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國二上數學篇──乘法公式與二次方根(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恭喜各位同學進入國中二年級,或者說要恭喜家長,小孩終於進入正規課程了。就跟高一會有銜接課程,大學也有一樣,國一課程基本上也算是有很強烈的銜接意味,但也有不少打底的意思。這也代表,各種綜合運用的技術會在國二的課程中出現。
就先從數學開始,國二上的數學內容,分為「乘法公式」、「二次方根」、「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式」。後面兩個算同一組,所以這節我們先談前面兩部分。
乘法公式顧名思義就是公式,二次方根是工具,如果要純粹以過關的角度來看,這蠻簡單的。但若我們想要把眼光放遠點,則乘法公式跟二次方根可以說是後面數理的基礎,只求過關死背跟活用理解,到國三的落差會很大。

乘法公式:分配律是基礎

乘法公式有三個,「和平方」、「差平方」、「平方差」。基礎就是分配律,這個務必要求照順序,不少中上程度的學生,分配律是亂乘一通,底子不好就學飛。分配律的概念如下:
(a+b)×(c+d)=ac+ad+bc+bd
也就是,把兩組數字的前後項,各標為第1項跟第2項,那麼應該列出的順序是11+12+21+22。為何說順序不能錯?改成實際題目,各位師長應該就會發現會出什麼問題。
正常11+12+21+22順序
把分配順序對調,不會有什麼差,如下:
順序亂調為11+22+21+12
各位有沒發現,這不是降冪排列,國二的多項式不會遇到三次方,項數也沒太多,所以亂乘一通也還好,但這習慣若保留到後面,就會出現項數太多,排列不整齊,導致漏東漏西的錯誤。所以筆者才說,一定要要求分配律照順序,最好是降冪排列的展開,日後會比較輕鬆。

只背公式不理解分配律,是最常見的問題

分配律運作正確,乘法公式的問題,看起來會很像用背的,這三個公式如下,各位家長應該都會。
  • 和平方:(a+b)^2=a^2+2ab+b^2
  • 差平方:(a-b)^2=a^2-2ab+b^2
  • 平方差:a^2-b^2=(a+b)╳(a-b)
好了,這邊要解釋,常見的錯誤跟壞習慣在哪裡。常錯的地方,倒不是公式背不熟,而是公式背太熟,熟到只會代公式,完全忘記乘法公式是一種分配律展開,所以當題目跟公式對不上,或是要稍微變化的時候,整個就昏頭了。
下面稍微展開平方公式,解釋給各位家長聽:
以上這兩個是沒有差的吧?但對不少學生來說,明明上下兩個完全一樣的和平方展開,卻是不一樣的東西,原因出在記憶公式的學生,採取的是「記形狀」,也就是他腦袋瓜的公式長以下這樣:
這其實很常見,對這類同學來講,代數很難理解,所以會先記得數字。請師長別以為筆者在找麻煩,通常數學成績在一半以後的,這類人「真的很多」。這也就導致把公式換成下面那種,他眼中看到的是:
當然會昏,覺得這哪裡一樣?
差平方也類似,解決辦法不是狂練題目,是要他重頭開始,把分配律的過程好好做一次。

和平方與差平方:依分配律順序,搞懂公式中的2ab從何而來

但不建議給(a+b)^2去一直死背,建議給題目,手把手像是對小學生的帶法,幫助他重新建立順序的概念。
範例題目
簡單說就是從最基本的,改數字練個三五題,讓他發現那個2ab是怎麼來的。接下去再把題目倒過來練三題:
讓同學去想起,中間的2ab要怎樣拆出來,就是看到一次項,把參數除2。到了這一步,如果學生基本上都沒太大問題,那麼就可以進到中間的2╳X變成2ab,也就是非整數讓學生去寫。等到這些都好了,那就可以把題目改成:
讓他去想,分配律出來的是降冪排列,那麼要還原也該先把它排回去,一旦可以想到此點,並能排好反套公式得回(x+1)^2,那就算大功告成。可以說他的筋脈被打通,可以練功了。
筆者的經驗是,程度還可以的學生,的確可以透過大量反覆的練習,練到想通上面的概念,但大概中間一半左右的,就開始沒辦法。若沒有帶著做,很可能會讓學生痛苦到放棄。
這筆者尤其要跟家長再三提醒,萬一你家孩子就真的不是數學這塊料,或真的之前底子不好,那麼遇到這種「套公式而已這麼簡單你怎麼不會」的狀況,請先檢視看看,他到底是哪邊不會。
個人的案例是,多半出在對分配律的降冪排列完全不理解,以及公式沒有實際照著好好練兩次,學校趕進度下只記得那個形式,就開始練題目。

