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串流影音尚未普及的年代,用電視遙控來來回回切換頻道,那時的我約莫是十歲初頭。
談起《穿著Prada的惡魔》,映入腦海的第一個詞彙通常是「時尚」,畢竟這部電影就是以時尚產業為背景,更遑論每個人的目標都是以參加巴黎時裝周為努力目標,但在走在時代尖端、追求潮流的人群裡,卻冒出了一位以跳板心態進入這家公司,並且視時尚為無用之物的實習生。
「好的電影,改變一生」,作為經典中的經典,《穿著Prada的惡魔》自然也是如此,你可以說這是一部讓人一窺時尚產業的電影、是置入性行銷的典範、是各種職場上待人處事的眉眉角角。而在二次看這部電影,已是十年後的現在,作為一位職場新鮮人,則覺得它道進了職場與生活的權衡利弊。
本文將從「工作與生活」的面向做分享,如果有興趣的話,就一起看下去吧!
*
安·海瑟薇飾演的Andrea/Andy,以下將簡稱為「小安」。
《穿著Prada的惡魔》
上映時間: 2006 年 6 月 30 日
導演: 大衛·法蘭科
一、你其實只是在抱怨而已,不要以為誰欺負了你
工作一段時間越來越上手後,小安獲得女魔頭上司米蘭達家裡的鑰匙,開始著手為他處理一些私人事務。對米蘭達來說,這是信任的表現,而對小安來說,則是肯定的象徵。
不料小安在第一次為米蘭達送件時,便撞見了米蘭達與丈夫的爭執,「私生活」表露無遺的展現在下屬面前,除了顏面盡失之外,就是提升苛刻的級數了。
果不其然,自此後,米蘭達交付了一堆「Mission Impossible」,諸如:拿到哈利波特尚未出版的手稿、十分鐘弄到一客還沒開店的牛排,且最後米蘭達看了一眼只說:「那什麼?我午餐要跟別人吃,把它處理掉」。
你其實只是在抱怨而已,不要以為誰欺負了你
在小安受盡委屈跑去找奈吉訴苦時,他只跟小安說了句:「你想要的話就離職啊,五分鐘我就可以找到取代你的人。」
小安:「我沒有要離職啊」
奈吉:「那你就停止抱怨。其實你只是想要被稱讚而已,是不是要我在你頭上畫顆小星星?」
二、經典的換裝橋段:蛻變
小安不斷換裝的這個橋段,也堪稱為經典,約莫在電影中段,故也可理解為「轉折點」,而我喜歡稱之為「蛻變」。
使用辭彙之前,先來定義詞彙,何為「蛻變」?蛻變釋義:原指昆蟲蛻殼變化的過程,引申為事物的轉變。有句話說:「穿衣是種自我介紹」,當你想成為什麼之前,就得先穿得像什麼,那些蛻去的衣裝,如一次又一次嶄新的自我認識。
這也是在執行斷捨離時很核心的概念:「重點不是丟東西,而是留下來的東西,能不能帶你去想要的未來」當我們迎來能用身上的每一件單品,說一個故事的那天,也就表示,我們不再「追求」生活,而是「已經」活在自己最理想的生活裡。
但是,劇中的小安在經歷蛻變後,快樂嗎?
三、等你私生活全毀的時候記得告訴我,這表示你要升官了!
小安快樂嗎?你快樂嗎?
「快不快樂」確實是需要被納入職涯考量的,但卻並非排序在第一順位的要點,因為我們無須透過回答快不快樂,來作為評判有沒有做錯。
我們有可能每天都被會議追著跑,還每天都睡不飽,指不定還會被周遭的親友們勸說一句:「不要這麼奴啦~」,但是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究竟收穫了些什麼。
是的,非常實際,又血淋淋的一句話。
在農業開始沒多久,人類就發明了不平等,資本的積累、階級的複製(扯遠了),處處存在著不公不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唯一公平的則是: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基於這個事實,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我們必須做出選擇。
但,選擇沒有對與錯,也非二元對立,其實我們可以選擇「兩個都要」,千萬別把自己落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哲學迴圈裡。
就像「愛情與麵包」要選哪個?其實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能不能先賺好自己的麵包,再去談一場不用擔心麵包的愛情,也不用淪落到需要為了麵包而犧牲愛情。
這種二元選項,重要的不在「到底要選哪個」,而在於「如何配置自己的人生進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
四、你是無從選擇,但你「選擇」超越他
擁有與米蘭達一同參與巴黎時裝周的機會,本該由愛蜜莉布朗在劇中所飾演的「第一助理」前往,卻發生一連串意外,如第一助理重感冒、出車禍等等;與此同時,小安所飾演的「第二助理」,經過時間的磨練,其能力漸漸提升,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因素下,讓這個出差機會恰好在黃金交叉線上,交棒給了小安,也意味著——小安超越了艾蜜莉——第一助理與第二助理的份量天秤,在米蘭達心中早已悄悄的搖擺到了另一端。
Everybody wants to be us.
