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及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為嬰幼兒睡眠顧問的身份,很榮幸有很多機會與許多不同的家庭合作,近距離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所以很多時候,除了孩子怎麼睡好以外,也會聊到很多教養的問題。
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分離焦慮。

許多家長常常跟我說:『每次離開孩子,她都像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一樣,她就是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

也有許多家庭問我:『我有試著讓孩子自己睡看看,但我一離開他就哭得好慘,是不是因為他正值分離焦慮的年紀,所以我應該要多陪陪她度過這個階段,再慢慢讓孩子自己睡?』
跳跳糖如今兩歲多了,我沒有感受到他有明顯的分離焦慮階段,他當然有時候在我離開他出門時會哭,有時候在我關上廚房門煮飯的時候會哭,不過他都哭一下下就自己決定去玩,我從廚房走出來的時候,他有可能是拿著玩具在廚房門口玩,或是不再門口等我、在玩具區或是客廳其他角落玩耍。
我是怎麼做到讓跳跳糖幾乎沒有分離焦慮的症狀呢?
首先解釋一下為何分離時,孩子會焦慮:當孩子跟心中認定最重要的依附對象分開時,會傷心、害怕、緊張、擔心,都是非常健康以及正常的情緒。
因為孩子100%依賴著主要照育者(照顧教育者Educarer),當這個人離開時,當然會有很多情緒;孩子面對不是她依賴對象的來來去去,就不會產生情緒。這個自然又健康的現象,如同戀愛中的情侶分離時,會依依不捨,有時候會因為分離而掉淚,成年人都會這樣了,更何況當孩子清楚知道自己依賴且深愛的主要照育者要離開,這時、分離對他們來說,是一件眼前最危機的人生大事啊!
這就是分離焦慮的由來。

分離焦慮常常在六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因為在六個月之前的孩子,還沒有發展出與主要照育者的緊密依附關係,所以沒有明顯的分離焦慮。然而分離焦慮不是孩子長到幾個月之後會愈來愈嚴重,然後幾歲左右會到達高峰的必然現象,分離焦慮不過就是你我也都會有,對於與在意的人分開而產生的情緒而已。
那麼,為了避免他們感受到危機,避免他們傷心、害怕、緊張、擔心,我們是不是就應該避免分離,用更多的陪伴來讓他們安心,減緩分離焦慮呢?
不是的。
針對分離焦慮的唯一解藥就是練習分離
第一次分離,因為不知道這是不是永別,所以崩潰,第二次分離,因為不確定是不是跟上一次一樣會再出現,所以還是崩潰,但是經過第三次、第四次、第二十次、第一百次的練習,孩子知道分開之後,自己100%的依賴的主要照育者會再回來,所以他知道他可以不用太擔心,不過因為愛,所以在分開時還是有情緒的起伏,只是不再是一種完全恐懼的狀況。
在分開前,告知孩子你要離開,然後多久會回來,即使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這個告知的動作還是非常重要。因為你與他分開後又重逢,和你的事前告知是吻合的,孩子會知道你對他說的話是可信的,你的言行一致、在練習分離的同時,也在建立你們之間的信任感。
用無止境的陪伴是無法解決分離焦慮的,因為孩子不會在陪伴中理解:『離開後會再回來的事實』,要讓孩子建立對主要照育者離開後會回來的信心,進而減低分離時的危機反應,才能夠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沒有這個理解的孩子,面對分離只會有滿滿的擔心,唯有在『實際經驗了分離、相信會再重逢、真的經驗了重逢』,孩子才會愈來愈有勇氣面對分離。
很推薦以小階段的方式,與孩子練習分離:例如主要照育者要去上廁所時,可以告訴孩子:「我要去上廁所,五分鐘後回來。」然後離去,孩子哭的時候,因為你們同在的場域可以聽見彼此的聲音,你回應他,告訴他:「我在上廁所,再四分鐘就回來囉。」讓他知道你了解他的情緒,你收到了。然後再慢慢進階更長時間的分開,孩子會愈來愈有能力面對分離的!
面對面的練習分離,千萬不是練習『消失後再出現』。

