持續下去,學識只是其中一部分,授予知識與學識的同時,一個人的人品早已看出來了,只是現今很多教育工作者,為人師者去選擇看、不、見,這才是這個社會最大的隱憂,也是未來要付出最大社會成本的原因之一。望著有點陰暗光芒的天空,想著過去許多
宜蘭海傳說的四部曲,傳來許多遙遠的
星際傳說,大部分都是職場復仇者聯盟的一個大肚王國的故事,因為我們都曾經為了當過學生而受到傷害,而且傷得很深很深,有時候很想
穿越星際到一個地方去旅行,現在望著大學學測的看板,我真的很想復仇,不再當它只是一個
Pinsbkan的神話。因為
花非花聊起物中物,我就可以
愛你久久放心闖天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