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社會化」?如何計畫離開機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離職前

沒有想到過我「只會」做什麼,想到的是我「還能」做什麼!

與社會接軌,這並非我過去的工作與社會脫節,而是長期在象牙塔中,少有社會的思維,這是常在過去工作場域所很容易發生的。因為長久的在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鮮少有外界的想法,為了彌補這些遺漏,所以我需要「社會化」,否則會與社會脫節,更不可能融入社會,以社會的方式做事情,而不再以機構的模式行事。

社會思維有哪些? 站在客戶觀點,在機構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我們只要坐在辦公室裡,其他都不用擔心。但在進入社區上,這招已經不行了;和經營自己宛如一間公司,當自己離開機構了,就不會只是一個生產的工具了,還有更多需要想到的部分。

一、客戶觀點:

1、是否有非同溫層的朋友:「同溫層的會瓜分你的市場,非同溫層的會擴張你的版圖。」很簡單的例子,看看自己的臉書好友,多少個跟你同行,多少人做的跟你一樣的工作?這些人並非不重要,然而若是好友同質性過高,自己有什麼優勢贏過別人,找你不找他?

另外,你們是同行,若有客戶自己做就好,為什麼要給你,這是我們同業常出現的問題。所以,調整你的朋友圈,多認識一些專業異質性高的人,因為整個社會比較多的不是跟你同行的人,即使他們不熟悉你是誰,但也可以因為你是某方面的專業人員而想到你,他們身邊不太多這類的人,如果你擁有多數人所沒有的專業,他們會馬上想到你!

圖片|來源

2、是否讓自己被需要的人知道?你知道需要你的人在哪裡嗎?你如何讓他們知道你有能力處理他們的問題呢?網路足跡你留下多少讓人探聽呢?留給人探聽不是只是羅列你過去幫多少個單位受了什麼課(這些是很多人在做的-多數人做的就是紅海了)。但邀課單位(客戶需求),期望看到課程品質,他們會想要看到的授課過程有少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包括你上了什麼課程(中間的重點)、學員的反應,回饋等,都應該在網路足跡上被人看到。

二、把自己經營成一家公司:

有許多書籍「一人公司」、「暢玩一人公司」、「一人創富」等,都在描述如何將自己經營成一家公司,不一定要去登記成為實體的公司或是要有實體店面,而是要改變思維。

在這幾年看到許多自立門戶的醫事人員,離開機構,仍然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職員,而不是公司,以致於日子還是過得非常的緊張忙碌,為了維持接案到處趕場。

主因在於不懂得社會上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只有一項(在機構裡面就是如此),也是機構裡面的人不敢出來的原因之一,不知道如何運用槓桿的方式將自己的產品極大化,只能做自己會做的,這些是職員的思維。

若有一人公司的思維,就會設定目標,生活,收入,如何讓自己嘗試不同的領域,不是只陷入我「只會」什麼,而是要著重在我「還能」做什麼,也就是「成長」的思維,這樣的日子才不會是一成不變,日子不是一直的忙,一直的趕,而是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我離開機構的初衷。 透過社會思維的眼光去看世界的角度,比過去的在巨塔裡面的想法更多變與豐富,太多過去不曾想到的都需要去學習,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站出來。

