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4+2R日記:R3 D23 食物產熱效應

減肥第66天
最近幾天體重只降了0.3kg,但幸運的是,降的似乎都是體脂。
然後,有點管不住嘴巴,前幾天晚餐後吃完當日堅果份量,想著將新購買的杏仁小魚乾拆封分袋,結果拆封之後就直接吃光了(那是一週份呀!),隔天毫無懸念的體重上升0.5公斤,體脂多了0.5%,然後3天後才又回復到之前的體重體脂。
今天想順便筆記食物產熱效應。
記得之前曾經紀錄過,

總熱量TDEE = 70%BMR(基礎代謝+ 10%TEF(食物的消化吸收)+15%NEAT(非運動產燃燒的熱量) + 5%EEE(運動燃燒熱量)
其中的TEF或DIT,指的應該都是相同的事,也就是攝取食物後,一連串消化、吸收、代謝、儲存等活動,而使體內能量消耗增加,通常發生攝取食物後1小時,身體代謝作用增加到最高,4小時後恢復正常。
TEF: Thermic Effect of Feeding(Food) 食物產熱效應/消化熱效應 DIT: Dietary Induced Thermogenesis 膳食誘導發熱
1.在食物類型的區分上:
蛋白質產熱高(消化蛋白質需要消耗更多熱量)
脂肪產熱最低(多可怕,脂肪吃進去就是脂肪,不太需要耗能就可以消化儲存完成)
2.用餐時間上:
減重醫師 蕭捷健曾發文分享,在2020德國研究指出,早上多吃,食物產熱效應是晚上多吃的兩倍。白天,你吃下去的東西,會更有效率的轉換成能量使用,晚上,你吃下去的東西,會更有效率的轉換成脂肪以備不時之需,因此,要吃大餐的話,儘量挑白天時間(我每次放縱大餐都在晚上😭)
詳細內文大家可以自己去追醫生的粉絲頁喔!
順便紀錄一下那個佔15%的NEAT(非運動燃燒的熱量),指的就是非運動像是等車、逛街購物、煮飯整理花園、抖腳之類不歸屬在運動範疇內的項目,看似沒什麼,但曾在文章中看過愛抖腳、亂晃的人,每天能多消耗跑 20 圈操場的熱量。想想自己可能花一個小時跑步,但櫃姐們可能每天站櫃消耗的熱量就比妳更多了。
也記得4+2R的王醫師曾在自己的粉絲頁寫過,自己很愛快走通勤上下班 (應該也歸屬在NEAT吧?)
因此,如果想增加NEAT(非運動燃燒的熱量),那麼,能坐就不要躺、能站就不要坐,多走爬爬樓梯、動動筋骨就能少跑20圈操場了。
也要提醒我自己,不要以爲今天有運動了,其他時間就都窩在沙發裡追劇,別忘了運動的耗能才佔總熱量的5%,DIT和NEAT更有效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