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渴望「改變」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有突如其來的發生,
無論是什麼勾起妳的不舒服,
看似遇到阻礙,
但其實是妳的靈魂選擇藉此協助自己,
觸碰「對生命不信任」的經驗、信念和感受。

對生命的不信任會如實反映在生活的各種層面,
然所有發生都是為了引領妳看見早已存在的傷痛記憶。

身體是記憶寶庫,
不只為妳守護傷痛的印記,
同時也保有潛能和天賦,
即本自俱足的內在力量。
如同情緒和感受,
當妳拒絕悲傷和憤怒,
便也無法感受到愛和喜悅。
因為正負好壞是我們自身所定義,
其本質是中性的。
情緒和感受皆是能量,
當妳因為拒絕體驗,
而切斷能量的流動,
截斷妳所排斥的,
亦會同時阻斷妳所渴望的。
身體也是如此,
故當妳願意觸碰迴避已久的傷痛時,
方能連結蓄勢待發的內在力量。

若是深入探索發生背後的根源,
會逐漸體會到令妳痛苦的並非事件本身,
而是如何看待發生的視野,
與其應對的態度。

當妳反覆以同樣的模式應對發生,
看似為不同的情境,
但皆是在重複勾起
尚未認識與觸碰的經驗、信念和感受,
通稱為陰影。

為了「保護」陰影,
會無意識衍生執著,
即執意於某種觀點,
認為只有如此才是對的。
然由此對外所引發的投射,
其實只是在反應內在的僵持,
也正是痛苦的根源。

若是渴望改變,
不妨試著敞開心胸吧~

敞開心胸,
不是迴避真實感受,強心繞道,
逼迫自己正向思考和轉念。
而是敞開心,
隨當下合適的方式和這些不舒服的情感同在。

當妳願意傾聽與陪伴真實感受,
其實正是以愛滋潤生命,
重新疏通阻斷的流動,
方能以各種方式接收嶄新的觀點,
發揮創造力,
以有別過往的慣性體驗發生,
順利化危機為認識自己的契機。