主要照育者會消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不合道理,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原本在同一個空間的人,莫名其妙的不見了,孩子或許因此沒有在分開的當下哭泣,而沒有造成分開時的難過場面,但是沒有經過練習的孩子,就不會有機會學會「離開後會再回來的事實」,進而了解、接受分開並不可怕。
這也是為什麼,使用消失法的家庭,孩子的分離焦慮常常都持續較久的時間、也比較嚴重,因為不僅沒有練習『離開後會再回來的事實』,孩子隨著年紀的增長,與照育者之間的情感愈深厚,面對分開的情緒只會更強烈而已。
因為如此,我從來沒有因為跳跳糖可能會哭,就偷偷溜走、來避免分開時的眼淚。

這些眼淚都是健康的,孩子如果不是因為跟你的依附關係如此健全,怎麼會在分開時感到不開心?!面對分開時的眼淚,爸爸媽媽應該要很開心地知道,自己與孩子建立的關係是緊密的!
常常健康地練習分離的孩子,不表示在分開時會完全沒有情緒、每次都欣然接受。這跟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有時候我們可以很簡單的揮揮手再見,有時候我們用十八相送的方式道別,有時候情緒上來、分離時我們掉了幾滴眼淚。
很多親職文章都說:蹲下來看孩子,就能理解孩子;其實也不用這麼講究是否蹲低不蹲低,孩子的情緒常常都跟成年人沒有不同,我們自己也都有這些情緒,如果理解大人小孩都差不多,孩子也就沒有這麼難懂了。
跳跳糖和我每天早上都會陪爸爸一起出門、送他去上班,有一天跳跳糖在爸爸要進車子時,突然就哭了,我蹲了下來,抱著他跟他說:「爸爸要上班,我們跟他掰掰,明天早上你起床後,爸爸一樣會去抱你唷!」他在幾滴眼淚中,對著爸爸的車車揮揮手說:「把拔掰掰~」隔天,我們行程一如往常,送爸爸去上班,跳跳糖輕鬆自在的和爸爸揮手說:「把拔掰掰~」
我們沒有因為前一天分離時的眼淚、而改變送爸爸去上班的行程,這個行程沒有需要為了避免孩子傷心而改變,反而是為了讓孩子理解分離不可怕,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去經歷它。
讓我們一起用健康的眼淚,陪著孩子理解分離不可怕,讓分離焦慮遠離每個家庭吧!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遇到語嫣之前,因為多多是第一個寶寶,完全沒當媽媽爸爸的經驗,剛出月子中心回到家,不懂寶寶為何一直情緒失控哭鬧不停,跟身邊的媽媽朋友求助,大家似乎也說這是氣質問題,只能認命自己生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新手媽媽Sweeny第一次跟我通話時,就不斷強調兩個月大的女兒多多是個高需求寶寶,情緒很容易失控.
    寶貝長大了,語言能力愈來愈好,交涉能力也愈來愈好了啊!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妳家是不是就出現一場鬥智、鬥體力的大戰了呢? 讓幼童在說好的時間好好躺平睡著,想像起來好像很困難!很多媽媽都只能祈求孩子早點斷電,這樣才能快點享受自由地滑手機時光! 其實,只要掌握好原則、用對方法,每天都可以讓幼童好好睡囉!
    我們先快速複習一下,上集所提到孩子白天不願意小睡的原因: 沒有適當的睡眠環境 沒有適合的睡眠時間 孩子累過頭 那除了這三個原因以外,還有哪些原因呢? 第四個原因是你的寶寶可能因為有很多個小睡時間是處於動態睡眠的,於是漸漸發展出了小睡倒退的狀況。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是:相同時間長度的
    自從上次分享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告的嬰幼兒建議睡眠時數之後,就收到媽媽爸爸的來諮詢:『我的寶寶白天都不睡,晚上也沒有睡到建議睡眠時數,他是不是睡太少?但他自己睡不夠,為什麼他白天還是不願意小睡?』 寶寶不願意小睡的原因很多,你們家遇到的狀況是...
