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3分鐘復健口袋書】媽媽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擰毛巾、擰抹布的時候手腕靠大拇指的地方都好痛,甚至按遙控器的時候都痛超厭世。
你還在想說痛個幾天就會好嗎?你可能是得了媽媽手哦!你說你還不是媽媽?你說你是男生?誰說媽媽手是媽媽的專利!讓我們來好好認識媽媽手~

。病因

俗稱媽媽手的疾患原名為De Quervain’s disease(音譯:狄奎凡氏症),絕對不是什麼Mama’s hand!是一種狹窄性腱鞘炎
媽媽手的患者病因大致有二:
生活中拇指動作較多,造成手腕伸肌支持韌帶增厚,進而壓迫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腱鞘,造成慢性發炎,可歸類為累積創傷症候群的一種。
除了使用過度造成的累積創傷症候群外,錯誤姿勢下的突然用力,造成拇指肌腱急性拉傷也可能造成媽媽手,例如很多厲害的總鋪師會拿著鍋具甩鍋翻炒,若是平時缺乏訓練或用錯力的家庭主夫婦們,極可能因此受傷。

。好發族群


  1. 女性肌力天生不及男性強,因此較易導致損傷。
  2. 過度使用拇指者,例如:美髮師、花藝師手握剪刀、家庭主夫婦或廚師手拿菜刀、銀行、會計人員手點鈔票等,需要常常抱嬰兒的新手爸媽的錯誤抱嬰姿勢(以虎口支撐baby)也容易導致媽媽手。
  3. 孕媽媽在懷孕後期,因「鬆弛素」的分泌,會造成韌帶較鬆弛、關節較不穩,此時若未注意手腕及拇指姿勢導致不當施力,也易造成媽媽手。小孩出生後身體仍受鬆弛素影響,此時抱小孩的錯誤動作特別容易導致肌腱受傷(這也是為什麼此症俗名為媽媽手)。

。評估方法

芬可斯坦測試(Finkelstein’s test):四指握住拇指向下拉。
(要注意的是,除了媽媽手以外,拇指基部的腕掌關節炎在此測試也可能呈陽性,最準確的方法還是至醫療院所進行影像學檢查並由醫師判斷!)

。緩解方法

媽媽手可以視為運動傷害的一種,運動傷害的良藥就是適度休息。但因為拇指可說是人類手部動作的核心,因此媽媽手真的也是出名的難痊癒。
以下我們分成兩個階段來說明:
  • 急性期:剛開始痛的前三天,這時候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現象。
  1. 好好休息:拇指能不動就不動(意指連滑手機都盡量避免)。可配戴媽媽手專用護腕(拇指支持護腕)或由職能治療師製作副木來讓拇指在良好的擺位休息。副木或護腕建議全日配戴(包含晚上睡覺)。
  2. 止痛不過度消炎:若是水腫導致腫痛,可以透過加壓、抬高、輕度冰敷幫助水腫消退。若有影響睡眠可以服用止痛藥,適當止痛可以減緩發炎不適感,非不得已不建議一直使用消炎藥或冰敷,過度消炎可能會影響後續的癒合修復
  • 亞急性期
這時期有滿多人會開始去尋求復健的協助,進行物理治療(熱療及電療等),除了復健的治療外,媽媽手的痊癒與否和返家後的休息、運動更加相關!
  1. 副木護腕繼續配戴:亞急性期只是比較不痛,並不是痊癒,因此良好的擺位休息依然重要。
  2. 拉筋及活動度運動避免沾黏:可以在無痛範圍慢慢滑動肌腱避免沾黏,動作不宜快速或過度,可能造成二次拉傷,並可進行活動度運動維持關節角度。
  3. 適度訓練拇指肌力:以橡皮筋套住五指練習撐開,訓練拇指肌腱,避免日後再因肌力不足導致容易受傷。

