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到底自己要改變什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常在文字中或是周圍人們的口中聽到這句:「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只好改變自己。」好像大家都心知肚明地知道要改變自己什麼似的,我以前當面聽到時忘了問她本人:「要改變自己的什麼呢?」不知道對方答不答得出來?(上過成長課的人,常常會口出這些「名言」、「規訓」)
我的猜想是,或許一般人想到的是「說服」自己接受,改變自己的想法而已,沒有真的改變自己什麼,比如對家人的某件事或某個習慣不以為然,很想去改變他,但那是不可能的,只好說服自己接受,不要期望他改變—這是「改變」自己嗎?應該不是吧!何況說服的只是嘴巴上不說而已,內在沒有真正地接受都不是真正的改變。
我學了花精諮詢、自我療癒,諮詢了自己和很多人之後才比較明白什麼是「改變」?要改變「什麼」?舉幾個例子說明:

一、 兒子很忙,要的很多

我在兒子高三時離家,分居,週末都會約他吃飯、講講話。第2年遇到花精老師,上完了自我療癒課程後,成為諮詢師,我理解了老師說的:「諮詢別人是為了讓自己的進步比較快。」在個案的身上練工夫。過了幾年,我覺得我有能力和兒子談了,有天約他來我家,聊聊他的近況。
天啊!他的大學生活過得那麼忙,做那麼多事,學那麼多東西,這樣有時間睡覺嗎?成天騎著機車跑來跑去,他說:「我要的很多。」我擔心他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我聽二女兒說過,他可能要做影視的工作,最後我問他:「你想做影視的工作嗎?」
「有在想。」
「你對你唸的專業還有興趣嗎?」我問。
「問題就在這裏,也有興趣。」原來他在摸索自己的未來。
他走了以後,我在想,如何讓他稍微停下來呢?跟他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是沒用的,那要怎麼辦呢?
我看到的是,他很忙,跑來跑去,我也很忙,所以我將自己停下來,停止出去,每天定坐在家裏修身養性。
不久暑假來臨,他找到一個實習工作,在學長的公司實習。大四開學後一陣子,又找他聊,發現他將許多工作、任務辭去,也決定在自己唸的專業上前進,嗯!我沒有改變他,我只改變我自己(停止忙,停止跑來跑去),他也跟著減少外務,找到自己的方向了。

二、 我媽媽一直教我,我也一直教她

我常常覺得媽媽做的事情不對,方法不好,知識不新,有一陣子見了面會一直跟她說該這樣,該那樣。
幾次之後,我覺得這麼做是不對勁的,很好笑,想到她也一直對我說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直「教」我,但是她教的東西,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用了。我教她的她也不接受,做不到,想到這裏後,就停止告訴她了。
我停止說了以後,她有停止教我嗎?我沒注意,也忘了,或許有,不然我們就一直在那個迴圈裏走不出來。
在這裏的改變自己是,停止教她,她也停止教我了。

三、 伙伴A也在教我

前幾年我生病,停止辦活動,和對A的談談,她去參加別的團體,上別的課。一段時間後,偶而會跟我聯絡,她會告訴我她上課的內容、老師說的、教的方法……,有的活動其實她沒上課,只去聽了說明會,也很快分享給我。
我覺得有點奇怪,她為什麼要跟我說這些呢?分享她覺得好的東西給我,也表示她有在學習?
一段時間過後,我猛然想到,雖然和她沒有固定的長談,偶而通訊息時,她說了一件事,我會很快告訴她該怎麼做,並提供資訊,所以她也提供資訊給我。我發現這點之後,率先停止我習慣的做法,只做普通朋友的回應,不再「教」她,她「教」我的動作也停止了。
從這裏印證的是,我不喜歡人家對我做的事情,要去找找看,我在哪裏也對人家做了同樣的事情,只要我停止那些動作,對方也會停止。

