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10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5.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謂大覺曰:
「古聖治心於未萌,防情於未亂。蓋豫則無患。
所以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而取諸豫也。
事豫為之則易,卒為之固難。
古之賢哲,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者,誠在於斯。」
《九峯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禪師對大覺懷璉禪師說:
「歷代聖賢修養心性的工夫,總在妄念未生之前攝伏其心,令其不生;又須在識

情未亂之前加以防止,令其不亂。因為凡事能預先防備,則不會產生過患。
所以《易經》上說:

『設置多重的門,並敲擊木梆巡夜,以防盜賊侵入。這也是取法於豫卦啊!』
世間任何事業,能預先考慮周密,然後做起來就容易;

若是倉促去做,那就很難成功。
古時的賢人哲士,他們一生行事,總是憂勤惕勵以自警,

所以從來不會有過患發生,其原因就在這裡。」
良因贊曰:
辦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要思考周全,以免事後有悔;
但是在辦「心」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若放縱此心,等煩惱烏雲壟罩時,說甚麼對治法門都晚了。
只有防微杜漸,看好每個念頭;
並積極地在佛法上解行並進,以強化正念的力量。
兢兢業業,才能於今生免苦免難,臨終自在往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5.10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 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野
《禪林寶訓》 2014.5.9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和尚曰: 「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 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 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顛溺之患。」 《廬山野錄》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和尚說: 「跛腳的人,他的行動全靠枴杖支撐著,一旦失去枴杖的支撐就會摔倒
《禪林寶訓》 2014.5.4 良因法師 隨筆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 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 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也?」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禪林寶訓》 2014.5.3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初遊廬山。圓通訥禪師一見,直以大器期之。 或問:「何以而知之?」 訥曰:「斯人中正不倚,動靜尊嚴, 加以道學行誼,言簡盡理,凡人資稟如此,鮮有不成器者。」 《九峰集》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問居訥禪師:「何以一見面便知此人將成大器?」
《禪林寶訓》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禪林寶訓》 2014.4.27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凡人所為之惡,有有形者,有無形者。 無形之惡,害人者也;有形之惡,殺人者也。 殺人之惡小,害人之惡大。 所以游晏中有鴆毒,談笑中有戈矛,堂奧中有虎豹,鄰巷中有戎狄。 自非聖賢,絕之於未萌,防之以禮法,則其為害也,不亦甚乎。」
《禪林寶訓》 2014.5.10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曰: 「昔百丈大智禪師建叢林,立規矩,欲救像季不正之弊, 曾不知像季學者,盜規矩,以破百丈之叢林。 上古之世,雖巢居穴處,人人自律, 大智之後,雖高堂廣廈,人人自廢。 故曰:安危德也,興亡數也。 苟德可將,何必叢林;苟數可憑,曷用規矩。」 《野
《禪林寶訓》 2014.5.9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和尚曰: 「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 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 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顛溺之患。」 《廬山野錄》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和尚說: 「跛腳的人,他的行動全靠枴杖支撐著,一旦失去枴杖的支撐就會摔倒
《禪林寶訓》 2014.5.4 良因法師 隨筆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 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 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也?」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禪林寶訓》 2014.5.3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初遊廬山。圓通訥禪師一見,直以大器期之。 或問:「何以而知之?」 訥曰:「斯人中正不倚,動靜尊嚴, 加以道學行誼,言簡盡理,凡人資稟如此,鮮有不成器者。」 《九峰集》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問居訥禪師:「何以一見面便知此人將成大器?」
《禪林寶訓》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禪林寶訓》 2014.4.27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凡人所為之惡,有有形者,有無形者。 無形之惡,害人者也;有形之惡,殺人者也。 殺人之惡小,害人之惡大。 所以游晏中有鴆毒,談笑中有戈矛,堂奧中有虎豹,鄰巷中有戎狄。 自非聖賢,絕之於未萌,防之以禮法,則其為害也,不亦甚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