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設陷阱,你在職場上是可搜尋商品還是體驗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泡麵包裝上看起來料多味美的圖片,事實上透過熱水現形後,只是少少的肉片和少到不能再少乾燥蔬菜,包裝上的一小行小到不能再小的字寫著:圖片僅供參考。或是看到院線片電影的前導片很受吸引,進到戲院後才發現最精華的部分都在前導片了。
這不是因為人天生容易受騙,而是我們做出消費決策時,往往是看重商品的一些外在可評估條件,無論是商品的品牌、外包裝、價格、功能等,特別是在日常生活用品項目,無論是電視、相機、手機、洗衣精等,只要把這些「外在條件」用表格一目瞭然地列出來,就可以做出基本的比較,這是心理學家麥可・諾頓(Michael Norton)和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Dan Ariely)說的可搜尋商品(searchable goods)
然而,會讓我們大失所望的商品往往不是這種只憑外在條件就可以滿足的商品,而是要實際用感官體驗過的商品,無論是電影、香水、餐點等,強調主觀、美感、情感等特質,以及這些商品會引發的感覺,所以稱作為體驗品/經驗品(experience good)
其實在職場上,我們也都同時是可搜尋商品和體驗品,這怎麼說呢?
無論是在人力銀行或是LinkedIn上,我們過往的人生經歷被劃歸為一個個欄位,無論是工作經驗、技能、產業、職位、管理職、甚至是會說的語言,這些都是可被搜尋的條件。然而,如果我們回溯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和曾經共事過的對象,最重要特質往往都不是這些可搜尋條件可以顯現出來的,像是誠信可靠、團隊合作、危機處理能力、領導力、創意、批判性思考甚至是反思的能力,而是真的需要共事過才能夠發現的特質。
你或許也聽過一些職場故事,經歷斐然的空降主管,靠著自己歷經了幾個大品牌的資歷,靠著短時間不斷跳槽往自己身上加上更多可搜尋條件,然而在實際管理上既不能管又無法理,只空有管理的職稱,卻無管理的實績。
或是也有另一些人,趁著職務之便做出不正的行為,無論是收受廠商餽贈、回扣、飲宴招待,圖利自己,進而影響公司的商業決策,而非做出最合宜的判斷。這些故事,其實都是一個個體驗過商品使用者的真實感受,而這樣的真實感受最有可能反映在無論是業界人脈如何談論這個人、以前共事過的主管和同事願不願意推薦這人給其他公司或是曾經共事過的廠商怎麼背後評價這個人。
與其說職場人設是我們需要每天經營的個人品牌或形象,倒不如說我們在每一個職場關係中所留下的行為軌跡,其實都構成我們身為體驗品的體驗。小至跟公司內清潔人員、非職務相關人員的互動,大至跟公司同團隊或跨部門同事,以及主管甚至高階主管的互動,都構成了體驗了一部分。
在漫漫職場上,或許在累積可搜尋式的外在條件外,我們更應該累積的是體驗品使用者的正向反饋,無論是只有幾面之緣的國外同事、每天一起共事的團隊成員、自己的主管和其他部門的主管,可體驗的正向特質像是誠信可靠、團隊合作、危機處理能力、領導力的展現,往往是可以維繫長期職場關係的關鍵,而也是我們該期許自己持續累積的商品賣點。
Photo by Mar Cerdeira on Unsplash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找交往對象或人生伴侶相關的討論中,往往會有人談「三觀」要正才能長久交往,通常的定義「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這也不脱對於客觀事物的認知、人生目標的設定與對於問題的抉擇,而三觀的相符程度與否,也會決定關係是否能夠長期維繫。 不過,職場三觀是哪三觀呢? 二、管理觀 三、價值觀
    你可能也曾經預購過商品,無論是有名的糕點、募資中的課程還是限量的品牌商品,在只知道部分商品全貌下,可能是因品牌信用、宣傳手法或是自己的偏好,而提前投入金錢希望在不久之後可以取得商品。 在職場上,有兩種人會真切地影響我們在職涯道路的前進方向跟眼界,一種是導師,另一則是贊助者。
    前陣子有部韓國實境秀《換乘戀愛》大受歡迎,主題是在描述5對交往時間為期幾個月到幾年的分手情侶,在節目安排下住進了同一間大房子裡,大家必須要自己前任在場的狀況下,一起生活並建立新關係。從節目名稱也可以看見,戀愛關係就像是一列行駛中的列車,有人上車、下車,有人就一起共乘了一段。
    以「多樣」功能取勝的產品,因為每個功能所花費的購買成本低,我們似乎比較能容忍不那麼好用的缺點,但心裡卻暗暗地想著,下次我一定要買xx牌的拖把或是xx的刀。在日常購物選擇上我們對於功能,總不免斤斤計較取得的好處是否物超所值,然而在人生和職場上,如果打的是同個算盤似乎就不太管用了,這怎麼說呢?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傳頌許久的神話和童話故事餵養著,其中不乏許多公主故事,無論是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長髮公主、小美人魚等,每一個公主都極其善良天真,也往往無辜,而公主故事中少不了的總是壞心的後母、姊姊、會下詛咒的邪惡仙子等角色,而公主們總是能靠著自己的善良和旁邊他人的相助,讓公主們化險為夷...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無論是對於某些食材、口味甚至是烹調方式的偏好。從嗷嗷待哺的嬰幼兒時期,等被他人「餵食」、幼童時期為了營養均衡,廣泛攝取、什麼都吃的「雜食」;一直到成年時期,依著個人偏好的「挑食」,到後期因為自我健康意識提升,而主動選擇吃什麼的「擇食」。 職場也是如此,怎麼說呢?
