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

雖然號稱戰神的朱宥勳評價有些兩極,也經常因為發言招戰,但不得不說,不管是《學校不敢教的小說》到這本作品,再再的讓讀者可以更進一步認識長期被忽略的臺灣文學和始終沒能完整介紹的作家們。
在那個政治肅殺的時代,許多作家都受過二二八的驚嚇,吃過白色恐怖各種文字獄的虧。但那個時代卻也有許多因著時代晦暗而更顯人性光輝的故事。爬格子的人,其實骨頭也是挺硬的。他們不僅掌握文字,並且真誠的發出自己生命的光,有時照亮別人,更多時候照亮前路。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一致度挺高的,但需要放在時代的脈絡中理解。
許多時候,作者也承認,那是他爬梳的結果,並不見得是所謂的通說。但整體而言邏輯一致是治史的要訣,文學史亦然。在黨國威權體制下,這些在文字中找尋破口的作家們,經常需要些護神符、咒語一般的說詞,來掩飾他們的話中話。理解那個時代的艱難,更顯出要在那種連小學生都要在作文最後殺朱拔毛、反攻大陸的時代中,寫作、發表究竟有多不容易。
汗顏的是,這麼多作家、這麼多作品,認識、認真讀過的真不多。不是因此而否定所謂的中國古典文學的美,老實說還能背上幾句四書五經、唐詩三百首的自己,實在很難否認中國古典文學在眾文人雅士的積累下,是一種境界。但,生於斯、長於斯,難道真要這麼不認得自己土地上的作家嗎?他們的作品真的這麼不值一哂嗎?還沒讀到如中國文學等量,其實真的是該找找書來看了。
至少,要評價之前,得做足功課,撇開別人說的,自己親眼看看。
不管是鄉土文學、還是左統,都和政治脫不了關係。那個時代下,每一個黨國教育出身的人,都有著自己艱難的路,以及除魅、對過去嗤之以鼻的思想翻轉。這些從困境中長出來的花朵,時至今日,還是不夠多人為之駐足,實在可惜。
圈子小,也不盡然團結。他們之間的反目,除了文學的路線,還有政治意識型態。證實了,沒有什麼政治歸政治,苓膏龜苓膏這種事。當鄉土文學在過去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發表機會不如外省掛,當作家前後輩間私相授受成了慣習甚至不覺有異,也真的只能是「鍾肇政笑而不語」了。
如果你還鍾肇政、鍾理和傻傻分不清楚,搞不清林海音、聶華苓厲害在哪,又或者郭松棻、陳映真的左統搞得你對鄉土文學很亂,那這書確實值得當作入門書,來認識這些在這島上文學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另外,書中還有許多作家當年的帥哥照,頗為文青,都是能登上時尚雜誌封面那種帥照。當然,他們的作品應該更帥才是。
推薦給每一個也愛這土地的朋友們。大家一起來認識,且不管喜不喜歡。少一點先入為主,或許你也可以試著喜歡上這些流露出生長土地氣味的作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