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天,看著韓劇 #2521
除了被女主角活靈活現的演技,牽動著情緒之外,有一幕讓觀眾理解了:
職場裡,為什麼有時候是對方做錯事,但卻是我們需要「主動道歉」?
.
在思考這件事情之前,我們也需要將「文化因素」放進來想。
.
韓國,有著十分重視前、後輩之分的文化意識。
.
這點,無論從他們說話中的敬語,以及戲劇中的各種情節,都可以略見一二。
.
在 25 21的 #第10集 開端,便直接呈現出這件事的可看性。
.
(以下微雷)
一名電視台的製作人,因為想呈現比賽環節中,具有張力的片段,於是不斷要求兩位擊劍的學生,重複示範當時比賽的片段,直到滿意為止。
.
在得知這件事的白易振(男主角),趕到拍攝現場時,看到女主角受傷後坐在地上,於是便大聲地指責該製作人。
.
這件事,是在許多人面前發生的。
.
隔天,很照顧白易振的一位前輩,來詢問女主角的傷勢之後,便再問了白易振:「你跟朴製作人道歉了嗎?」
.
而男主角很直覺式的回答:「我必須道歉嗎?」
.
此時,前輩便提出了身為其他同事們可能的反應,來讓男主角思考「為何明明錯的人不是你,但你需要去道歉的原因」:
.
「只要每次在辦公室遇見,彼此都會不自在就好」
「只要讓無辜的人夾在你們中間,看你們臉色就好」
.
接下來,前輩說的話,才是真正讓人意識到,原來出社會之後的道歉,主要的用意是什麼:
.
「出社會後的道歉,是為了群體的和睦,而不是真的要當事人和解。這個社會才不在乎私人之間的和睦,」
.
在職場上打滾的人,或多或少都經驗過/看過,單位裡、組織裡的不愉快,而其中最讓人感到不自在與尷尬的,就是某同事與另一位同事的不合,是眾所皆知的。(這也跟我們之前分享過的: #情緒勞動 有關喔!)
.
這件事的影響性,可能會牽扯到:
▲當在分工時,大家會顧慮到兩人如何合作,可能會產生什麼後果?
▲將不合的人,處在同一個空間時,周邊的人要面臨/承受些什麼?
▲在開會時,兩人對同一個問題,持有不同主張時,大家有沒有辦法中立的思考問題本身,還是會不自覺地被兩人的情緒帶著走,而忘了開會的本質?
▲聚會時,主揪的人,要怎麼安排座位?
▲有機會升遷時,是否會造成某一方,甚至某一派的,為了反對而反對?
等等等等,其他更多延伸性的問題。
.
當然,也會有需要我們秉持著自己「初心」的時候。而這個就先不在今天分享的主題內容裡了 😊
.
不曉得,您意識到了嗎?
.
有時候,先道歉的人,看似是輸了;也就是可能會想說:我是因為錯了,才跟對方道歉,所以先道歉的人就代表錯了,這樣的因果邏輯。
.
然而,大家是否也有感受過這樣的氛圍: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問題可能在誰身上,只是礙於某種和平或平衡,才放在心裡不說出口。
.
而這樣的不說出口,似乎也是在維持著所謂的群體和睦?
.
但是,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在知道了職場互動之後,接下來「選擇」如何回應/作為,似乎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學習到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