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別人的情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做一個高敏人,其實對於負面情緒是非常敏感的,但修行到現在,我知道情緒不過是一種生理反應,並不代表對方真的要傷害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是主觀的感受,重要的是對方也很難去控制憤怒或是悲傷,他都是他的自然反應。
學會不批判自己,其實也可以學會不批判他人。
面對他人針對別人的憤怒,過去我會習慣要他:「好啦,不要生氣」,但這個習慣讓我反思,為什麼要別人不生氣,但別人開心我們卻不在意?我們在刻意閃躲別人的憤怒或是悲傷,我們容易感到措手不及、無可奈何,其實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同理對方的憤怒點是什麼。
清楚明白的看到他在憤怒什麼、高敏人可以有意識地嘗試把自己的感受天線稍微往後拉,學習著靜靜地陪伴對方的情緒過去。
對方的情緒依舊是他的,我們的依舊是我們,不見的要用同樣的情緒或是壓抑對方的情緒去「解決」對方的情緒。
「不要把負面情緒當作是問題去解決」
或著用其他情緒去牽引他在情緒背後更深層的問題,或者嘗試用另一個角度(調侃的方式)去看待這件事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想要被關心,但我們沒有能力去接受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 男性在這個社會框架下,其實過的並不容易,負面情緒被視為一種軟弱,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
    做為一個高敏人,對於情緒總是特別的敏感,在沒有學會同理心傾聽之前,我的身體反應總是讓自己很困擾,像是人多的時候,需要陌生社交,高敏人對於太多陌生的能量,會適應的非常辛苦。 像我肚子就會隱隱發抖。 但不代表我沒有社交能力,而是需要更多能量去開啟第一句話,這時候如果有一個熟悉的朋友在身邊會非常的安心。
     在我研究所的那年有了這個體悟,無論如何,再如何堅持,我們該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快樂。  不要不睡覺、要好好照顧自己,這些老生常談的話,再我經歷過那些不安的日子以及看著周遭朋友的處境,像是憂鬱症或是崩潰痛哭的樣子。 我都很想很想告訴他︰「沒關係,放棄追求別人要你做的事情吧,退學也好,只要你想清楚,只要
    在許多競賽中,一直以來我常常是那個倒數的,競爭意識對他們或許是一種激勵,但對我來說是一種打擊,曾經我也是那個拚死向前,仍無法追上大家的那個狼狽的身影,現在我明白,我不用跟誰比較、我也不用跟誰競爭,包括自己,「我不需要贏過過去的自己」。 贏什麼?圖的是什麼呢? 人生就像場馬拉松,每個人的目的地都不同,
    為什麼要創作呢?一方面為我,也為了那些因我文字而改變觀點的人們,我明白文字的力量,或許說創作是將心靈顯化的方法,可以帶給創作者本身以及讀者很深遠但很細小的影響,這是個我對我自己的人生試驗,我想要答應自己的承諾:1.更認真點創作、更去梳理自己的觀點,我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可以跟那些厲害的文章比擬;2.讓
    不斷在強調跳脫框架的我,我回想起來,說實話我認為框架(基礎)其實非常很重要,沒有框架,你要怎麼跳脫框架,框架是種工具,讓身體學習去適應框架,重點是不要讓框架限制住自己的成長,而是讓框架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利用不同的框架去探究自己,把迷路的自己找回來。
    我們想要被關心,但我們沒有能力去接受別人的關心,因為我們失去相信他人的能力。 男性在這個社會框架下,其實過的並不容易,負面情緒被視為一種軟弱,不論是先天還是後天
    做為一個高敏人,對於情緒總是特別的敏感,在沒有學會同理心傾聽之前,我的身體反應總是讓自己很困擾,像是人多的時候,需要陌生社交,高敏人對於太多陌生的能量,會適應的非常辛苦。 像我肚子就會隱隱發抖。 但不代表我沒有社交能力,而是需要更多能量去開啟第一句話,這時候如果有一個熟悉的朋友在身邊會非常的安心。
     在我研究所的那年有了這個體悟,無論如何,再如何堅持,我們該堅持的就是讓自己快樂。  不要不睡覺、要好好照顧自己,這些老生常談的話,再我經歷過那些不安的日子以及看著周遭朋友的處境,像是憂鬱症或是崩潰痛哭的樣子。 我都很想很想告訴他︰「沒關係,放棄追求別人要你做的事情吧,退學也好,只要你想清楚,只要
    在許多競賽中,一直以來我常常是那個倒數的,競爭意識對他們或許是一種激勵,但對我來說是一種打擊,曾經我也是那個拚死向前,仍無法追上大家的那個狼狽的身影,現在我明白,我不用跟誰比較、我也不用跟誰競爭,包括自己,「我不需要贏過過去的自己」。 贏什麼?圖的是什麼呢? 人生就像場馬拉松,每個人的目的地都不同,
    為什麼要創作呢?一方面為我,也為了那些因我文字而改變觀點的人們,我明白文字的力量,或許說創作是將心靈顯化的方法,可以帶給創作者本身以及讀者很深遠但很細小的影響,這是個我對我自己的人生試驗,我想要答應自己的承諾:1.更認真點創作、更去梳理自己的觀點,我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可以跟那些厲害的文章比擬;2.讓
    不斷在強調跳脫框架的我,我回想起來,說實話我認為框架(基礎)其實非常很重要,沒有框架,你要怎麼跳脫框架,框架是種工具,讓身體學習去適應框架,重點是不要讓框架限制住自己的成長,而是讓框架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利用不同的框架去探究自己,把迷路的自己找回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控制情緒:深呼吸先別衝動。 ❏ 表示理解:光道歉,緩解氣氛。 ❏ 同理與慈悲:考慮對方狀況和感受。 ❏ 客觀看待:視為對方習慣,非針對自己。 ❏ 理性溝通:專注問題本身而非人或是情緒。 ❏ 適時離開:情況無改善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控制情緒:深呼吸先別衝動。 ❏ 表示理解:光道歉,緩解氣氛。 ❏ 同理與慈悲:考慮對方狀況和感受。 ❏ 客觀看待:視為對方習慣,非針對自己。 ❏ 理性溝通:專注問題本身而非人或是情緒。 ❏ 適時離開:情況無改善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前幾天分享處理人的心情的貼文,得到大家很好的回饋,很多人問我說,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倒負面情緒給自己,問我有什麼看法? 最近我看到身邊的人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亂發脾氣、一直陷入迴路中,其實我也一樣,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身邊親近的人,甚至負面情緒卡得太深,讓自己一直陷入所謂「被害者」的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