    好多黑眼圈家長寫信來問我,孩子常常半夜哭醒,好像是「夜驚」!? 不過經過幫主仔細一問,孩子只是睡不好而已啦! 所以今天特別講解一下,夜驚最重要的判別方式: 夜驚的狀況,在醫療上跟夢遊是屬於同一種類,也就是說,孩子是處於還在睡覺的狀態,並沒有醒來!
    「寶寶睡不好,夜裡一直頻繁醒來,怎麼哄都睡不著,一餵奶就安靜睡了,所以孩子是真的很餓對吧?我應該要依照孩子的生理需求滿足他,對吧?」
    『遇到語嫣之前,因為多多是第一個寶寶,完全沒當媽媽爸爸的經驗,剛出月子中心回到家,不懂寶寶為何一直情緒失控哭鬧不停,跟身邊的媽媽朋友求助,大家似乎也說這是氣質問題,只能認命自己生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新手媽媽Sweeny第一次跟我通話時,就不斷強調兩個月大的女兒多多是個高需求寶寶,情緒很容易失控.
    寶貝長大了,語言能力愈來愈好,交涉能力也愈來愈好了啊!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妳家是不是就出現一場鬥智、鬥體力的大戰了呢? 讓幼童在說好的時間好好躺平睡著,想像起來好像很困難!很多媽媽都只能祈求孩子早點斷電,這樣才能快點享受自由地滑手機時光! 其實,只要掌握好原則、用對方法,每天都可以讓幼童好好睡囉!
    我們先快速複習一下,上集所提到孩子白天不願意小睡的原因: 沒有適當的睡眠環境 沒有適合的睡眠時間 孩子累過頭 那除了這三個原因以外,還有哪些原因呢? 第四個原因是你的寶寶可能因為有很多個小睡時間是處於動態睡眠的,於是漸漸發展出了小睡倒退的狀況。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是:相同時間長度的
    自從上次分享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告的嬰幼兒建議睡眠時數之後,就收到媽媽爸爸的來諮詢:『我的寶寶白天都不睡,晚上也沒有睡到建議睡眠時數,他是不是睡太少?但他自己睡不夠,為什麼他白天還是不願意小睡?』 寶寶不願意小睡的原因很多,你們家遇到的狀況是...
    好多黑眼圈家長寫信來問我,孩子常常半夜哭醒,好像是「夜驚」!? 不過經過幫主仔細一問,孩子只是睡不好而已啦! 所以今天特別講解一下,夜驚最重要的判別方式: 夜驚的狀況,在醫療上跟夢遊是屬於同一種類,也就是說,孩子是處於還在睡覺的狀態,並沒有醒來!
    「寶寶睡不好,夜裡一直頻繁醒來,怎麼哄都睡不著,一餵奶就安靜睡了,所以孩子是真的很餓對吧?我應該要依照孩子的生理需求滿足他,對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三月 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整天都在哭,我問他是否需要幫他轉學?他搖頭,我以爲是寒假完的不適應,幾週後就會好了,這時期每天跟他談心,陪他排解心中的情緒。並告訴他只要覺得不想去上學,我就幫他請假讓他休息。這時候,他有時會在睡前哭,但他早上都正常去上學。所以我以爲是私校課業壓力太大,哭是他抒壓的方式,晚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三月 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整天都在哭,我問他是否需要幫他轉學?他搖頭,我以爲是寒假完的不適應,幾週後就會好了,這時期每天跟他談心,陪他排解心中的情緒。並告訴他只要覺得不想去上學,我就幫他請假讓他休息。這時候,他有時會在睡前哭,但他早上都正常去上學。所以我以爲是私校課業壓力太大,哭是他抒壓的方式,晚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