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探探‖活動本身就是其目的-禪柔帶給我的體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生活變得格外單純,以前總是往外跑的活動型態(爬山、健身、游泳、瑜珈教室裡的瑜珈...)被迫向內收攝,卻也意外地發現身體和內心都自然地釋放出許多空間。變得可以一天有好幾次體能活動,也允許自己慢下來細細體會身體的各種面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迷上了禪柔(Gyrokinesis)。

舞者的瑜珈

  禪柔運動,也有些人會用多面向脊椎運動稱之,相較於以維持脊椎曲度和控制僅活動單一區域為原則的傳統核心運動,禪柔以脊椎的多面向皆可動為出發點,在由腿部推蹬地面提供的力量與穩定之下,創造出脊椎與脊椎之間以及脊椎與四肢之間的空間,在活動之中去探索身體的各種可能。
  由羅馬尼亞舞者為了療癒自身舊傷而發展出來的禪柔,動作之中可見到現代舞、瑜珈、太極等活動的影子,動作多樣性頗高。

沒有標準動作的身體探索

  雖然在課程中老師會示範動作,卻也在一開始就強調,在禪柔之中沒有標準動作,在符合動作原則以及無不適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跟隨著老師的口語引導自在地探索身體的可動性。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禪柔讓我感受到了在身體活動中少見的放鬆與自由。由於沒有制式的動作與體式,在練習過程中不需要太注意老師示範的肢體型態,可以專注在自身意念與身體的回饋,像是去發掘組成身體的拼圖,有時候去嘗試最細微的身體動作,有時候去體會身體不同部位的相對關係,感覺我的身體像一張地圖一樣,在腦海中展開。
  也是在禪柔的過程中第一次經驗到我們的身體並不單純是骨架被肌肉與韌帶連接起來,我們並不是魁儡人偶,身體是一個張力結構體。在一次的探索中感覺到手臂的動作並不是從肩膀開始的,手臂扎實地與軀幹連結,手臂是脊椎的延伸。當動作從身體的中心出發,在外觀上看似相同的動作卻是輕鬆許多。
  感覺自己就像一枚海星,全身都可以隨著呼吸同步擴張與收縮,身體的每一處都呼吸著。

一定要很累才算運動嗎?

  在重量訓練之中我們刺激了肌肉生長也增加了肌力,在跑步或跳繩等運動中我們的心肺耐力增強了,那禪柔呢?只有當下全身舒暢的感受,身體的哪一項能力獲得累積了呢?在練習一段時間後,這個疑問從我的腦袋裡冒出來。
  好像人就是得在壓力中成長,沒有壓力就沒有成長?身體的覺察力也就是體感,以及靈活度都不是能夠量化的東西,但難道質性的進步是沒有價值的嗎?
  緊接著從腦袋裡浮現的是,行為的意義難道不能是行為本身?在我們人生中做的所有事情是否必定要累積些什麼才有價值呢?

活動的意義也許就是其本身

  在知名瑜珈教師多娜.法喜的《瑜珈:身心靈合一之旅 》中提到,「瑜珈帶給我們最大的回饋其實就是瑜珈本身。」也就是說,在做瑜珈的過程,期間的體會與感受,就是做瑜珈的人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其餘的都是附加價值(例如肌力提升、柔軟度變好...)。也因此追求特殊或是高難度的體式都不是重點,只是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總是被體位法的外在型態給迷惑。
  我想禪柔或是其他的身心學活動(如:費登奎斯的動中覺察)也是如此吧!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扎實地活在當下,跟自己的身體安靜地在一起,感受到身體與意識的連結,這就是我們體驗禪柔的目的,而結束後舒暢的身心,都是多出來的回饋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遇到重量訓練(以下簡稱重訓)以前,我的日常運動是瑜珈和慢跑。運動的初衷是永遠還在路上的減肥以及讓自己感覺健康。在健身房時會經過許多固定式器材與啞鈴,也不曾感到好奇。那是個肌力體能訓練仍不流行的年代,在當時對大部分人來說,重訓等於練很壯、肌肉變得會很大塊──那是健美先生才需要做的事。
又想著明天夏天再來學游泳嗎?   沒想到,我就是被這句話打中,報名了游泳課,扎扎實實地練習了將近一年。回憶起當旱鴨子的三十多年,不乏接觸水的經驗,在不會游泳的情況下玩過衝浪、體驗潛水、到海邊浮潛、溯溪跳潭……即便這樣時常把自己暴露在溺水的風險之中,卻仍然沒有學游泳的衝動,是為什麼呢?
  在遇到重量訓練(以下簡稱重訓)以前,我的日常運動是瑜珈和慢跑。運動的初衷是永遠還在路上的減肥以及讓自己感覺健康。在健身房時會經過許多固定式器材與啞鈴,也不曾感到好奇。那是個肌力體能訓練仍不流行的年代,在當時對大部分人來說,重訓等於練很壯、肌肉變得會很大塊──那是健美先生才需要做的事。
又想著明天夏天再來學游泳嗎?   沒想到,我就是被這句話打中,報名了游泳課,扎扎實實地練習了將近一年。回憶起當旱鴨子的三十多年,不乏接觸水的經驗,在不會游泳的情況下玩過衝浪、體驗潛水、到海邊浮潛、溯溪跳潭……即便這樣時常把自己暴露在溺水的風險之中,卻仍然沒有學游泳的衝動,是為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Thumbnail
瑜珈這個詞意味著「連結」,它是朝更高意識狀態的路徑,也是將神性能量接引到我們身上的途徑。 我在禪學課學到,禪是「禪那」之意,它是源自於印度古老的瑜珈修行,禪定,能夠喚醒隱伏於自己內在殿堂的神性,而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連結,也就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何順其自然的改變現狀? 我不喜歡的現實, 就不要接受好了。
Thumbnail
瑜珈這個詞意味著「連結」,它是朝更高意識狀態的路徑,也是將神性能量接引到我們身上的途徑。 我在禪學課學到,禪是「禪那」之意,它是源自於印度古老的瑜珈修行,禪定,能夠喚醒隱伏於自己內在殿堂的神性,而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我們就無法與自身連結。連結,也就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