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略談憤怒轉換法

前陣子同事抱怨店員找錢用丟得讓他氣得想揍人,聽他越講越氣,我回:「說不定他家死人」,他忽然氣消了大半,問到說:「這不是詛咒嗎?」,我笑回:「難道有人家沒死過人?」,其實認為那是詛咒是因為認為那句話為假,但思考後那句話卻有可能為真,語言的模糊性讓理智可以介入情感。
奧修曾說:「憤怒是積極的悲傷;悲傷是消極的憤怒。它們是同一件事。」—《情緒:如何將恐懼、憤怒、嫉妒蛻變為創造性的能量》
自我觀察可發現憤怒與悲傷是同一能量,以佛法觀點憤怒是火燒功德林,悲傷卻有機會升起悲心,我喜歡濃縮成〝咒語〞,例如「銀刀西狼(他家死人)」、「他快死了」、「他好可憐」。
他家死人」,思考後誰家沒死過人呢?或許他最近才有家人離世,所以對他的憤怒就轉為悲傷了,而數週、數月、數年都能稱「最近」,所以「他最近有家人離世」思考後也為真。
他快死了」,世事無常,誰不是快死了?數週、數月、數年都能稱「快」,藉此能思維他人無常與死,也思維自己。
他好可憐」,就像一些心理學派總愛歸咎童年創傷,思維他過往可能遭受霸凌、虐待才導致如此行為,因而升起悲傷,其一,過往遭受霸凌可能為真,其二,霸凌的界線無精準定義,端看個人尺度所以也能為真。而以PAC(父母、成人、兒童)角度來說,站在C→P會升起憤怒、內疚,站在P→C會升起悲傷、憐憫。
而佛法的〝咒語〞為「菩薩示現」,如《入行論》所講,他是菩薩示現讓我們修忍辱的,但對非佛教徒來說上面三點比較適用,佛法講的慈是得樂,悲是離苦,思維他人無常與死,也能加深對自己思維無常與死想,從對自己悲中想得樂,進而對他人予樂,自他相換等等。
之前有個故事是,有人在高鐵上看到有人將腳跨在桌上,覺得生氣很沒公德心想找她理論,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她沒有雙臂,頓時對自己感到羞愧,如果「她是殘障」能讓憤怒轉化,那思考有身心毛病是否能算輕微的「殘障」呢?而誰沒有任何輕微的身心毛病呢?就算要規勸,以帶著憐憫(P→C)的心態應該也比憤怒來的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