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不清或不楚】微解封下的微精神分析:讓你在虛空中,嘗試欣賞一杯黑咖啡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 Harris。最近我在奇想一個問題:如果平日我的心理諮商是一種精神分析治療,那在「微解封」(2021年7月13-26日)日子裡執的,會不會是一次「微精神分析治療」?是在開玩笑嗎?也許不,因為我突然想起書櫃裡一本買了近十年但從未閱讀的書──《微精神分析》(L'homme en micropsychanalyse, 1988)。
今天我要介紹給大家這個延伸自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卻在哲學和做法上都十分奇妙的學派觀點。
微精神分析(micropsychoanalysis)是在 1950s 年代,由瑞士精神科醫師方迪(Silvio Fanti, 1919-1997)開始構思,並花近二十年時間才確立的治療方法。
它的根基是「虛空」(void)。虛空,使得方迪自許為「靈魂的學者」,他要比別人多質問自己一千遍「為什麼?」,比別人多懷疑一千遍,哪怕只是問自己到底有沒有必要去問一句「為什麼?」。
一路追問到底,方迪回到佛洛伊德的學說,並發現伊底帕斯情結(Oedipal complex)中所涉及的,不論是伊底帕斯去追問神諭、逃離(養)父母、面對 Sphinx 獅身人面獸、或最終要挖出自己殺父娶母的真相等,背後都有一條共同主線:「嘗試」(try, attempt)
從萬物的虛空中,發現嘗試的力量,方迪為微精神分析定義出三個要素(我將在文末一一解說):
(1)我的細胞,甚至我的血液都不源屬於我;
(2)我的嘗試本能(try instinct)及其能量(energy)不源屬於我;
(3)所有我做的夢構成一個夢,而這個夢也不源屬於我。
這個六十幾歲的老頭當時到底想幹嘛?微精神分析實在是甚麼奇葩學說?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甚麼?讓我們從一杯黑咖啡開始。

一杯黑咖啡,談「嘗試」作為本能

在書的引言中,方迪先是引用 E. Jones 對佛洛伊德著作的描述:「由不斷的,往往是令人失望的,缺乏正確引導的『嘗試』所組成」,因此他說:
人,從肉體到精神,
是一個由很多嘗試成的
嘗試。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讓我們從如何發現與理解某位同事作為一名仆街(討人厭又品性惡劣的人)開始。在【職場仆街論 Ch.1】裡,我談到自己在國高中時期,便「天生」地會藉由觀看周遭人們的言行舉止與互動,然後「猜測」(to conjecture)他們的動機,從某種假定中再推論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與人際結果。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在五月中旬,雙北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變成三級管制的時候,根據非正式的行內統計,很多平日穩定諮商的個案都因為害怕而取消了面談。當中有一部份會願意改用網路諮商,有一些則不願意。理由有很多,我不一一說明。今天的切入點,是那些根本不在意面談或網路與否的一群個案。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 Harris,蘇俊濠。今天想要聊聊一個很多人好奇的事:一個人為什麼想要當心理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稍微繞路一下,先去回答別的問題──我們很少去問一個人「你為什麼想當音樂家/游泳教練/工程師/無名的上班族」,但總是很好奇要問「為什麼你想要當心理師?」,這個現象大概已經反映
以往,基督宗教的神父或牧師們,總是把《創世紀》的阿當和厄娃吃下知善惡樹的果子而被神放逐出伊甸園一事,詮釋作那是人類的「傲慢」(superbia,七宗罪之首)的後果──他們被蛇所誘惑「你們那天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創3:3),就是對神的禁令的背叛,是罪有應得。然而..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在一開始,作為心理師的我也是懦弱的。本土疫情還未爆發,即使台灣已經有AZ疫苗了,但看到一些相關報導,大大小小的副作用,許多朋友都說「又不是有疫情,不急著打吧?」,我也這樣想,不打反而免受副作用的驚嚇。 在4月、5月上旬的日子,武漢肺炎病毒並不是一般市民「恐懼」(fear)的對象,因為它還未真實地在台
今天,讓我們從如何發現與理解某位同事作為一名仆街(討人厭又品性惡劣的人)開始。在【職場仆街論 Ch.1】裡,我談到自己在國高中時期,便「天生」地會藉由觀看周遭人們的言行舉止與互動,然後「猜測」(to conjecture)他們的動機,從某種假定中再推論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與人際結果。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在五月中旬,雙北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變成三級管制的時候,根據非正式的行內統計,很多平日穩定諮商的個案都因為害怕而取消了面談。當中有一部份會願意改用網路諮商,有一些則不願意。理由有很多,我不一一說明。今天的切入點,是那些根本不在意面談或網路與否的一群個案。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 Harris,蘇俊濠。今天想要聊聊一個很多人好奇的事:一個人為什麼想要當心理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稍微繞路一下,先去回答別的問題──我們很少去問一個人「你為什麼想當音樂家/游泳教練/工程師/無名的上班族」,但總是很好奇要問「為什麼你想要當心理師?」,這個現象大概已經反映