平方差:一步一步練習,拆解步驟才不會搞混

第三個平方差,這是很極端的公式,依照經驗碰到的,有的學生對平方差超容易上手,左邊到右邊、右邊回左邊,完全沒障礙,但也有的學生老跟差平方弄混,怎樣都混在一起,痛苦萬分。
會出這種問題,也是因為沒有照著分配律去做的緣故,這邊要稍微得罪一下學校數學老師,以前在補習班遇到學生的平方差障礙,大多是老師帶太快,「練習題」沒時間練。個人都建議,留下學習單的時間,上課帶著做,最後五分鐘,花時間在黑板上,用最基本的分配律,把題目重新演示一次,以下拆解步驟給家長看,便於在家發掘問題後解決:
就是這樣,別以為這很蠢,筆者說過一半的程度,代表台灣有一半的學生,遇到平方差的問題,很多都出在沒弄清楚分配律,就跟差平方搞混了。這拚命背公式,罰寫一百遍,都遠遠不如帶著5分鐘過去。
然後,非常重要的Step 4,請家長出任何平方差展開題目一題,看著學生一步步寫出來,步驟絕對不能跳躍。
等到確定不會弄錯,在多練幾題,左邊到右邊、右邊回左邊,這具體一點講給家長聽就是以下的形式:
真的,別懷疑,有學生就是反過來看不懂。個人經驗上,這多是分配律沒有徹底練好的結果。
不過,筆者也見過不少例子,是在安親班、補習班,太早把公式背熟,背得太熟之後,反而忘了這是分配律,考試只想帶題目,忘記了其實最笨的方法「展開」,比找公式代還快。
這邊的應用題,嗯……
坦白說沒辦法這樣解釋,因為都太吃題目的敘述法,而且學校考試為了配合乘法公式,題型非常固定。若要用題型練功力,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一般參考書的題目就很夠練了,沒必要額外出題。真要問筆者的建議,那大概就是基礎打好,再去看有敘述跟圖形等的應用題。
畢竟,連乘法公式都寫不出的,應用題會寫很好的例子,幾乎沒遇到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2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徹底解決問題的A方案,的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卻會製造更多其他的問題。當我們使用徹底解決法,解決了一個又製造了十個,然後再用徹底解決法解決十個,產生新的一百個。這真的比各方妥協下,把問題降低成原本的十分之一,雖不能解決但也不會產生新問題好嗎?
個人經驗,家長若不是相關領域,很容易用自己在學生時代的經驗帶入,若是大專、碩博士學歷的家長,筆者見過很多給小孩太大壓力的狀況,倒出現反效果。相關領域的,若沒有教學專業,常常是講得太深太多,小孩還是不懂。
在我們走到命運的分歧點前,總是有無數的可能,直到時機來臨時才會收束到幾條路上。每一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腳色,並希望走到他要的道路上,我們該思考的,難道就是在所剩不多的選擇中,抱怨「這條路我不喜歡,我決定跟你唱反調」?
這章有點雜的感覺,不過本身要講的概念,就是生態系而已。前面的章節,從細胞開始,一路講到生物的分類,這章要帶入環境,讓生態系的概念成形。不過在提生態系的類型前,會先談到構成生態系的相關關係,讓學生有一種整體感,物種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才能一體化,不會變成純然的死背。
消費主義的問題為何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階級辨識必須透過消費品味來確定,不然一樣是蒸餾酒,白蘭地、伏特加、蘭姆跟高梁酒,請問各位想到這些酒款時,你想到的是誰在喝?為何去喝?你真的確定,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某款酒,是因為他真的超愛喝,還是單純的想藉由消費定義自己的位階?
我們要設想的是,第一次接觸生物的學生,真的可以受得了這些分類圖跟相關圖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筆者這些年已經漸漸轉向,先以不要毀滅學生興趣為前提教學。因為,生物這邊圖表跟分類弄到崩潰,國二後面的理化就甭玩了。
徹底解決問題的A方案,的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卻會製造更多其他的問題。當我們使用徹底解決法,解決了一個又製造了十個,然後再用徹底解決法解決十個,產生新的一百個。這真的比各方妥協下,把問題降低成原本的十分之一,雖不能解決但也不會產生新問題好嗎?
個人經驗,家長若不是相關領域,很容易用自己在學生時代的經驗帶入,若是大專、碩博士學歷的家長,筆者見過很多給小孩太大壓力的狀況,倒出現反效果。相關領域的,若沒有教學專業,常常是講得太深太多,小孩還是不懂。
在我們走到命運的分歧點前,總是有無數的可能,直到時機來臨時才會收束到幾條路上。每一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腳色,並希望走到他要的道路上,我們該思考的,難道就是在所剩不多的選擇中,抱怨「這條路我不喜歡,我決定跟你唱反調」?
這章有點雜的感覺,不過本身要講的概念,就是生態系而已。前面的章節,從細胞開始,一路講到生物的分類,這章要帶入環境,讓生態系的概念成形。不過在提生態系的類型前,會先談到構成生態系的相關關係,讓學生有一種整體感,物種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才能一體化,不會變成純然的死背。
