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焦慮不安的靈魂啊!先找到內心的安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安感強烈的個體,因童年時期缺乏穩定的愛及溫暖的照顧及陪伴,又可能伴隨大量的生存壓力和不安全感,而必須不斷承受內在極混亂又失序的情緒衝擊和痛苦,這就好像內在時常出現海嘯衝擊及強大地震一般,不得安穩平靜,還時常必須因應不定時的侵襲而覺得不安、煩躁及疲憊。
只要像幼年經歷的情況一樣,不安定及充滿危險的環境,將帶給不安的個體時時刻刻的情緒衝擊,累積巨大無法處理的情緒負荷。所謂的失調,就是個體時常處於過度膨脹、高張及激烈的情緒狀態,不然就是時常在空洞、漠然、情感隔離的情緒狀態。
久而久之的失調,將造成我們的情感障礙,像是一種情感阻塞、不通、氾濫或失去運作功能。這長期情緒或行為反應顯著的異常,嚴重影響生活適應;而其情感障礙是排除了因智能、生理及健康因素所造成的後遺症。
久而久之的失調,將造成我們的情感障礙,像是一種情感阻塞、不通、氾濫或失去運作功能。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理想化他人的人,是內在存在一個分裂的自我。一個我「感到好痛苦好自卑」,另一個我「好想擺脫痛苦及自卑,我要一個無痛無苦的世界。」 這兩個我是如何分裂出來的? 這是來自幼年的我們,面對環境及主要照顧者(家長)的忽略或冷漠,而感到情感缺失的落寞和沮喪,所變異出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什麼華人的關係和家庭總是焦慮、憂慮和憤怒? 亞洲的家庭文化,通常都將家庭人口視為一種「勞力」或「生產力」,而不是獨立的生命。所以在過去的年代,當你一生下來,開始會走會跑,你就開始被使喚,要聽命行事,要跑腿。越是在家庭中地位卑微或是不賦予價值的人(通常是女性),可能很小開始就活在生存焦慮中...
要讓自我的自尊安穩,不任由他人的損害及抨擊,就需要注意是否能護衛自我的情感心理空間。也就是,你有獨立的情緒感受歷程,能允許自己有個體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不需得到他人認同才能存在。 同時,不因情緒界限混淆、鬆散,讓他人的情緒輕易就能侵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佔據你的心理、影響你的生理....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理想化他人的人,是內在存在一個分裂的自我。一個我「感到好痛苦好自卑」,另一個我「好想擺脫痛苦及自卑,我要一個無痛無苦的世界。」 這兩個我是如何分裂出來的? 這是來自幼年的我們,面對環境及主要照顧者(家長)的忽略或冷漠,而感到情感缺失的落寞和沮喪,所變異出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什麼華人的關係和家庭總是焦慮、憂慮和憤怒? 亞洲的家庭文化,通常都將家庭人口視為一種「勞力」或「生產力」,而不是獨立的生命。所以在過去的年代,當你一生下來,開始會走會跑,你就開始被使喚,要聽命行事,要跑腿。越是在家庭中地位卑微或是不賦予價值的人(通常是女性),可能很小開始就活在生存焦慮中...
要讓自我的自尊安穩,不任由他人的損害及抨擊,就需要注意是否能護衛自我的情感心理空間。也就是,你有獨立的情緒感受歷程,能允許自己有個體的感受和想法,這些都不需得到他人認同才能存在。 同時,不因情緒界限混淆、鬆散,讓他人的情緒輕易就能侵入到你的內在空間,佔據你的心理、影響你的生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給在生活壓力下常感到情緒波動、不知如何調整內在狀態的成年人 意識喚醒:日常中的情緒能量感受 最近有沒有發現,有些日子情緒像海浪般起伏,似乎一切都影響著你?清晨醒來,可能被昨天的煩躁情緒殘留;工作中,一句話就像風暴掀起更大的波瀾。這樣的情緒起伏,不僅讓心變得疲憊,甚至讓身體感到沉重。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是在一個瞬間,特別容易受到應激源的影響,自動開啟了情緒應激模式。本文提出了三種應對方式:準備“情緒急救箱”、核對情緒與事實、調節不屬於當下的情緒。 這些方式有助於預防情緒失控,對於遭受情緒失控困擾的人有所幫助。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給在生活壓力下常感到情緒波動、不知如何調整內在狀態的成年人 意識喚醒:日常中的情緒能量感受 最近有沒有發現,有些日子情緒像海浪般起伏,似乎一切都影響著你?清晨醒來,可能被昨天的煩躁情緒殘留;工作中,一句話就像風暴掀起更大的波瀾。這樣的情緒起伏,不僅讓心變得疲憊,甚至讓身體感到沉重。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是在一個瞬間,特別容易受到應激源的影響,自動開啟了情緒應激模式。本文提出了三種應對方式:準備“情緒急救箱”、核對情緒與事實、調節不屬於當下的情緒。 這些方式有助於預防情緒失控,對於遭受情緒失控困擾的人有所幫助。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