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陪伴憂鬱伴侶:是什麼阻礙她夢想的實行?

對於夢想能夠描繪,卻帶不出伴侶的實踐動能,我覺得很有趣。想釐清夢想到行動之間的落差是什麼?
「我有一個夢。」她臉微紅怯怯地說著。
「我要聽~」我舉起手以表達我的興趣。
「我想要當刺青師。」她又雀躍又小心地說著。
「好啊~很棒耶!你有想要做的事。那怎麼想當刺青師呢?」
「因為很帥啊!而且到哪都可以工作,又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繪畫風格刺在別人身上,感覺很好。」
「很棒耶!你喜歡什麼風格呢?」
她興奮地拿出手機,開始翻找她儲存的圖片。
「這種的。還有這個。都是比較偏日式的線條跟顏色。」
「哇~很漂亮耶。感覺作品量一多,就會自成某種特色的繪師。」
「對啊,我也想畫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創作被帶著走的感覺。」
「你可以啊!那要怎麼開始?」
「要先開始練手繪,累積作品之後學刺青的手法,然後......」她眉飛色舞地描述著她的想法。
「好棒喔!聽起來是現在就可以著手的耶!」
「對啊,但我不知道會不會真的去做,我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怎麼說呢?」
「必竟我沒有耐性,我想要馬上就成為刺青師。」
「那比別人花更多時間是不是可以填補這個時間差~?」
「是沒錯啦,沒事,你聽聽就好。畢竟我現在還有其他事要做,講這些只是屁話。」
「不會啊~講出來就知道還有什麼事想做,也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還沒開始做。」
「也是啦,但我不知道會不會做到,我覺得我還要去外面學畫畫。」
「那有什麼關係呢~?」
「總之我目前沒有時間去做,也沒有心力去學畫畫。如果真的去做,感覺我家人又會覺得怎麼樣。」
「知道這些也很好~是目前評估過後才有的決定。謝謝你跟我分享,我會支持你的夢想。」

「我有一個夢」是我們日常對話中常出現的話題,我覺得很可愛。我是個想做什麼就會去嘗試的人,所以當她夢想做什麼事時,我幾乎想要直接討論如何開始?(可能這樣會讓別人覺得很逼迫?)

夢想與行動間的落差?

伴侶過往談及夢想時,是什麼造成行動上的動能不足?以下是從我的角度觀察到的阻礙、成因和陪伴的心得,整理出3點:
  1. 夢想與行動的落差原因?
  2. 這些帶給夢想什麼阻礙?
  3. 我的陪伴方式與心得?

(一)夢想與行動的落差原因?
以下的三個觀察,我認為是環環相扣的:
  • 習慣會比較 從小活在被比較的環境中,媽媽的望女成鳳形成一股「只能是最好」的壓力,也讓她慣性認為做任何事都要比別人更好,不然就是個失敗的人。(請參考此篇
  • 預設的批評 唸書不是興趣也不擅長,卻只能不停地被鞭策著,一步步走在媽媽望女成鳳的道路。任何的個人興趣或是嗜好,只要對升學沒有幫助,就可能會被嚴厲遏止與懲罰,甚至承擔帶有羞辱的言語。
  • 害怕做不好 她知道若要取得媽媽的認同,除了做媽媽價值觀上認同的事,不然就只能把一件事做到出色。在有把握前,不會輕易嘗並非媽媽認為「好」的事。

(二)這些帶給夢想什麼阻礙?
上述觀察的原因,所造成的阻礙與恐懼:
  • 容易放棄 為了維持優異的表現,她會下意識選擇快回報的事。那是種不間斷顯示成果的安全感,讓她確保道路是正確的。如果無法即時明確事情的走向,會很快地轉換到能夠立即看到成績(或成就)的事情上,以求可見的成功
  • 害怕執行 不做出行動就不會有失敗的可能,也不會被批判或遇到記憶中預言式的羞辱。那種羞辱讓滿腔熱情的欲試之心,像是可笑又突兀的存在。
  • 心猿意馬 放棄後又隱隱想起。即便在某個擅長的領域做出成績,又不斷想起每次在選擇中放棄的「夢想」。心猿意馬沒有不好,但使她無法安住於當下的任務,也無法享受成就的愉悅。即便感受得到快樂,但下一秒又活在遺憾和自我懷疑中。

(三)我的陪伴方式與心得?
我擅自將「我有一個夢」的對話,詮釋為「我有想做的事,但沒有把握成功所以沒有足夠的動能付諸行動。」 以下是長久以來的對話心得(也參雜了我的性格與立場):
  • 認同她的夢想 從她的夢想中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地方,不加油添醋地分享自己看到的積極面向。有想過相關的事情時,也會描述出來、提供其他面向的靈感給伴侶參考。
  • 探討這個夢想 討論從現有的資源與條件中,我們可以如何實現這個夢想。我認為每個夢想與自己的生活,一定有可以連結的地方,能夠就此著手。
  • 討論生活連結 真誠且善意的一起討論生活與夢想之間,有什麼是需要鋪設的?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做些什麼?如果目前的生活不適合這麼做,現階段可以怎麼看待這個夢想?

整理

  1. 夢想與行動的落差原因? ・習慣會比較-不成為最好的就是失敗的壓力 ・預設的批評-避免與媽媽價值觀不符的批評 ・害怕做不好-除非能做到出色否則不想執行
  2. 這些帶給夢想什麼阻礙? ・容易放棄-要有立即成果才能確保方向正確 ・害怕執行-不想被媽媽輕易批判與嘲笑夢想 ・心猿意馬-無法安住於成就的愉悅且有遺憾
  3. 我的陪伴方式與心得? ・認同她的夢想-欣賞與看見夢想的積極面向 ・探討這個夢想-現有資源中可以切入的地方 ・討論生活連結-生活與夢想間可以鋪墊什麼
你已經能掌握生活與夢想 而非過往那個無可奈何的孩子
這些粗糙的觀察參雜了認知的極限。但重要的是真誠且善意的討論,從時間、心力與金錢三個面向來看抵達夢想還需要什麼,一起找出可能性。讓伴侶知道現在沒做不是出於無能,只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有為您提供一點靈感 將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