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為善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段時間,社群動態上挺熱(吵)鬧,
你們也有同樣的感覺嗎?
兩個女兒的線上課程和作業已經充滿了莉莉安的腦袋,
剩餘的空間只能拿來處理一些正在運作的事務,
對於這些討論,
莉莉安都是處於一個觀看的角色。
直到今天,疫苗從日本飛來了,
動態上充滿了感謝日本的圖文,
連日的吵鬧,暫時被各方的感動給替代掉了。
莉莉安想起了多年前沖繩的海邊,
風有些兒大,是個微冷的天氣,但是當時感受到的是幸福,
是一段永遠美好的回憶。
政治在我的家族內一直是個很主要的討論議題,
從紅杉軍、太陽花、反送中,一路以來也有我自己的見解與立場,
多年前也頗熱烈的與人討論,放送社群。
只不過,這幾年早已不再跳進討論,
不知是老了,還是覺得從旁觀察人類比較有趣,
總之,
我選擇了安靜,也選擇了相信彼此為善。
教練學培訓的過程中,有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是關於「如何看待客戶的世界觀」這個議題。
教練們也是人類,自然也有自己的見解與立場,
也有自己的信念累積成的世界觀,
但是當我們成為一個支持他人的教練時,
必須要先將自己的世界觀放下,進入客戶的世界觀中,
才能完整的了解客戶的思維模式、完整的同理客戶狀態。

但是這並不代表客戶說的內容我們完整的照單全收,
在《績效教練的前設信念》裡,第一列便是「地圖與世界觀並不是一個版圖」。
這句話的意思是,
人通常都會對符合自己世界觀與信念的事物有所反應,
會以為自己看到聽到的就一定是事實,
並特別著重在自己深信不已的事務上,加強了它,
但是,這並不是真實情況的本身,
身為教練必須要特別注意這點,
我們同理了客戶的觀點,才能理解他的想法來源,
但是我們更需要注意那些客戶不著重的部分,
在這裡面,可能充滿著不被著重的盲點與事實,
更可能充滿著不同立場的解讀,
如果忽略了這些,
如同瞎子摸象。
既然如此,
我們誰能在真正完整了解事實全貌前,擅自論斷?
這幾年,人們被鼓勵學習「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並不代表批判,
它代表的,是人透過嚴謹的思考、與思辨能力,
沒有預設立場與偏見的,進行評估與分析。
批判性思考著重在自我思考與自我監督,這是自我鍛鍊的一部份,
而非將評估與分析過後的結果,
以此做為批判他人的工具。
這個能力,坦白說是我們很需要,卻也是非常缺乏的,
我們總是太少內探自己,
太多批判他人,
就只為了短暫的自我感覺良好。
前陣子在一篇文章裡看到了一個觀念,
「你是否相信與你不同立場的人是善良的?」
坦白說,看到這句話的當下,我是被觸動的。
多年前,我曾參加過一個課程,
曾經參與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遊戲,
這個遊戲,是將人們分為兩個組別,身處兩個不同的房間,見不到面,
兩邊的人們各自盤算,如何能先贏過對方,
各種腹黑言論此起彼落,
卻忽略了遊戲的規則是「累積最大最有可能性的分數」,
一旦只想著自己要贏,分數永遠都不會是最大最有可能性的,
遊戲從來都沒有限制彼此之間交流,
唯有兩方都能真正為彼此著想,相信彼此都不會傷害對方,
只要有一個人願意走到隔壁房間去做溝通,
兩邊相加的分數,才是最大最有可能性的分數。
我很期待,有一天,人類能真的實現這個天真的夢想。
過往,我有著自己的見解與立場,選了一邊站,
如今,我選擇相信不同立場的人都是善良的,
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不足以能了解事實的全貌,
放下自己的世界觀,拾起謙虛,
負自己的責任。




avatar-img
29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莉莉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所有資源,早已在自己身上, 我們的特質、我們的優勢、我們的資源,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知道如何在適當的時間、地點來發揮自己, 目標的達成是遲早的事。
一位前員工前陣子和我傳了訊息, 告訴我她想離開待了七年的公司,並且已經向老闆提出離職, 但是她內在很恐懼, 對於未來,處於一個茫然的狀態, 對於現狀則是過多的不滿, 對自己只剩下否定… 我問她為什麼? 她說,因為她已五十幾,即將進入人生最後階段,卻甚麼都沒成就…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負向信念,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為了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 就先行抵抗或逃避, 以避免再度面對那些不舒服的事情
一個人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所有資源,早已在自己身上, 我們的特質、我們的優勢、我們的資源, 當我們越認識自己,知道如何在適當的時間、地點來發揮自己, 目標的達成是遲早的事。
一位前員工前陣子和我傳了訊息, 告訴我她想離開待了七年的公司,並且已經向老闆提出離職, 但是她內在很恐懼, 對於未來,處於一個茫然的狀態, 對於現狀則是過多的不滿, 對自己只剩下否定… 我問她為什麼? 她說,因為她已五十幾,即將進入人生最後階段,卻甚麼都沒成就…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負向信念,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為了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 就先行抵抗或逃避, 以避免再度面對那些不舒服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台灣拳后林郁婷獲得金牌之後,開始看見推崇「用善良面對世界的霸凌」這樣的想法,這讓人覺得有點膽顫心驚;因為善良只是起點,幫助她挺過去的,不只是善良,而是實力與方法。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因著某些目的而來。從彼此之間獲得一段珍貴的友誼。 成為彼此人生的伴侶,又或者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若以利益的觀點看待,心裡便產生了計較。在我們眼裡十惡不赦的人,在家人的心裡可能是個善良美好的人。 如果一個人可以帶給自己的是良性的成長及快樂,應該就能歸類為「好」的人。 很多時候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在台灣拳后林郁婷獲得金牌之後,開始看見推崇「用善良面對世界的霸凌」這樣的想法,這讓人覺得有點膽顫心驚;因為善良只是起點,幫助她挺過去的,不只是善良,而是實力與方法。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因著某些目的而來。從彼此之間獲得一段珍貴的友誼。 成為彼此人生的伴侶,又或者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若以利益的觀點看待,心裡便產生了計較。在我們眼裡十惡不赦的人,在家人的心裡可能是個善良美好的人。 如果一個人可以帶給自己的是良性的成長及快樂,應該就能歸類為「好」的人。 很多時候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曾經有人跟我說,這世界就是各種關係的組成: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自然的關係....,在各種關係裡,我們或進或退,有時候付出得太多,有時卻又給得不夠,有時候很滿意自己,有時又對自己生氣。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的。因為,過程裡,我們都在慢慢地練習,練習愛與被愛,練習接納不完美,但可以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