由於媽媽手大部分來自過度使用、累積創傷,因此痊癒後生活中仍要特別注意可能造成媽媽手的危險因子,例如過度使用及錯誤姿勢等,如果有一段時間拇指或手部任一處比較操勞(例如工作量較大的時候),可以在一天工作後幫自己熱敷舒緩、按摩放鬆肌肉,讓肌肉好好休息維持在良好狀態,就比較不容易病情反覆哦!
一起擺脫媽媽手,拇指無痛讚起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享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今天下背痛了嗎?明明才20幾歲卻像大叔大媽,搬個重物就容易閃到腰,整天喊著腰痠背痛一直往養生館跑嗎? 上一篇跟大家提到上交叉症候群,有上就有下,今天我們來介紹下交叉症候群。
長期肩頸緊繃痠痛,去按摩或熱敷電療都只有當下緩解,隔天上工又痛起來了嗎?在捷運站和公司爬個樓梯就喘到不行嗎?你可能是上交叉症候群的苦主哦! 上交叉症候群聽起來很抽象、很學術,生活中好像不太常見,但其實在你我身邊,甚至你自己都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哦!
病患來復健時常常詢問身體新出現的疼痛,擔心是不是臟器出問題,或長了不好的東西之類的。我們治療師透過詢問的方式探詢病患疼痛的主因,其實大部分人造成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神經肌肉骨骼的組織傷害。
大家應該多少都曾看過,中風伯伯的腳上,或年輕人的手上,一片膚色或白色的塑膠,用魔鬼氈捆在手上的酷東西。它,就是副木。 但是,副木是什麼呢?
除了物理治療 (physical therapy, PT) 和職能治療 (occupational therapy, OT) 以外,復健團隊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類,叫做語言治療 (speech therapy)。他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上一課介紹完「職能」的意思,「職能治療」是什麼就會比較好理解了。
你今天下背痛了嗎?明明才20幾歲卻像大叔大媽,搬個重物就容易閃到腰,整天喊著腰痠背痛一直往養生館跑嗎? 上一篇跟大家提到上交叉症候群,有上就有下,今天我們來介紹下交叉症候群。
長期肩頸緊繃痠痛,去按摩或熱敷電療都只有當下緩解,隔天上工又痛起來了嗎?在捷運站和公司爬個樓梯就喘到不行嗎?你可能是上交叉症候群的苦主哦! 上交叉症候群聽起來很抽象、很學術,生活中好像不太常見,但其實在你我身邊,甚至你自己都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哦!
病患來復健時常常詢問身體新出現的疼痛,擔心是不是臟器出問題,或長了不好的東西之類的。我們治療師透過詢問的方式探詢病患疼痛的主因,其實大部分人造成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神經肌肉骨骼的組織傷害。
大家應該多少都曾看過,中風伯伯的腳上,或年輕人的手上,一片膚色或白色的塑膠,用魔鬼氈捆在手上的酷東西。它,就是副木。 但是,副木是什麼呢?
除了物理治療 (physical therapy, PT) 和職能治療 (occupational therapy, OT) 以外,復健團隊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類,叫做語言治療 (speech therapy)。他們三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上一課介紹完「職能」的意思,「職能治療」是什麼就會比較好理解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我的右手大拇指這一塊總是會痛痛的,尤其是洗抹布要擰乾時一轉右手大拇指這地方立馬痛起來讓我無法擰乾抹布,想說按摩一下結果反而越按越痛。今天早上去整骨和整骨老師說了這情況,他一看就說:「這是媽媽手喔!」。 原來我的肌腱早就已經腫起來了!這個位置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媽媽手」,接著依然先幫我整骨,
Thumbnail
長期手臂痠痛麻,煩到想把手剁掉原因卻不在手上!? 右上臂肌肉痠痛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 肌肉拉傷:過度使用或突然的動作可能導致肌肉拉傷。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通常是由於前臂肌群過度使用引起的。 五十肩:肩關節囊炎,常見於五十歲前後的人士。 急性扭傷:運動或日常活動中的意外拉傷或扭傷。
Thumbnail
這個專有名詞現代人應該都聽過(俗稱滑鼠手),上課時間不算在內的話;工作歷練史大約28年都在電腦中度過。 近10年因右手使用的太頻繁,工作也因要求完美的情況下;(過勞了)出現標題所寫的腕隧道症候群!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開始學著使用繪圖板;真的就不在出現疼痛不止的地步。 長期使用繪圖板工作,也
更年期前後將近50- 60%的女性會有關節痠痛的困擾。 體型肥胖、膽固醇高、高血壓、憂鬱症的女性,出現停經前後關節痛的機率更高。 這類型的痛好發在肩頸、頭痛、腰痛、手指關節、手腕痛,表現為灼熱刺痛、晨僵、關節局部腫脹,若嚴重起來可能連手指彎曲、打直都有困難。 更年期關節痛: 台灣地區骨質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基本上小圓肌與棘下肌被認為功能幾乎相同,疼痛區域也類似,不一樣的是,棘下肌就像大哥保護著小圓肌,通常需要將棘下肌的症狀解決後,小圓肌才會展露頭角。 當小圓肌有症狀時,會有肩膀後側與外側的疼痛,有時無名指與小紙會有麻木感,甚至當你走路不小心揮到桌角時會劇烈疼痛。這會跟我們的一個神經壓迫現象搞混,像是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Thumbnail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我的右手大拇指這一塊總是會痛痛的,尤其是洗抹布要擰乾時一轉右手大拇指這地方立馬痛起來讓我無法擰乾抹布,想說按摩一下結果反而越按越痛。今天早上去整骨和整骨老師說了這情況,他一看就說:「這是媽媽手喔!」。 原來我的肌腱早就已經腫起來了!這個位置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媽媽手」,接著依然先幫我整骨,
Thumbnail
長期手臂痠痛麻,煩到想把手剁掉原因卻不在手上!? 右上臂肌肉痠痛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 肌肉拉傷:過度使用或突然的動作可能導致肌肉拉傷。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通常是由於前臂肌群過度使用引起的。 五十肩:肩關節囊炎,常見於五十歲前後的人士。 急性扭傷:運動或日常活動中的意外拉傷或扭傷。
Thumbnail
這個專有名詞現代人應該都聽過(俗稱滑鼠手),上課時間不算在內的話;工作歷練史大約28年都在電腦中度過。 近10年因右手使用的太頻繁,工作也因要求完美的情況下;(過勞了)出現標題所寫的腕隧道症候群! 後來為了減輕工作負擔,開始學著使用繪圖板;真的就不在出現疼痛不止的地步。 長期使用繪圖板工作,也
更年期前後將近50- 60%的女性會有關節痠痛的困擾。 體型肥胖、膽固醇高、高血壓、憂鬱症的女性,出現停經前後關節痛的機率更高。 這類型的痛好發在肩頸、頭痛、腰痛、手指關節、手腕痛,表現為灼熱刺痛、晨僵、關節局部腫脹,若嚴重起來可能連手指彎曲、打直都有困難。 更年期關節痛: 台灣地區骨質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基本上小圓肌與棘下肌被認為功能幾乎相同,疼痛區域也類似,不一樣的是,棘下肌就像大哥保護著小圓肌,通常需要將棘下肌的症狀解決後,小圓肌才會展露頭角。 當小圓肌有症狀時,會有肩膀後側與外側的疼痛,有時無名指與小紙會有麻木感,甚至當你走路不小心揮到桌角時會劇烈疼痛。這會跟我們的一個神經壓迫現象搞混,像是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