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洋是誰?
按這本書的作者介紹,陳浩洋「1918年生,台灣羅東人(註:現今宜蘭縣羅東鎮人)。著作有《醜陋的戰爭》(日文)、《MONOTAI31年的記錄》(日文)、《中國美女傳》(日文)、《中國古典的招待》(日文)、《老鄉唱民謠》(台語)、《台灣四百年庶民史》(中文)」。
除了上述極為簡短的介紹,我找不到其他資料,就算使用google搜尋,仍然沒有結果。他可能一輩子都在台灣,也有可能旅居日本成為台僑,或者已經歸化為日本國民,當台裔日本人。
我在「露天拍賣」與「蝦皮購物」平台搜尋,還能見到他以日文寫成的《中國美女傳》(日本鴻儒堂出版)與《台灣四百年庶民史》(自立晚報出版部),但其他作品似乎已在市場消失,不易尋找。
評論:
作者以散文體書寫台灣史,並以庶民的觀點探究台灣歷史,向讀者展示台灣民眾在外來政權統治之下的生活樣貌。書中穿插個人見聞、宜蘭羅東當地的傳說、台灣歷史知識,以及自行虛構的故事,來增加讀者的閱讀趣味。雖然這樣的作法無可避免會降低本書的知識性,不過對於從小飽受教科書疲勞轟炸而排拒歷史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會讓他們卸下心防,拿來翻閱一番。
作者虛構一些小故事,試圖讓讀者了解古人遭遇改朝換代、戰爭、天災人禍等的無奈處境。例如:第四章「持續反抗」的「走反」這部分,作者創造了一個角色──名為「阿三」的農家小孩,並以此為視角,描寫他與家人、鄰居逃避日軍屠村的驚險過程,以及阿三窺探日軍斬殺抗日人士的場面,以整個故事情節展現日軍兇殘與濫殺無辜的行徑,也試著將當年村民的各種遭遇,用「阿三」及其家人、鄰居這些角色為我們讀者演繹一番。
有的故事很動人,有的帶有一點詼諧,有的故事情節卻不太合乎常理,或者缺乏歷史根據,例如:首章「近代史上的台灣」當中「苦命的金髮美女」這個部分,作者所寫的故事,同時集合「情節不太合乎常理」與「缺乏歷史根據」這兩個特點,作者是這樣寫的:
荷蘭人離開後,留在台灣的荷蘭婦女又有什麼樣的命運呢?
聽說可以和那些戴著白色帽子、穿著長裙的白人姑娘結婚的消息,台南地區有錢的男性莫不欣喜若狂。他們積極地想獲取這些女性的歡心。對中國男人來說,娶妾並不是件醜聞,相反地大家還覺得那是「豔福不淺」,沒有人不以既羨慕又嫉妒的心情來看待!
這些有錢又有勢的男人,本身早已有了妻子,而其原配對她們男人在外拈花惹草、迎娶小妾,早已見怪不怪,但是為了維護正室的尊嚴,她們教導小妾們:「妾必須謹守傳統,不可敗壞家風,不可違背家訓。」
成為中國男人小妾的荷蘭女性,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從運河中把每天要用的水全部汲回來。因為汲水是小妾應做的事。木桶中裝滿了水,然後用肩扛回家。穿著荷蘭裝木靴的藍眼睛美女,就像鴨子一樣,來來往往地不斷汲水。汲水工作必須在早飯前完成。汲完水後,還必須舂米。台灣的上流家庭,大約都是三十個人以上的大家族,每天要用杵舂出這個家族所需的白米。放入臼中的米大約有十公斤,必須連續打樁四個小時。
晚上丈夫終於回來了,原本等著丈夫來身邊說些安慰的話,但正妻卻還有工作要她們做,那就是在媒油燈下縫補衣物。外國人不太用針線,手經常被針刺到,滿手都是血跡,而且一直到天快亮時才把工作做完,至於丈夫呢?則早已睡得不省人事了。
到底是為誰活?為誰受這麼大的折磨?為了什麼要當人物的小妾呢?……
清潔澄靜的運河上漂浮著年輕女孩的屍體,她們都是投河自殺的金髮女孩;是那些滿懷美夢成了台灣妻子,卻因難耐痛苦折磨而自殺的荷蘭姑娘!
