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怎麼「社會化」?如何計畫離開機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在離職前
沒有想到過我「只會」做什麼,想到的是我「還能」做什麼!

與社會接軌,這並非我過去的工作與社會脫節,而是長期在象牙塔中,少有社會的思維,這是常在過去工作場域所很容易發生的。因為長久的在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鮮少有外界的想法,為了彌補這些遺漏,所以我需要「社會化」,否則會與社會脫節,更不可能融入社會,以社會的方式做事情,而不再以機構的模式行事。

社會思維有哪些? 站在客戶觀點,在機構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我們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其他都不用擔心。但在進入社區上,這招已經不行了;和經營自己宛如一間公司,當自己離開機構了,就不會只是一個生產的工具了,還有更多需要想到的部分。

一、客戶觀點:

1、是否有非同溫層的朋友:「同溫層的會瓜分你的市場,非同溫層的會擴張你的版圖。」很簡單的例子,看看自己的臉書好友,多少個跟你同行,多少人做的跟你一樣的工作?這些人並非不重要,然而若是好友同質性過高,自己有什麼優勢贏過別人,找你不找他?

另外,你們是同行,若有客戶自己做就好,為什麼要給你,這是我們同業常出現的問題。所以,調整你的朋友圈,多認識一些專業異質性高的人,因為整個社會比較多的不是跟你同行的人,即使他們不熟悉你是誰,但也可以因為你是某方面的專業人員而想到你,他們身邊不太多這類的人,如果你擁有多數人所沒有的專業,他們會馬上想到你!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2、是否讓自己被需要的人知道?你知道需要你的人在哪裡嗎?你如何讓他們知道你有能力處理他們的問題呢?網路足跡你留下多少讓人探聽呢?留給人探聽不是只是羅列你過去幫多少個單位受了什麼課(這些是很多人在做的-多數人做的就是紅海了)。但邀課單位(客戶需求),期望看到課程品質,他們會想要看到的授課過程有少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包括你上了什麼課程(中間的重點)、學員的反應,回饋等,都應該在網路足跡上被人看到。

二、把自己經營成一家公司:

有許多書籍「一人公司」、「暢玩一人公司」、「一人創富」等,都在描述如何將自己經營成一家公司,不一定要去登記成為實體的公司或是要有實體店面,而是要改變思維。

在這幾年看到許多自立門戶的醫事人員,離開機構,仍然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職員,而不是公司,以致於日子還是過得非常的緊張忙碌,為了維持接案到處趕場。

主因在於不懂得社會上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只有一項(在機構裡面就是如此),也是機構裡面的人不敢出來的原因之一,不知道如何運用槓桿的方式將自己的產品極大化,只能做自己會做的,這些是職員的思維。

若有一人公司的思維,就會設定目標,生活,收入,如何讓自己嘗試不同的領域,不是只陷入我「只會」什麼,而是要著重在我「還能」做什麼,也就是「成長」的思維,這樣的日子才不會是一成不變,日子不是一直的忙,一直的趕,而是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我離開機構的初衷。 透過社會思維的眼光去看世界的角度,比過去的在巨塔裡面的想法更多變與豐富,太多過去不曾想到的都需要去學習,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站出來。

這就是我覺得我需要的「社會化」,學習社會上原本就有的,但在機構中長時間與社會脫節應具備的能力。

歡迎加入臉書「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到不同的世界思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