    在找交往對象或人生伴侶相關的討論中,往往會有人談「三觀」要正才能長久交往,通常的定義「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這也不脱對於客觀事物的認知、人生目標的設定與對於問題的抉擇,而三觀的相符程度與否,也會決定關係是否能夠長期維繫。 不過,職場三觀是哪三觀呢? 二、管理觀 三、價值觀
    你可能也曾經預購過商品,無論是有名的糕點、募資中的課程還是限量的品牌商品,在只知道部分商品全貌下,可能是因品牌信用、宣傳手法或是自己的偏好,而提前投入金錢希望在不久之後可以取得商品。 在職場上,有兩種人會真切地影響我們在職涯道路的前進方向跟眼界,一種是導師,另一則是贊助者。
    前陣子有部韓國實境秀《換乘戀愛》大受歡迎,主題是在描述5對交往時間為期幾個月到幾年的分手情侶,在節目安排下住進了同一間大房子裡,大家必須要自己前任在場的狀況下,一起生活並建立新關係。從節目名稱也可以看見,戀愛關係就像是一列行駛中的列車,有人上車、下車,有人就一起共乘了一段。
    以「多樣」功能取勝的產品,因為每個功能所花費的購買成本低,我們似乎比較能容忍不那麼好用的缺點,但心裡卻暗暗地想著,下次我一定要買xx牌的拖把或是xx的刀。在日常購物選擇上我們對於功能,總不免斤斤計較取得的好處是否物超所值,然而在人生和職場上,如果打的是同個算盤似乎就不太管用了,這怎麼說呢?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傳頌許久的神話和童話故事餵養著,其中不乏許多公主故事,無論是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長髮公主、小美人魚等,每一個公主都極其善良天真,也往往無辜,而公主故事中少不了的總是壞心的後母、姊姊、會下詛咒的邪惡仙子等角色,而公主們總是能靠著自己的善良和旁邊他人的相助,讓公主們化險為夷...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無論是對於某些食材、口味甚至是烹調方式的偏好。從嗷嗷待哺的嬰幼兒時期,等被他人「餵食」、幼童時期為了營養均衡,廣泛攝取、什麼都吃的「雜食」;一直到成年時期,依著個人偏好的「挑食」,到後期因為自我健康意識提升,而主動選擇吃什麼的「擇食」。 職場也是如此,怎麼說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體驗行銷是讓顧客親身感受產品的魔力,也是一種行銷影響力的策略。本文分享了體驗行銷的6個技巧,包括提供免費試用、舉辦體驗活動、沉浸式體驗店、鼓勵消費者分享體驗、善用社群媒體和現場試用。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意見和經歷!
