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持續行動,一直到大腦都懶得阻止你了

    把你想執行的任務,和執行這任務之後所產生的正向情緒,連接在一起,這就是解決拖延症的方法。
    拖延症和懶惰無關,我們只不過是在逃避執行任務時帶來的負面情緒。但這最終只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我們會通過執行其他不帶來情緒困擾的任務來緩解這些情緒。 我們逃避的,從來不是任務,而是任務附帶的情感。 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才能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自己必需完成一些任務,但是我們的大腦經常跟我們唱反調:「何必讓自己那麼辛苦呢?先歇一下再說吧!」「別人都在玩,你那麼用功幹嘛?」我們的大腦沒錯,它是在「保護」我們免受痛苦。可是我們都忘了,適當的痛苦對於自我成長來說,是必然之事。 沒有人會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下自然成長。 之前看過Simon Sinek的訪談,他提到現代的年輕人都在追求instant gratification — 及時行樂、短暫的快活感,「先苦後甜」已經不再出現在他們的字典裡。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拖延症的問題出現,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 假如我們能成功轉念,把執行任務之後所帶來的正向情緒,跟任務連接在一起,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會不會更積極、更正面一點呢? 「寫作好辛苦,我不想寫了。」 「可是完成寫作作品之後,會讓很多人受益,自我實現感會大大提升。」 「可是我真的很不想寫。」 「如果你現在放棄,你之前成功擺脫的負面情緒會回來找你的。」 「啊啊啊好吧我現在就去寫。」 這是我每天和自己對話的內容。 每天持續把任務與正面情緒連接在一起,總有一天,它會變成你的習慣,變成你每天不做不行的習慣,到時候大腦都懶得阻止你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