「真可惜啊!這麼漂亮的姑娘!」這些荷蘭女子的屍體最後都成為府城茶館裡,年輕男子茶餘飯後的話題。
這個故事有兩個非常不合常理的地方:
一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男人竟然會讓他們喜愛的荷蘭美人提水、舂米、縫補衣物,而且還讓「她一個人」去做所有的家務,這非常離譜!有錢有勢的人明明有一堆僕人與婢女在做家事,哪輪的到男主人的寵妾?其次,哪個大老婆敢不顧丈夫的感受去虐妾,而且毫不遮掩?別忘了!漢人男性若是一個不高興,可是會名正言順地休妻,直接將小妾扶正,或是乾脆揮拳教訓。
另一個超級不合理的地方是:作者說外國人不太用針線,因此那些荷蘭美女的手被針頭刺的鮮血淋漓。──既然如此,外國人的衣服、帽子是怎麼做出來的?難不成都是中國人做給他們,賣給他們的嗎?外國女人不太用針線,也不太會縫紉……恕我直言,這樣的事情我從沒聽過!
缺乏歷史根據的地方在於:當年並沒有大批金髮碧眼的荷蘭女子跳河自殺,而且台南市區(「府城」一帶)也沒有這樣的傳說,有的是荷蘭人與原住民女子所生的混血兒,散落在南部某些原住民部落,然後成為部落的一員。總之,這則故事極可能是作者憑空編造的。
這本書比較大的問題是:作者在寫明鄭與清領時期的時候,參考、襲用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的地方太多!尤其是鄭成功與鄭經父子統治台灣的那一部分,陳浩洋不少段落與王育德的內容超級相似,可以說,作者模擬後者的段落大意,然後用自己的話改寫而成。由於某些地方過於相似,我認為有抄襲的嫌疑。
若以2018年9月再版的《台灣:苦悶的歷史》作為對照,讀者會發現……
這本書第24頁至第25頁第一段的內容,與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第34頁整頁內容很像!第73頁的內容與王書第85頁到86頁的內容,相似度高;本書第74頁至第75頁的內容與王書第90頁的內容頗接近,尤其是第68頁至69頁的地方,與王書第81頁非常相似!以下是本書與王書最相似的段落,讀者可找這兩本書比對其他的部分。
他的母親是日本人,所以他也有潔癖的遺傳,而且脾氣不太好,這種冷醒的性格在治軍上尤其明顯。他發覺承天府尹(台南市長)和天興縣知(縣長)共謀盜取軍糧時,立刻就將他二人斬首,甚至連他的部將也因搶奪人民銀兩、匿藏糧食而被處以極刑。當時,他又正好聽到留在廈門的長子鄭經和幼弟的乳母私通的消息,盛怒之下,派遣使者帶著四個木桶前往廈門,要把董夫人(自己的妻子)以監督不周、鄭經與乳母不倫、生下的孩子為不義之子的罪名斬首,然後將斬下的首級用木桶帶回。董夫人和鄭經因有人庇護而倖免一死。這個徹底的法治主義是二十年來維持鄭軍士氣的一大支柱。(陳浩洋)
鄭成功大概受到母親是日本人的影響,有潔癖,脾氣暴躁。這一點具體表現於甚至有冷酷之評的嚴格軍紀中。承天府尹楊朝棟、天興縣知視敬、斗給陳伍,即因合謀在配給鎮兵的糧餉做手腳舞弊而被砍頭。部將吳豪也因搶奪人民銀兩匿藏糧食之罪被斬。……恰當其時,鄭成功風聞鄭經在廈門和幼弟的乳母陳氏私通,大發雷霆,遣使帶四個木桶飭令把母親董氏(董夫人)、鄭經、陳氏以及私通所生嬰兒的首級帶回。董氏和鄭經有人庇護倖免一死。這個徹底的法治主義是維持鄭軍士氣的一大支柱。(王育德)
結論:作者「以散文體書寫台灣史,並以庶民的觀點探究台灣歷史」的作法,值得有心寫作歷史普及讀物的人考慮,不過書中某些段落,作者高度模擬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到近乎抄襲的地步,以及幾則故事「情節不太合乎常理」或「缺乏歷史根據」等問題,也值得我們警惕!因為引用或是模擬太多別人的東西,不只會降低自己著作的品質及原創性,而且終究會被眼尖的讀者發覺。
(全文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