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理論與實務的差異(延伸版・下)

    理論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在滿足條件下會成立。新手看到理論,會驚訝理論強大的說服力,跟普世通用的原則,老手則是會去想,要達到理論可行的地步,需要哪些條件配合,投入多少資源跟時間才能做到。
    下篇,做個收尾。
    人類在個別的小領域,是可能有超越周邊常人的成果,突破一般人想像的極限。但在社會整體的領域上,從未有過這種狀況,凡是要超越現有極限,做出超越現狀的規劃,往往都是以死傷無數人做結。而你會不知道,純粹只是沒有讀到,理論為了寫好看一點,避而不談。
    這背後的思維,用戰略的說法就是,你想要執行高風險的作戰,只有兩種情況下適用。
    1. 沒什麼好損失的,反正退此一步死無其所,不如賭下去。
    2. 你有夠多資源可以損耗,失敗一兩次獲得經驗,是可以承受的事情。
    但請各位注意,這些都是「理論」,不能套在實務上。讀者若覺得困惑,上述兩種作法若這麼簡單易懂,為何理論到實務還是差距很大?
    簡單說就是,退無可退的是你還是別人?如果是你退無可退,拉還有很多退路的人一起死,這樣對嗎?

    誰承擔成本、風險,誰享受成果與光環?
    累積資源的是你還是別人?損耗的是你自己的資源還是他人的?失敗是你損失還是其他人?若你花的是別人累積的資產,損耗的是他人的財產,失敗的損失不用自己扛,那誰願意讓你去賭一把?
    這麼多問號,後面有非常多的情境,但總歸一句話,就是怎樣「辨別群體」。你爸媽會願意抵押房子讓你去創業,是因為你是他小孩,不管是你有聰明絕頂的腦袋,還是超乎想像的點子,也可能只是生物上自私的基因作祟,或是單純的愛。
    總之,若不是你父母至親,會輕易讓你從事高風險行動,失敗也不會要你全部負責的人,根本不存在。在政治上,要做到這點,就得要威脅利誘他人合作,但越常這樣做就是越消耗自己的信用,長期來說就會落入眾叛親離的地步。不然你自己說說看,好朋友為了實現自己的理念,希望你把存款都拿出來給他衝一波,願意嗎?萬一失敗,他也不會負責,賺到錢則是他要分比較多,你願意嗎?
    各位同學,在你高談「我們」的時候,確定你指稱的對象,願意跟你一起當「我們」嗎?
    統獨、經濟、疫情等,還算屬於有很明確目標的,你都會感受到在台灣壁壘分明。換做是文化、社會等議題,甚至是近年的進步政策,你確定大家跟你一樣,都想要買這個單?
    每個人的容忍都有限度,理論跟實務的最大差異,到頭來還是誰要出錢、出多少錢、可接受的損失在哪。而且實務上,每個人都會看,會記住你做過什麼事情,不可能忘記的。覺得筆者亂講,為了理念應該有所犧牲?
    你回想大學時代,每次做報告,都閃得遠遠的同學,但要分數就搶著「共同承擔」,是不是最惹人厭?
    換一個比較沒那麼極端的例子,每次分組報告,你都是負責找資料跟寫報告的人,但因為某人口才台風好,所以讓他上台報告,是不是就覺得很合理?是的,但如果他宣稱,整個小組只有自己在做事,其他人找報告資料都是Google一下沒多少付出……
    你會不會生氣?
    「共同承擔。」
    「共同承擔。」

    我們無法靠理論掌握每一個細節
    實務上最大的困難點,不是在於你寫出多棒的規劃、製作多精美的利益分配書,而是在每個分工合作的情況下,怎樣精算出「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妥協點」
    筆者舉一個例子,一家公司成功了,記者想要去找出成功的原因,訪問了公司重要人員:
    • 財務:是因為我去銀行斡旋貸款。
    • 技術:沒有我研發的產品根本不會賣。
    • 業務:我跑日本一年不回家才有訂單。
    • 公關:上次沒我處理就爆發醜聞了。
    • 人事:因為我有仔細確認工程師的學經歷符合需求。
    • 董事長:領導有方、管理有術。
    誰對?每一個人單獨寫一篇天下雜誌的故事,全部都看起來合理,但大家合理的因素湊起來,根本互相矛盾而且不可能同時發生。這就是理論派最常遇到的問題,總以為某個政策,只要推了一個東西,就會大大的改變,還可以找到一大堆原因,蒐集五大箱資料證明自己是對的。
    理論派到後面就是這樣,他不知道實務狀況會怎樣變化,用資料找資料、理論證明理論,最後就是每一個理論都正確,但合起來就錯誤。這一點都不難懂,政治、經濟、社會的政策會成功,幾乎沒有一個是單一因素造成的,事前的鋪陳跟準備、執行的正確率、事後的檢討與修正,任何一個地方有誤,政策就可能是災難性的結束。
    但人類很愛找原因,因為沒有邏輯,人會很難接受現狀。你不懂?想想上班下班就好,一般來說開車上班30分鐘會到,萬一沒有到,應該就是塞車,而塞車很可能是有某一種因素影響,如果沒有,你會很難理解為何如此。通常,都是遇到車禍事故,導致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塞住,但多數時候你會發現,就單純車多而已,車多為何會塞?
    這做交通研究的應該就知道,理論上每台車都裝GPS跟設定前後車距,用超高速電腦連接,可以完美控制,讓整條道路上的車「同時起步」、「同時停步」,就不會塞了。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啊,開車起步是前一台車動了你才會動,所以假設前車啟動到你開始移動需要2秒,10台車要20秒,這條路有30台車就要60秒,然後紅綠燈是60秒……第30台車就悲劇了。
    這就是戰略中說的「摩擦」,每一台車的起步、煞車、轉彎,都會有一點點的時間延遲,有的快有的慢,這也跟是不是三寶無關。有人慢5秒是因為他正好轉頭看旁邊,有人快了1秒是他天天走這條路習慣了。你無法預估每一台車會差幾秒,只能求個平均值,理論只能做到抓平均等統計整理後的數字,但人類至今仍無法確定,哪一台車在什麼時候,會造成怎樣的事故,使得整條路大塞車。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實務上的問題,你只能用理論去模擬一個最佳結果,但不能確定每一個細節都能操作到最好。

