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食,在職場技能餐盤上,你吃進去的是營養還是垃圾?

2021/09/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英文有句俗諺是,「You are what you eat」, 意思是你吃什麼,食物給予的營養或熱量,就會反應在我們的身體與容貌上。
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無論是對於某些食材、口味甚至是烹調方式的偏好。從嗷嗷待哺的嬰幼兒時期,等被他人「餵食」、幼童時期為了營養均衡,廣泛攝取、什麼都吃的「雜食」;一直到成年時期,依著個人偏好的「挑食」,到後期因為自我健康意識提升,而主動選擇吃什麼的「擇食」。
其實,在職場上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也跟我們選擇吃什麼很像,這怎麼說呢?
餵食階段
在職場最初期,無論進到哪個產業,因為什麼都是新的、什麼都沒體驗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他人期盼像是個嬰兒一樣,可以把該學的、該累積的,經由他人給予的「餵食」方式,盡量攝取和吸收,能盡早累積面對職場的基本技能,像是應對進退、溝通能力、簡報能力等,以及吸收與產業相關的知識,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雜食階段
在職涯初期至中期,職場人累積了幾年經歷後,隨著專案經驗的累積,開始能承擔更大規模的專案,也必須要與更多不同單位合作,無論是內部單位、合作夥伴、客戶、廠商等,這時候是拓展眼界的「雜食」時期,目的是要廣泛吸收知識,並建構自己像是營養金字塔的架構,讓原有單一產業的世界觀,能夠拓展視野到下一個層次,而這也是職場人決定是否要在某個領域深耕的關鍵時期。
挑食階段
在職涯中期,具有專業能力的職場人,因為具備了市場願意買單的專業能力,以及串連不同技能專業人士的組織能力。於是,從一開始什麼都吃、什麼客戶和案子都接的階段,開始進展到「挑食」階段,挑選自己與團隊能力能獲得最大發揮、可以打響團隊品牌以及成本效益優異的專案執行。
在此階段,可以「挑食」的能力,建立於在前兩階段的自我學習與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短處和長處,也對於特定領域的運作有一定的理解和資源網絡(上下游產業知識、產業人脈與可動員資源),而「挑選」盡量讓時間可以放在能展現團隊戰力,或是符合自己能力往上提升需求的專案。
擇食階段
在職涯中後期,自我意識最強的「擇食」變成相對重要。你可能聽過一些關於成功人士他們搭飛機時的習慣,那些坐在頭等艙的人,很多人在飛機上不是閱讀書籍就是在處理工作,而不是忙著看電影或是玩遊戲。「時間」就是這個階段超級寶貴而不該輕易交換與浪費的資源,而處於這個階段的專業人士,通常也對於「主動選擇」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原因是他們充分意識到自己和時間的有限性,雖然能力和智識上有了餘裕,但時間的成本變得非常高昂。所以,每一次的親身參與或執行某些事情,都需要是「主動且必要」的選擇。在這個時間,非自己得親自處理的事情,會提早外包或是委任,而主動去選擇自己要參與的活動、想會面的人,讓自己的餐盤上永遠都是擺著高價值的食物(和事物)。
無論是每日吃食或是每日工作,了解自己所處的階段與知識和能力的缺乏,進而有意識地選擇自己攝取什麼,甚至是「主動選擇」自己要邁向下一階段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並善用餐盤上有限的空間(時間),這大概是專業職人必須每天照三餐都提醒自己的刻意練習。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