這幕也超經典的,大愛~!
據ELLE報導,原本這句的台詞是「Everybody wants to me」,但梅莉史翠普將之改為「Everybody wants to be us」。
明明就差一個單詞而已啊!!!但仔細思量後發覺,us 跟 me 的意境真的差很多!me 能夠代表的就只有米蘭達這個單一個人,但如果是 us 的話,就會變成「米蘭達和小安」、「米蘭達和天橋團隊」、「米蘭達和小安和天橋團隊」、「整個時尚產業圈」。不得不說,梅姨就是梅姨。
綜觀人生所經歷的大大小小事,不外乎都是兩種結果:享受果實、接受懲罰。
怎麼說呢?譬如孩子是讓我們再次經驗樸實的禮物,但卻在身懷六甲的過程裡飽受折磨;譬如「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的超級業務王,他可能犧牲了所有能忙裡偷閒的時光,卻也加速了財富累積的腳步。
回到電影反思上,小安雖在工作上已獲得了莫大的肯定,米蘭達對他說:「你真的和年輕的我很像」,但她卻在前往會場的禮車上質疑了米蘭達:「我才不想像你一樣,一樣孤獨、一樣出賣朋友」。
米蘭達:「你有」
小安:「我才沒有」
米蘭達:「你選擇來巴黎就是了」
小安:「那是因為我別無選擇!」
米蘭達:「你選擇了,你『選擇』超越他」
小安再次反問:「那如果我不想呢?」所以米蘭達才會接著說:「Everybody wants to be us」也是在這個瞬間,小安突然想明白了,這不是他要追求的目標與人生。於是這次,他沒有踏上紅毯跟上米蘭達的腳步,沒有再接起總是響不停的電話,取而代之的是丟入水池。
五、把成功的定義還給每一個人
影片最後,小安辭掉了助理一職,轉而去面試他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夢想工作:「記者」。
當出版社老闆致電給米蘭達詢問小安的狀況時,米蘭達說:「他(小安)是我最糟糕的助理,但是如果你不僱用他的話,那就太傻了。」
我們這一輩子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我們以為的不得不,其實也是選擇的結果,甚至,在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時,選擇了不自由。那在不自由的情況下,又該怎麼辦呢?
你應該聽過「跳脫舒適圈」吧?跳脫舒適圈是文化衝擊很有效的方法,但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未必一定得「跳脫」舒適圈,我們可以先試著從「擴大」舒適圈開始!
當舒適圈擴大了,也就意味著邊界擴大了,邊界的擴大也將帶來視野的擴大,就這樣一點、一點,慢慢的佈局屬於自己的「節點」,那些節點終有一天會成就鋪天蓋地的天羅地網,最後,整個世界都是舒適圈。
所以我們無需耗費過多的心力去在意成功的定義,而應該把成功的定義回給每一個人。
結語
在剛進入時尚產業擔任助理時,小安因為跟不上大家的步調顯得多餘且突兀,又在面對上司的苛刻要求下,經常感到委屈,但:「每個人都只是在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在職場上領了一份薪水,許多事情做好都是基本的,做超過了才會得到稱讚,如果只是在做份內的事情,有什麼好被稱讚的呢?
人們往往太想在事情完成後立即得到稱讚,如果沒有的話,就會覺得不被重視,然而所有的付出都不會是沒有道理的,只是要以大局為思量,去思考什麼才是對現在最重要的,那些沒有被採用的努力,也不要覺得浪費或是被糟蹋。
「好的電影,改變一生」,作為經典中的經典,《穿著Prada的惡魔》自然也是如此,你可以說這是一部讓人一窺時尚產業的電影、是置入性行銷的典範、是各種職場上待人處事的眉眉角角。而在二次看這部電影,已是十年後的現在,作為一位職場新鮮人,則覺得它道進了職場與生活的權衡利弊。
後記
上週三在第二次看這部片的時候,一直回想起剛畢業的那份正職工作,當時的我不開心,確實是因為抱持著:「所有的努力都應該被讚賞」的心態,以至於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