以往,基督宗教的神父或牧師們,總是把《創世紀》的阿當和厄娃吃下知善惡樹的果子而被神放逐出伊甸園一事,詮釋作那是人類的「傲慢」(superbia,七宗罪之首)的後果──他們被蛇所誘惑「你們那天吃了這果子,你們的眼就會開了,將如同天主一樣知道善惡」(創3:3),就是對神的禁令的背叛,是罪有應得。然而..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在一開始,作為心理師的我也是懦弱的。本土疫情還未爆發,即使台灣已經有AZ疫苗了,但看到一些相關報導,大大小小的副作用,許多朋友都說「又不是有疫情,不急著打吧?」,我也這樣想,不打反而免受副作用的驚嚇。 在4月、5月上旬的日子,武漢肺炎病毒並不是一般市民「恐懼」(fear)的對象,因為它還未真實地在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有一位笛卡爾 在1641年有一個惡魔理論 就是人在行動前會有一個惡魔先把想法放到我們腦袋裡,我們才有行為 就像科學家都做過喝可樂的實驗,在我們還沒喝之前,腦波早就已經先動了,我們才開始動作要喝可樂 也許是受到廣告影響或者是看到誰喝了可樂產生慾望 電玩遊戲的實驗數據也是如
Thumbnail
什麼驅使人們去做困難的事情? 沒動力怎麼辦? 這個問題激起了心理學家愛德華·戴西的好奇心,並引導他進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研究。1970年代初,愛德華·戴西開始探討人類動機的奧秘。他設計了一個名為Soma Cube的實驗,類似於魔方,要求參與者解開這個謎題。令人意外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量子催眠心得分享相對於我們充滿創意、畫面和各種可能性的右腦,常常左腦會喋喋不休的質疑、分析和批判,因而有些個案會在催眠後懷疑,有沒有可能一切都是自己編出來的?但往往接收到的訊息卻又那麼神奇與恰到好處,對於正想改變的自己而言,偏偏充滿愛的指引與鼓勵性,何妨用心去感受並給自己一個願意去接受「是的-自己真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我問一位同事他是否在黑暗中進行分析,他說:「為什麼,不!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提供尋常的環境,而黑暗並不尋常。」他對我的問題感到驚訝。他的取向是神經症的分析。但尋常環境的提供和維持本身可以是精神病分析中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事實上,它有時甚至比口語詮釋更為重要,當然,詮釋也是必須給的。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
Thumbnail
法國哲學家有一位笛卡爾 在1641年有一個惡魔理論 就是人在行動前會有一個惡魔先把想法放到我們腦袋裡,我們才有行為 就像科學家都做過喝可樂的實驗,在我們還沒喝之前,腦波早就已經先動了,我們才開始動作要喝可樂 也許是受到廣告影響或者是看到誰喝了可樂產生慾望 電玩遊戲的實驗數據也是如
Thumbnail
什麼驅使人們去做困難的事情? 沒動力怎麼辦? 這個問題激起了心理學家愛德華·戴西的好奇心,並引導他進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研究。1970年代初,愛德華·戴西開始探討人類動機的奧秘。他設計了一個名為Soma Cube的實驗,類似於魔方,要求參與者解開這個謎題。令人意外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量子催眠心得分享相對於我們充滿創意、畫面和各種可能性的右腦,常常左腦會喋喋不休的質疑、分析和批判,因而有些個案會在催眠後懷疑,有沒有可能一切都是自己編出來的?但往往接收到的訊息卻又那麼神奇與恰到好處,對於正想改變的自己而言,偏偏充滿愛的指引與鼓勵性,何妨用心去感受並給自己一個願意去接受「是的-自己真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一個小小的想法與信念都有可能影響自己的一生,如正念冥想與吸引力法則,可以幫助人在思考及判斷上更清晰明確。本文分享了作者的生活哲學和心得感受,並提到如何面對困境時改變心態,希望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量子,影響心態的小小想法。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我問一位同事他是否在黑暗中進行分析,他說:「為什麼,不!我們的工作當然是提供尋常的環境,而黑暗並不尋常。」他對我的問題感到驚訝。他的取向是神經症的分析。但尋常環境的提供和維持本身可以是精神病分析中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事實上,它有時甚至比口語詮釋更為重要,當然,詮釋也是必須給的。
Thumbnail
溫尼考特的夢可以用來描繪(a)患者對分析師的使用,導致分析師(無意識地)在身體裡經驗到患者自己無法整合的感受,以及(b)反移情的各個成分——也就是,在某次分析師對她所造成的侵擾做出反應的治療時段之後,分析師的無意識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