這就是我覺得我需要的「社會化」,學習社會上原本就有的,但在機構中長時間與社會脫節應具備的能力。

歡迎加入臉書「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到不同的世界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重點: 1、「社團瘦身」的起心動念。 2、「社團瘦身」的方法。 3、「社團瘦身」後持續讓人加入的方法。
本文重點: 1、內容與人距離太遠 2、介紹不會感動到受眾 3、無法找到潛在的受眾 4、沒有提到受眾可以得到什麼
要談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讓大家了解個個人品牌『就是將個人定位為行業權威,以創造能傳達信息,並且可以貨幣化(成為收入)的東西』~摘錄維基百科 。所以何時開始建立就在於你是否開始要建立成為你這個行業的權威。 「行業」其實不一定是你現在有的專業,如果你期待未來的專業不是你現在正在工作的內容,請及早做準備。
來源最近有幾位資深的心理師在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臉書社團留下了令很多心理師很擔憂的事情,未來的幾年,心理師市場會飽和嗎? 有前輩表示因為少子化與高齡化導致人口結構的改變,也有一說環境壓力增加以致於精神疾患的個案增加。不僅是時代上的問題,甚至是世代上還有另外一個壓力來自於臨床、諮商心理師的彼此空
6/2去打了AZ疫苗,原本感覺還好(可能在事前吞了普拿疼),一直到今天早上開始冒汗,熱氣從身體冒出來,整天做事情都提不起勁,說不舒服好像也沒有,就是在又冒汗的時候,再吞普拿疼一顆,雖然身體還好就是懶洋洋的!
背後的擔心是自己的專業只限于目前所看到的部分,無論是在醫院,企業的員工,多年來都是從事著相同性質的工作的,再怎麼樣也跑不出這個範疇,使用也只也在這些部分,就像護理師的專長在按照醫囑打針,餵藥,衛教等,而心理師則在於衡鑑,心理治療諮商等,物理治療師就幫忙作徒手,電療,熱敷等。感覺起來都是技術性....
本篇重點: 1、「社團瘦身」的起心動念。 2、「社團瘦身」的方法。 3、「社團瘦身」後持續讓人加入的方法。
本文重點: 1、內容與人距離太遠 2、介紹不會感動到受眾 3、無法找到潛在的受眾 4、沒有提到受眾可以得到什麼
要談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讓大家了解個個人品牌『就是將個人定位為行業權威,以創造能傳達信息,並且可以貨幣化(成為收入)的東西』~摘錄維基百科 。所以何時開始建立就在於你是否開始要建立成為你這個行業的權威。 「行業」其實不一定是你現在有的專業,如果你期待未來的專業不是你現在正在工作的內容,請及早做準備。
來源最近有幾位資深的心理師在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臉書社團留下了令很多心理師很擔憂的事情,未來的幾年,心理師市場會飽和嗎? 有前輩表示因為少子化與高齡化導致人口結構的改變,也有一說環境壓力增加以致於精神疾患的個案增加。不僅是時代上的問題,甚至是世代上還有另外一個壓力來自於臨床、諮商心理師的彼此空
6/2去打了AZ疫苗,原本感覺還好(可能在事前吞了普拿疼),一直到今天早上開始冒汗,熱氣從身體冒出來,整天做事情都提不起勁,說不舒服好像也沒有,就是在又冒汗的時候,再吞普拿疼一顆,雖然身體還好就是懶洋洋的!
背後的擔心是自己的專業只限于目前所看到的部分,無論是在醫院,企業的員工,多年來都是從事著相同性質的工作的,再怎麼樣也跑不出這個範疇,使用也只也在這些部分,就像護理師的專長在按照醫囑打針,餵藥,衛教等,而心理師則在於衡鑑,心理治療諮商等,物理治療師就幫忙作徒手,電療,熱敷等。感覺起來都是技術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有人理你才是正常的】 ─別擔心,這一點都不奇怪 剛開始經營社群媒體時, 你可能會感到孤獨, 因為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對你的內容感興趣。 但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無論是哪方面的經營, 都需要時間、耐心,以及行動力。 行銷大神 Gary Vee 說:「遲遲不行動的人太多了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關心過很多議題,好像不在NPO、NGO工作,我就無法認真關心社會。 以理想為業,過著研究社會卻脫離社會的生活。 現在投入商務面對市場,我以為這是宣告不關心公共事務,被昔日夥伴撻伐的開始—— 但事實上,因為規律的日常、全日番茄鐘的高效工作,上班或下班都有活力,我開始恢復能夠寫提案的狀態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最近社會企業的問題沸沸揚揚,讓我也想分享一下。 年輕時,我覺得金融業紙醉金迷,我過往的家境以及健康狀態讓我多一份省思,想為社會多做些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來做讓世界更好的事情。 這時我接觸了社會企業一詞,我曾經覺得社會企業真是太夢幻了。參加了許多活動、有企劃合作過、面試正職過,我覺得~~~恩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有人理你才是正常的】 ─別擔心,這一點都不奇怪 剛開始經營社群媒體時, 你可能會感到孤獨, 因為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對你的內容感興趣。 但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無論是哪方面的經營, 都需要時間、耐心,以及行動力。 行銷大神 Gary Vee 說:「遲遲不行動的人太多了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以前的自己關心過很多議題,好像不在NPO、NGO工作,我就無法認真關心社會。 以理想為業,過著研究社會卻脫離社會的生活。 現在投入商務面對市場,我以為這是宣告不關心公共事務,被昔日夥伴撻伐的開始—— 但事實上,因為規律的日常、全日番茄鐘的高效工作,上班或下班都有活力,我開始恢復能夠寫提案的狀態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最近社會企業的問題沸沸揚揚,讓我也想分享一下。 年輕時,我覺得金融業紙醉金迷,我過往的家境以及健康狀態讓我多一份省思,想為社會多做些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來做讓世界更好的事情。 這時我接觸了社會企業一詞,我曾經覺得社會企業真是太夢幻了。參加了許多活動、有企劃合作過、面試正職過,我覺得~~~恩
Thumbnail
職場諮詢由「產業分析」、「職場技巧」及「個人心理」等三層面構成,也等同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元素:「情境」、「團體」、「個人」。我不是走工商的,產業分析弱,而中年轉業我覺得「產業分析」要強。 這涉及「生存焦慮」,要顧慮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