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蚵仔煎的身世 : 台灣食物名小考

跟著百靈果神教讀一些書,也讀過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臺灣史新聞,因為題材很生活,文字也通順,所以借來兩天就看完了。是一本平實討論臺灣各樣食物發音起源、烹調方法和料理食材的小書,書中沒有太多描寫食物風味的句子,所以可以晚上讀,吃宵夜絕對是因為自己想吃。
從常見的食物出發是很常民的題材,但作者不說,也很少人這麼有閒每事問到大致了解可能的歷史發展、發音和相關聯的各樣人事物。即使已經算是讀了一些臺灣相關書籍,也還算台派,都還有很多不知道的冷知識,很值得一讀,然後下次和其他人聊天拿來炫(?)
以蔬果而言,有很多在族群交會時傳入,在這個兼有各樣氣候的小島,找到了他的落角處,也因為美味逐漸成為日常飲食的重要來源。以前的歷史概念都會是這些詞彙多從中國東南沿海傳入,再不就各國殖民時期遺留。但事實上追本溯源之後,會發現發音和東南亞各國同一種東西的發音雷同度也不小,展現出南島文化圈的那一面,也就是除了華人文化圈之外,還有另一個也有深遠影響的文化在這島上開枝散葉。
而料理的部分也蘊含了移民文化重要而紛雜的那面。不同的族群來到這個島上,帶來的飲食文化經過部分的交流,成了常民飲食的一部分。常說的臺灣小吃,多數是這樣的風貌。這些特色展現了臺灣包容的那一面,所有的食物都留下了他們的痕跡,而且轉變成大家熟悉、習慣的樣貌。
對飲食習慣的介紹部分,兼雜了飲食和節慶的關聯,特別是元宵、過年等重要的節慶,相關的諧音哏也就從那時候成為節慶中老派的部分。有的時候甚至成為各樣迷信或民俗的來源。對於想要在飲食上找到一些熟悉感,是幽微而深刻的投射,展現出文化中經常不被注意卻淵源流長的部分。
相關的語音研究,除了得力於中研院專業人員外,另一個有趣的來源是親友以及移工。在港邊各樣莫名所以的食物名,多數都可以從港邊的移工口中找到一些解謎的線索。這些食物除了是船員們的鄉愁解藥外,也常是觀光客必吃的景點美食。
針對常見的誤用字、對食物名稱的混用/誤解,作者也一併做了說明,除了可以有效知道哪些用法積非成是之外,也同時得以瞭解原先較符合其意義的字是哪個。本書除了部分語音討論因為太不符合自身興趣很快的掠過之外,還附有精美的插圖,能有效的協助讀者形成想像,整體討論也有脈絡,儘量羅列各樣說法。
推薦給也對臺灣食物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把典故當床邊書看,可以增添冷知識,饒富趣味之外,也確實是增廣見聞、充實知識。下次再吃到,你會對這些身邊的食物有更多的了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就是碎念一般的讀書心得。同時具備教育、法律專業,支持討論,歡迎留言。立場上支持臺獨、多元成家、廢死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用不影響別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喜歡喝酒、看書、運動,對電影、繪畫及音樂沒有研究。其他的想法、電影、活動之類的另外發表在臉書粉專「專業的粉絲專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