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談論心理健康時較常想到精神疾病,然而心理健康的內涵不僅為憂鬱、焦慮或雙極性疾患的診斷,心理健康的內涵為一個人整體的情緒、精神狀態及幸福感,其包含正面及負面的因素,正向的心理因素如韌性、好奇心及自我價值感,在很多情況能幫助我們面對逆境及精神疾病。身體健康需要不斷的關注及維護,心理健康也是,維持心理的健康幫助我們應對壓力、更快的從挫折中恢復、睡得更好且身體復原的速度更快,在許多方面,心理健康是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的關鍵。
人際關係如何改善健康
研究結果壓倒性的表示,擁有牢固、支持性人際關係的人們活得更健康、更長久、傷口更快癒合、血壓更低、憂鬱症復發的機率較低且較少感到焦慮。
人際關係如何促進健康
1. 人際關係提供人們生活的目標和意義感。
2. 朋友和家人常鼓勵我們從事促進健康的行為(如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及定期回診)。
3. 和一個富有同理心的好聽眾對話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並處理情緒。
4. 與朋友共度時光(散步或運動)可以增加精力、放鬆心情。
5. 雖然視訊或通話讓我們輕易的跟家人及朋友聯絡,但比不上實際見面帶來的效果。
辨識、促進健康的人際關係
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可能成為壓力來源或精神疾病的誘因,因此與鼓勵健康習慣並提供正向人際支持的人們建立關係十分重要,在這裡有幾點建議:
1. 與老朋友聯繫。
2. 規劃與家人定期相聚的計畫。
3. 參加家庭及學校的聚會。
4. 加入符合興趣及價值的社會組織、團體。
5. 在您支持的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
6. 您的夥伴不只是現在的家人跟朋友,同事、鄰居、神職人員或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您有意義的關係及重要的情感支持。
將正念結合自我照顧的計畫
當人際關係變得緊張時,請考慮在日常中加入正念的練習,正念將冥想與自我覺察及同理結合,幫助我們瞭解並尊重自己身體及情緒的反應,在某些角度來說,正念是「三思而後行」的另一個體現,您可以再對某人或某事做出反應前深呼吸,並從一數到十。最近的研究表明,正念能顯著增進心理進康,包括減少焦慮、避免憂鬱症復發,降低情緒反應並讓您更加專注。
基於正念的認知療法(MBCT)需要接受為期八周的訓練課程,但您可以將正念的精神納入日常生活中,如:
1. 關注身體的反應,我感到焦慮嗎?現在身體呈現什麼姿勢?肌肉緊繃嗎?身體正試圖告訴我們什麼呢。
2. 確認此刻的狀態,我現在是否感到不知所措、疲倦或感覺自己生病了,這些感受如何影響我人際的應對?
3. 感到不知所措或壓力重重時,請緩慢、有節奏的呼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並重新調整自己。
4. 每天花一些時間進行反思及冥想。
5. 在做出反應之前,先停下來感受自己的情緒,為何我感到生氣或沮喪,如何解決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原因,而非單純的宣洩情緒?
6. 其他方式例如瑜珈、漸進式肌肉放鬆法(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生物回饋(biofeedback)、可視化的練習(Visualization exercise)亦可幫助我們恢復心理健康。
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
許多人可以從專業的治療中得到幫助,例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或社會工作師,不幸的是,由於社會的污名化及誤解,許多人即使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仍不願尋求專業的協助。如果您感到徬徨無措,請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他們可以幫助您培養心理健康並解決您的精神衛生方面的困擾,這能最大程度的減輕症狀、增強韌性並改善生活品質,而且您在過程中可能不需要吃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