如此便毋須再努力逼迫自己改變,
能自然恢復,
輕鬆不費力地順流而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與死是自然循環,看似無盡的重複,卻同時富含無限的可能性。 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渴望。 若是某個循環結束,有些人事物必須離開,不再合適當下的妳。不是因為妳不好,也不是妳犯了錯,更不是因為妳不值得被愛。 當我們抗拒以各種形式的失去經驗死亡,比如失業、失戀、失敗或離世......,而拒絕允許
從何時開始,我們將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忘了給予自己感謝、肯定與讚美,把自己關在冷漠的匱乏監獄裡,任由言語暴力鞭打,甚至吞噬自己。 歷經長期的風霜,我們極度渴望愛的溫暖。但當有好意出現,甚至對方明確表達愛意時,卻感到極度恐慌,不禁懷疑背後是否有不良意圖。 我們可能嚇得直退縮,也可能因為對方持續的
從小到大,我們受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影響,認為只有依循「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和優秀對象結婚生子,有錢有房有車,擁有優越的社經地位。」這條「康莊大道」,即可享有「成功」的幸福人生。 於是我們開始汲汲營營追尋,甚至無所不用其極逼迫自己努力,但偏偏總會在想要專注努力達到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心
妳常常自我批判嗎? 是否習慣聚焦在還沒做到的部分,卻視做到為理所當然? 有發現腦海裡的內建播放,總是重複自我否認的循環? 還會過度檢討自己哪裡還不夠好,甚至為此感到自我厭惡? 內在小劇場日復一日,透由不同情境上演自我攻擊。好似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盡頭。因無論做到或得到與否,都仍對自己和現狀感到不
愛的覺醒通常發生在心碎之際。 比如透由體驗妳一直選擇放棄自身力量,以換取與自己在乎之人的關係,但對方卻一再無法符合期望,給予妳所渴望的關愛、安全與歸屬感。歷經長期的犧牲與等待,反覆從失落到絕望,直到讓妳受夠,徹底心碎的瞬間,就會是喚醒妳渴望收復以犧牲作為交換的時間、空間、心力、健康、能力和野性本能
生與死是自然循環,看似無盡的重複,卻同時富含無限的可能性。 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渴望。 若是某個循環結束,有些人事物必須離開,不再合適當下的妳。不是因為妳不好,也不是妳犯了錯,更不是因為妳不值得被愛。 當我們抗拒以各種形式的失去經驗死亡,比如失業、失戀、失敗或離世......,而拒絕允許
從何時開始,我們將自己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忘了給予自己感謝、肯定與讚美,把自己關在冷漠的匱乏監獄裡,任由言語暴力鞭打,甚至吞噬自己。 歷經長期的風霜,我們極度渴望愛的溫暖。但當有好意出現,甚至對方明確表達愛意時,卻感到極度恐慌,不禁懷疑背後是否有不良意圖。 我們可能嚇得直退縮,也可能因為對方持續的
從小到大,我們受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影響,認為只有依循「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和優秀對象結婚生子,有錢有房有車,擁有優越的社經地位。」這條「康莊大道」,即可享有「成功」的幸福人生。 於是我們開始汲汲營營追尋,甚至無所不用其極逼迫自己努力,但偏偏總會在想要專注努力達到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心
妳常常自我批判嗎? 是否習慣聚焦在還沒做到的部分,卻視做到為理所當然? 有發現腦海裡的內建播放,總是重複自我否認的循環? 還會過度檢討自己哪裡還不夠好,甚至為此感到自我厭惡? 內在小劇場日復一日,透由不同情境上演自我攻擊。好似不管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盡頭。因無論做到或得到與否,都仍對自己和現狀感到不
愛的覺醒通常發生在心碎之際。 比如透由體驗妳一直選擇放棄自身力量,以換取與自己在乎之人的關係,但對方卻一再無法符合期望,給予妳所渴望的關愛、安全與歸屬感。歷經長期的犧牲與等待,反覆從失落到絕望,直到讓妳受夠,徹底心碎的瞬間,就會是喚醒妳渴望收復以犧牲作為交換的時間、空間、心力、健康、能力和野性本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繪本備忘錄Y策展概念: 「渴望之誌Want to Shine」— 小誌創作聯展2025年1月2日至1月26號在青田街的貳月咖啡。 2024年8月在貳月咖啡策展一家三口的二手書提案《書旅行》。當時也和老闆講定,2025年的1月要再策劃一次的主題展。 一切的開始,就是個單純又莽撞的念頭
Thumbnail
第九章:改變的代價 右邊的路並不平坦,它通往一座懸浮於虛空中的平台,四周是無盡的黑暗,只有平台中央有一個微弱閃爍的光球。 當伊索靠近時,光球開始快速變化,展現出無數可能的未來... 底層的起義,中層的混亂,以及頂層的崩塌。 一道低沉的聲音從黑暗中響起:「改變需要代價,底層的自由意
Thumbnail
我的朋友眼眶紅著告訴我: 她想要孩子,她想要一個家。 很想為她做點什麼,所以打算招集一些人 辦一場男女可以好好認識的活動 但是在辦的過程當中,我面臨到 1.營利不營利的問題 身邊的朋友參加活動就應該算便宜?或是不收費嗎 我辦的這場活動是不是我真心想做的事? 2.找不到優質的人來參
前陣子我不停向宇宙下了訂單, 我想要感受到愛和被愛, 我想要有歸屬感, 我想要有一個心之所向的家。
Thumbnail
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敘事治療的觀點來重新理解自身困境和挑戰,特別是面對憂鬱或痛苦的時刻。作者分享了個人的經歷,並提到尋找答案的過程並不總是能帶來幸福,反而可能讓人更加焦慮。當我們學會不再將自己視為問題,而是一個正在探索的個體,就能更容易找到幸福。此文在提醒讀者珍惜當下,聚焦於自我調整,從而提升生活幸福感
Thumbnail
不是因為痛苦改變,你才改變, 而是你改變了,痛苦才跟著變。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繪本備忘錄Y策展概念: 「渴望之誌Want to Shine」— 小誌創作聯展2025年1月2日至1月26號在青田街的貳月咖啡。 2024年8月在貳月咖啡策展一家三口的二手書提案《書旅行》。當時也和老闆講定,2025年的1月要再策劃一次的主題展。 一切的開始,就是個單純又莽撞的念頭
Thumbnail
第九章:改變的代價 右邊的路並不平坦,它通往一座懸浮於虛空中的平台,四周是無盡的黑暗,只有平台中央有一個微弱閃爍的光球。 當伊索靠近時,光球開始快速變化,展現出無數可能的未來... 底層的起義,中層的混亂,以及頂層的崩塌。 一道低沉的聲音從黑暗中響起:「改變需要代價,底層的自由意
Thumbnail
我的朋友眼眶紅著告訴我: 她想要孩子,她想要一個家。 很想為她做點什麼,所以打算招集一些人 辦一場男女可以好好認識的活動 但是在辦的過程當中,我面臨到 1.營利不營利的問題 身邊的朋友參加活動就應該算便宜?或是不收費嗎 我辦的這場活動是不是我真心想做的事? 2.找不到優質的人來參
前陣子我不停向宇宙下了訂單, 我想要感受到愛和被愛, 我想要有歸屬感, 我想要有一個心之所向的家。
Thumbnail
文章探討如何透過敘事治療的觀點來重新理解自身困境和挑戰,特別是面對憂鬱或痛苦的時刻。作者分享了個人的經歷,並提到尋找答案的過程並不總是能帶來幸福,反而可能讓人更加焦慮。當我們學會不再將自己視為問題,而是一個正在探索的個體,就能更容易找到幸福。此文在提醒讀者珍惜當下,聚焦於自我調整,從而提升生活幸福感
Thumbnail
不是因為痛苦改變,你才改變, 而是你改變了,痛苦才跟著變。
Thumbnail
在命理諮商的晤談中,面對生命大小創傷,我經常邀請當事者覺察接納自已,那是一條邁向療癒與改變的通道。透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連結內在渴望而成為行動力。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體驗正往另個脈絡發展,這就是改變的力量,同時也改寫命運。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