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材應該長什麼模樣?應該有甚麼標準?
過去台灣常使用BMI來定義人是否肥胖,但有個荒謬的現象就是,他無法呈現肌肉重和脂肪重,健身的男生因為體重過重被國軍認定體位不符,他的體能比別人差嗎?當然不是,甚至更強,就因為用了錯誤的指標,強壯的人甚至會被建議瘦身。
身體形象產業,大家追求的是瘦身,而瘦身真的是健康的嗎?
很多人被「美」綁架了,我們一直在追求的美其實是商業的操弄, 認為一定要腰瘦、體脂肪很低才是健康,肌肉線條顯現出來才是很健康,健康的定義和範圍變得很狹隘,也造成很多人會過度追求「美」而用錯誤的方式瘦身,尤其是對女性的迫害,努力推廣孕婦運動的烏烏醫生在演講提到,如果我們把IG打開,會看到的很多是胸大細腰瘦大腿的網美,或是擁有六塊腹肌的帥哥,那些「完美」的形象也成為一種我們對自己身體形象的壓迫。
更糟糕的是整個身體形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古代的大力士或格鬥士都是虎背熊腰,正常情況下,他們的體脂肪其實是在正常範圍中略為偏高,而像現代那種粗胸腰細的身材是需要經過劇烈的增肌減脂肪,不靠藥物的話,一般人很難達到,為什麼要歌頌這種身材,很簡單,因為身體形象產業的商人藉由操弄一種遙不可及的身材,讓你長期處於不滿足的狀態,用羞愧和焦慮的心態,來驅動你、讓你認為你該做點什麼來改變你這個糟糕的身體,這是一種恨自己的商業模式。利用自卑感來促使你消費。
瘦身的原理
肥胖和過瘦都有壞處,但不該只有攻擊肥胖的壞處而不去檢視過瘦的健康問題,你的肌肉量真的健康嗎?
這樣的鼓吹瘦身的風潮,造就了對肌肉的鍛鍊過度單一的強度,認為減重只有靠著降低攝取量以及增加低強度的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像是慢跑。
瘦身的兩個方向,增肌與減脂。先來解釋組織的分解與合成的概念,人體每天都有基礎代謝量,作為你平日正常生活的能量,瘦身的效果在於增加代謝量,來讓你的運動消耗你身體儲存的能量,像是脂肪、肝醣或是肌肉,增肌減脂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增肌是增加你身體的肌肉量,藉由提升你最大重量的肌力促使你的肌肉增加,而肌肉是個很消耗體能的組織,增加肌肉後,每日的基礎代謝就會增加,而在你正常的飲食下,每天攝取的熱量就不容易變成堆積在腰間的脂肪;減脂的運動方式,同樣是讓代謝增加,並搭配有氧運動,較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搭配飲食控制,這個方法可以在短時間讓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肌力增加,增加基礎代謝,不過適應之後,在強度不變之下,要達到減肥效果,就是要把時間再拉長。
減脂屬於分解,將不需要的組織分解掉,所以讓你難過地脂肪會被減去,增肌屬於合成,應對外在重力的適應,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會隨著壓力而向上適應。
如果要增肌減脂同時間做,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因為減脂的方向是分解,增肌屬於合成,這兩者的運動並不適合同一天進行,畢竟我們舉重,就是需要使用熱量,但如果都被跑步強走了,身體刺激更多會趨向分解,而不是合成。
所以,何老師的建議先提升肌肉量,擱置脂肪的問題,讓基礎代謝量升高後,再來減脂,是個效能會高得多的選擇。
而最不健康的瘦身方式,像是節食和斷食,何老師笑稱,長期睡覺臥床其實也會瘦,因為你根本缺乏能量,沒有足夠熱量和營養,就算有大量運動,瘦了脂肪,也瘦了肌肉,因為沒有足夠的營養去合成肌肉,再加上低強度有氧運動,缺乏壓力刺激,失去肌肉後,基礎代謝降低,反而讓復胖更容易。
平日做好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恢復疲勞讓身體適應壓力重新組成組織,才會讓瘦身效果更好。
生活型態的檢視
如果你想要瘦身,可以思考上頭的瘦身策略,也要小心那種直銷式的要你吃什麼酵素,絕對沒有那種輕鬆的瘦身方式,或許食品會對妳身體有幫助,但如果要瘦身,攝取原形食物也有同樣效果,絕對不要花大錢治標,同樣的錢你可以去健身房找專業教練。
想想自己生活型態的基礎代謝,如果常常是坐著缺乏壓力刺激,那至少你可以給自己一些運動習慣,先從簡單的散步或跑跑步,遠比坐在椅子上當廢物好上百倍。
對身材的歧視其實非常隱形,畸形的審美觀也可能是錯誤的,原本只是考量到身體健康,現在卻因為成為胖子而受到歧視,腰間的肥油多一些受到歧視,女生就應該細腰大腿瘦才是健康美,男生就應該有腹肌人魚線。
過去在錯誤的科學偏見下的產物應該隨著知識更迭而改變價值觀了,每個人都不該成為歧視別人身材的加害者,對於身材的美與醜都應該有更大的包容力。
健康的身體形象不應該被大眾錯誤的價值觀構成,該改變了,我們應該自己去找到最適合的身體形態,而不是活在別人嘴裡。
切記你瘦身的動機應該是讓自己健康,而不該是成為別人眼中的完美樣貌(什麼太胖沒有女朋友之類的話,叫他們閉嘴,老子的身材我自己嘴,輪不到你),讓自己成為更好(健康)的自己成為你的發心。
Keep real and be better.
何昆陽 2020.8.1
參考資料:
- 《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 SBD怪獸講堂(Youtube頻道)
- 邱個 Chill Chill der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