    理論外的東西,只有以經驗(時間)彌補
    在軍事上的做法就是,當班長跟你說,他需要一挺機槍跟9個班兵,以及足夠他1天作戰的彈藥,連長就準備給他,並讓他在戰術上自由發揮。營長說要1隊戰車、2門大砲、20台卡車,將軍就去備好資源,讓他在營級範圍內發揮專業。將軍需要10萬大軍跟各式武裝,政客就依照需求,準備妥當好打贏戰爭。
    就這麼簡單,沒那麼複雜,越想用複雜理論去參透,你就永遠參不透。
    執行上的問題,永遠出在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訓練扎不扎實、武器妥善率夠不夠,然後用怎樣的標準評價軍官,哪一種規格的標準去訓練士兵,怎樣的規範去設立武器維修保養標準。這些細節,要寫都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工具書,你不可能看完的。任何一個人宣稱,他看完吉普維修手冊就可以當將軍,你通常會覺得他神經病,那為何反過來一個宣稱讀完政治學某理論A的人,就足以託付制定國家政策方向的大任?
    說來說去,理論跟實務到底差在哪裡?筆者的經驗是:
    「時間」。
    你讀理論的目的,是不要每件事情都從頭學,一個木工學徒先看一下怎樣使用槌子,釘子不會釘歪的手冊,總是比什麼都不講不看,就給他30根釘子開始練習,要來得有效率,更能節省資源的浪費。筆者把一本微積分丟給小學生,說等你參透這本就有大學程度了,豈不是說幹話?理論是為了讓你逐步理解現實,減少你去跌跌撞撞的時間。
    但超出理論之外的東西,諸如工廠操作實務、商業合約談判,你還是得自己下去碰,學習各種技巧,這不是看你年輕瞧不起你,實在是因為,人類還沒辦法把這些經驗做成手冊。好比談判實務,理論書不管寫再多,大概得要等到人類有大腦神經資訊傳輸系統,直接把前輩的談判經驗灌到你腦子,不然根據場景、時機等等產生的談判手法,你書讀再多都不會懂。
    這就是所謂的,師傅可以把招式交給你,但功夫沒有辦法。你為此痛罵師傅藏私,不肯教你怎樣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根本強人所難,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帶你這個學徒去一個個客戶那邊實習,直到你可以承擔為止。
    薄富爾說過,戰略上一切的失敗都來自於「too late」。
    我們也可以延伸,每一個失敗的理由都是時間不夠。而怎樣時間才會不夠?考試沒準備,臨時抱佛腳,大家會說這同學活該。但在政治場域,卻很多人認為臨時抱佛腳、考試沒滿分,那一定是資本家害的。
    唉。

    不在乎犧牲別人,終成理念的騙子
    筆者最後想說的是,人為何行動越來越保守,因為多數人都吃過虧,有一部分的人還被背後捅刀過。現在是因為網路時代,很難瞞住所有人,所以近年背叛他人的政客,都會被狠狠記住。
    但不代表你沒看到的地方,沒有發生過這些事情,許多過去沒有文字紀錄的,問問當事人都會聽到滿滿的背刺,只是事過境遷,不想再追究。但你要他去投背叛者一票,做不到!結果不明就裡者,會聽背叛者的一面之詞,認為這些人居然不識大體,竟然沒有支持偉大的理念跟政客。
    理念放到政策上,想要推動就會遇到政治,你越想要快速達到目的,常常就會犧牲越多人,別老以為自己很聰明,佔人便宜一路選上去,或是賺到荷包滿滿,都不會被發現。
    騙一輩子都沒出事,那是運好、更是命好。
    但你想學歷史的騙子,覺得命運可以用理論重複一次,那就試試看吧。
    真的,筆者不反對,只是想說,打著理念的旗號要人一起去犧牲的,最後都會躲到後面讓別人犧牲,然後看著白花花的銀子,說服自己這是必要的,最後自己就是騙子。
    這不是理論,這是實務經驗。你碰過就知道,理念的騙子,永遠要說服自己是為了理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