消費主義的問題為何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階級辨識必須透過消費品味來確定,不然一樣是蒸餾酒,白蘭地、伏特加、蘭姆跟高梁酒,請問各位想到這些酒款時,你想到的是誰在喝?為何去喝?你真的確定,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某款酒,是因為他真的超愛喝,還是單純的想藉由消費定義自己的位階?
我們要設想的是,第一次接觸生物的學生,真的可以受得了這些分類圖跟相關圖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筆者這些年已經漸漸轉向,先以不要毀滅學生興趣為前提教學。因為,生物這邊圖表跟分類弄到崩潰,國二後面的理化就甭玩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中數學第三冊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2 多項式與其加減 例題解說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1 乘法公式 課程內容 例題解說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Thumbnail
這學習的數學課,我們延伸了上學期的課程,複習了一點微分之後繼續接著上積分。 每堂課老師都會利用講義跟我們講課,並安排一些題目讓我們進行練習計算,在每週也會有一張兩到三題的練習題,讓我們練習,更加熟悉這週所學的知識,並且在其中還會進行一次期中測驗,讓我們看看是否有真正學會這些知識。  一開始我們主
DSE M1 M2 (延伸數學) 學生大部分都係本身數理能力比較強嘅同學,所以呢兩個數學延伸單元競爭唔細。除此之外,好多學校都用課餘時間,甚至係用其他同學上 DSE Maths (核心單元)嘅時間嚟教 M1 M2。課時不足令部份同學跟唔上學校嘅教學進度,所以需要補習。同其他 DSE 科目一樣,同學補
Thumbnail
這種教學方法是幫助學生在進行加法運算時,將數字拆解成更容易處理的部分,湊成10後再進行加法。 這對缺乏背景知識的小一學生是必要的。 「教育體制要儘可能地避免去測量學生的行為,像是一個公司開始做的時候,你就一直在測他營收。但那個時候公司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不斷地去驗證自己不同的假設。」
Thumbnail
在Python中,數值運算非常直觀,你可以使用標準的數學運算符號進行基本的數值運算。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數值運算: 進行計算時,按照「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並優先計算小括號刮起來的運算式。 print('答案:' ,(1+1)*2) #​答案: 4 復合型態的運算子 指定運算子 = 若是結合算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中數學第三冊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2 多項式與其加減 例題解說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第一單元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1 乘法公式 課程內容 例題解說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Thumbnail
這學習的數學課,我們延伸了上學期的課程,複習了一點微分之後繼續接著上積分。 每堂課老師都會利用講義跟我們講課,並安排一些題目讓我們進行練習計算,在每週也會有一張兩到三題的練習題,讓我們練習,更加熟悉這週所學的知識,並且在其中還會進行一次期中測驗,讓我們看看是否有真正學會這些知識。  一開始我們主
DSE M1 M2 (延伸數學) 學生大部分都係本身數理能力比較強嘅同學,所以呢兩個數學延伸單元競爭唔細。除此之外,好多學校都用課餘時間,甚至係用其他同學上 DSE Maths (核心單元)嘅時間嚟教 M1 M2。課時不足令部份同學跟唔上學校嘅教學進度,所以需要補習。同其他 DSE 科目一樣,同學補
Thumbnail
這種教學方法是幫助學生在進行加法運算時,將數字拆解成更容易處理的部分,湊成10後再進行加法。 這對缺乏背景知識的小一學生是必要的。 「教育體制要儘可能地避免去測量學生的行為,像是一個公司開始做的時候,你就一直在測他營收。但那個時候公司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不斷地去驗證自己不同的假設。」
Thumbnail
在Python中,數值運算非常直觀,你可以使用標準的數學運算符號進行基本的數值運算。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數值運算: 進行計算時,按照「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則,並優先計算小括號刮起來的運算式。 print('答案:' ,(1+1)*2) #​答案: 4 復合型態的運算子 指定運算子 = 若是結合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