    Thumbnail
    很多人常在購物時感到無法抗拒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法,被層層包裝下的「超值組合」、「買一送一」等行銷陷阱所誘惑,最終買了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東西。有心理學家透過學術研究進行解析,為何人總是無法抗拒這些誘惑。 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指出:成功的商品資訊廣告往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Thumbnail
    在探討《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這本書時,作者金裕鎮指出除了「稀缺」之外,成功的商品還需要具備「趣味」這個重要元素。這也是為何遊戲、賭博、上網等有趣的事物,都能讓人上癮並樂此不疲,原因就是它們帶來「無法預測」的驚喜體驗。 顧客對「有趣的事物」是願意多多付費的,這種快感也應被應用在商品的價格設定上,讓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上班時總是會有同事說便當這麼難吃,為何還有人吃?可是在那些吃的津津有味的同事眼中這個便當真的難吃嗎? 每個人的口味跟喜好應該是不同的,但大多數的人也都覺得自己選擇才是王道。 相同的食物每個人看法一定不同,總會有些人覺得有好吃或有些人覺得不好吃⋯所以覺得難吃的人也沒必要去評斷那些覺得好吃的人,覺得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我算是很能夠接受各式各樣東西推薦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腦波弱。通常跟我推銷東西一定能成功,我通常會看在推銷員辛苦的份上跟他們買;或是我覺得這樣東西我用得上,價格不太離譜,我也會買。 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常的討厭推銷員,我曾經購買過的食品推銷員,他拖著沉重的保冷冰箱到我店門口推銷冷凍的年菜桌
    Thumbnail
    你是那種只要有人登高一呼「有好吃的來了」就會好奇心爆發湊上前觀看的人嗎? 回想過去在職場,只要休假去旅遊,總是有不成文規定要買伴手禮給同事們享用,若是買得不夠多還會被埋怨不夠吃,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吃」有極高的興趣,也對於親自下廚或美食踩點的行程樂此不疲。 而我就是那個聽到有新奇
    Thumbnail
    體驗行銷是讓顧客親身感受產品的魔力,也是一種行銷影響力的策略。本文分享了體驗行銷的6個技巧,包括提供免費試用、舉辦體驗活動、沉浸式體驗店、鼓勵消費者分享體驗、善用社群媒體和現場試用。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意見和經歷!
    Thumbnail
    很多人常在購物時感到無法抗拒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法,被層層包裝下的「超值組合」、「買一送一」等行銷陷阱所誘惑,最終買了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東西。有心理學家透過學術研究進行解析,為何人總是無法抗拒這些誘惑。 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指出:成功的商品資訊廣告往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9 你花的錢是買物質,還是買體驗與經驗?   研究發現,買下物質的人所獲得的快樂感,會比買體驗與經驗的人更快消失。   也就是說,當你買下冰淇淋所獲得的快樂,會比自己製作冰淇淋的體驗還要來的快消失。   所以這並不代表買物質快樂就會消失,而是你對於物質的使用上是以什麼角度來看
    Thumbnail
    在探討《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這本書時,作者金裕鎮指出除了「稀缺」之外,成功的商品還需要具備「趣味」這個重要元素。這也是為何遊戲、賭博、上網等有趣的事物,都能讓人上癮並樂此不疲,原因就是它們帶來「無法預測」的驚喜體驗。 顧客對「有趣的事物」是願意多多付費的,這種快感也應被應用在商品的價格設定上,讓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上班時總是會有同事說便當這麼難吃,為何還有人吃?可是在那些吃的津津有味的同事眼中這個便當真的難吃嗎? 每個人的口味跟喜好應該是不同的,但大多數的人也都覺得自己選擇才是王道。 相同的食物每個人看法一定不同,總會有些人覺得有好吃或有些人覺得不好吃⋯所以覺得難吃的人也沒必要去評斷那些覺得好吃的人,覺得
    Thumbnail
    雖然我的領域一直是行銷公關和市場策略,不過本質都是研究人性,先有人才有市場。 以前的業主和人資部門要面試新人,蠻常詢問我意見,我在乎的始終只有一個點。 這個人能帶給公司的價值是什麼? 而這個價值未必是現有的天賦跟能力,反而是人格特質,還有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Thumbnail
    我算是很能夠接受各式各樣東西推薦的人,說難聽點就是腦波弱。通常跟我推銷東西一定能成功,我通常會看在推銷員辛苦的份上跟他們買;或是我覺得這樣東西我用得上,價格不太離譜,我也會買。 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非常的討厭推銷員,我曾經購買過的食品推銷員,他拖著沉重的保冷冰箱到我店門口推銷冷凍的年菜桌
    Thumbnail
    你是那種只要有人登高一呼「有好吃的來了」就會好奇心爆發湊上前觀看的人嗎? 回想過去在職場,只要休假去旅遊,總是有不成文規定要買伴手禮給同事們享用,若是買得不夠多還會被埋怨不夠吃,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吃」有極高的興趣,也對於親自下廚或美食踩點的行程樂此不疲。 而我就是那個聽到有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