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自我療癒】想太多又怎樣?

今天家人說冰箱裡冰著乳酪蛋糕。吃完午餐後,你感覺自己沒吃飽,想到可以去拿冰箱裡的蛋糕來吃,這時候冒出了一個問題
你會怎麼描述自己要去拿蛋糕這件事?
我打開門出去,走到廚房,打開冰箱,就拿到蛋糕了
正向的結論:啊,感謝幸福的日常,感謝家人,不用冒險出門,讓我走幾步路就有蛋糕吃。
但也有可能是這樣,我想著, 一打開門運作中的室外機熱氣一湧而入,我好不容易保持乾爽的身體馬上開始冒汗,手肘和衣袖變得濕濕黏黏,難分難捨。我才剛經過客廳,就被喊住,讓我順便去樓下等包裹送到。等我領完包裹,拿了蛋糕回到房間,午睡時的冷氣都散光了,而游標還停留在252個字。
這樣想完會不會覺得吃個蛋糕道阻且長?
敘述的方式會影響認知,我想這是很多人都有感的事。也因此有所謂的敘事心理學,書寫治療等。
心理師跟我提過,書寫治療會用不同角度去寫同一件事,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去敘述同樣一件事、一個經歷,藉由轉換角度去描述,從中重新確認過程及自己的認知。
但我更常使用的是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顧名思義就是"自由"的寫。沒有條件、門檻、目的。就只是寫,寫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一切。
放下所有的框架限制,就只是待在這裡,和文字和自己一起。任何叨叨絮絮甚至負面想法都盡情地寫,慢慢地就會發現一件事。
你既在裡面又不在裡面,你在書寫敘述這件事,但你也在重新安排塑造這件事,經驗甚至是感受。
我時常會在自由書寫時用一個轉折句,好,所以我真正的感覺是......
我真的很崩潰就承認我很崩潰,我真的很不爽就承認我很不爽,無論什麼感覺,沒有對錯盡情書寫,一點也不傷害任何人。
這件事情重要的在於過程,在寫的過程中我才會逐漸意識到,原來我很在意這件事一直掛在我心上。
當我的書寫從一直批評自己的想法作為到漸漸出現安慰自己的話,我知道我又進了一步,靠近自己,接受自己是個人。
也願意成為一個人。
當我吃蛋糕時,我確實感覺到甜食帶給我的幸福和家人的善意。但我也同時感覺到預定行程被打斷的不悅。
這些都存在,這些都一樣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自在生活、自由創作,我是自在生!寫故事也寫閱讀心得、知識分享的斜槓創作者,府城新職人。受邀寫過方格子創作徵文活動示範小說,書寫旅行體驗獲報社刊登。身為高敏人,我希望能夠透過文字豐盛體驗,也與你分享我在創作創業路上的成長心得。我相信透過分享,我們可以一同前行,期待與你一同展開這段創作旅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