四、 碰到「輕易」教我的人,心裏會覺得不舒服

在某些場合,我沒預期,卻有人以他的年齡、在某事的年資、現有或曾有的職位、經驗,或單單只是中年男人的身分,突然對我指導、教導、指揮、規定、說出這事的規則和知識等等時,我的心裏是不舒服的。
這樣的事經過了很久,也很多次之後,我想到,我也很喜歡對別人指導、教導、提供資訊或經驗,表示某某事「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正確的」,那人家需要嗎?會相信、取用嗎?聽得懂、能理解嗎?還是覺得很煩、不舒服呢?所以我也不要對人家做這些事。
最近放下對別人的指導、教導,提供資訊,好好保有自己的能量,不要浪費了,也浪費了彼此講話的時間,朋友間的談話,就是朋友談,不要任意加入自以為好心的付出,跑到教導者的角色去,讓彼此的關係顯得奇怪,同時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我這麼改變之後,人家對我的教導有沒減少,我不知道,因為最近很少和別人相處,倒是耳邊、腦中不時浮現的老女人、老男人指正我的XXX,我不舒服的感覺少多了,也終於弄清楚,對方只是表達他的看法,要不要接受在我自己,不用受他的控制,不是他說的,我一定得照做,最大的發現寫在這篇:
<耳邊的錄音機-老女人篇-好像崩解了>
我以這4個例子表達所謂的「改變自己」,是要改什麼?不知道看的人有沒明白?所謂的改變自己,不是改變自己的想法,勉強說服自己,接受對方的樣子,是改變自己的身上和他對應的部份,只要我改了,他也就會跟著搖動、改變了。找到自己和他對應的部份是比較難的。
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寫信來討論,我也擔心有人會用錯,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下2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66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9年12月29日,接到L的Line,提到想跟可凡聊聊收納,或付費教學,我回說既然要學,就來開課。開始跟她溝通課程內容,後來確定只要收納,打掃清潔的部份不用。幾天後,我寫好活動簡章,可凡主講,我主持,訂好收費價格,貼出來。 ●開課前 ●開課後 課程舉行過後,我決定 ■收屜裏的資料和東西; ……
自我成長是沒完沒了的,沒有「做完」、「結束」的一天,每天不斷在發現自己(真正的樣子),修正自己的缺失,學習過比較平衡的生活,讓自己(和生活)越來越好,當身心平衡之後,靈自然就出現了。 一、前一陣子列出剩下的,我想要「解決」的3種情況,也是困擾很久的: 1. 時常可憐別人 勉強找到的情緒可能是
以前,我希望事前要考慮週到,不要做錯、漏掉或忘記;事情要照著預定的行程走,不要發生意外的情況;不要預想錯誤,當場才發現,臨時修改,多花時間和心力,或是留下遺憾的心情…… 這種情緒是【情緖22—要求完美,有潔癖】 【情緒32—規則很多,很堅固】生活系統化,做事有條不紊,完美主義,頑固不化
我有幾項特性,一直持續著,讓我很困惑,我將它們放在<不舒服的感覺>系列裏,看起來沒關係,其實內在的元素是一樣的。 前註: ․1-最初看到、想到的表面原因、理由、說法 ․2-往內一點的原因 ․3-更往內找,比較基本的原因 節儉、惜物愛物嗎?我看不只這樣而已 一、我的東西很少,儘量用到、用完,很少丟掉
我們碰到不舒服、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事情或人的時候,往往抱怨、責怪那人的不是,那件事情的難纏、不合理、不順心,如果事情重覆發生的話,就要反過來看看自己了,為什麼老是碰到類似的事情、同樣的人呢?是不是我的問題呢? 一、 當人家在教導、指導我的時候,我覺得不舒服、不耐煩 2.沒有跟著情況改變,改變做法。
媽媽告別式的前幾天,我在想我要穿哪件衣服?哪件褲子?哪雙鞋?還有重要東西隨身帶著的小袋,要避免紅色的,要將它們集中到出發處的台北家中,每天穿的球鞋是淺淺的粉紅色,回新店時換了一雙灰灰的咖啡色。 突然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我為什麼要聽妳的呢?」,我可以: 2.回答她:「嗯!是啊!」
2019年12月29日,接到L的Line,提到想跟可凡聊聊收納,或付費教學,我回說既然要學,就來開課。開始跟她溝通課程內容,後來確定只要收納,打掃清潔的部份不用。幾天後,我寫好活動簡章,可凡主講,我主持,訂好收費價格,貼出來。 ●開課前 ●開課後 課程舉行過後,我決定 ■收屜裏的資料和東西; ……
自我成長是沒完沒了的,沒有「做完」、「結束」的一天,每天不斷在發現自己(真正的樣子),修正自己的缺失,學習過比較平衡的生活,讓自己(和生活)越來越好,當身心平衡之後,靈自然就出現了。 一、前一陣子列出剩下的,我想要「解決」的3種情況,也是困擾很久的: 1. 時常可憐別人 勉強找到的情緒可能是
以前,我希望事前要考慮週到,不要做錯、漏掉或忘記;事情要照著預定的行程走,不要發生意外的情況;不要預想錯誤,當場才發現,臨時修改,多花時間和心力,或是留下遺憾的心情…… 這種情緒是【情緖22—要求完美,有潔癖】 【情緒32—規則很多,很堅固】生活系統化,做事有條不紊,完美主義,頑固不化
我有幾項特性,一直持續著,讓我很困惑,我將它們放在<不舒服的感覺>系列裏,看起來沒關係,其實內在的元素是一樣的。 前註: ․1-最初看到、想到的表面原因、理由、說法 ․2-往內一點的原因 ․3-更往內找,比較基本的原因 節儉、惜物愛物嗎?我看不只這樣而已 一、我的東西很少,儘量用到、用完,很少丟掉
我們碰到不舒服、不喜歡,甚至討厭的事情或人的時候,往往抱怨、責怪那人的不是,那件事情的難纏、不合理、不順心,如果事情重覆發生的話,就要反過來看看自己了,為什麼老是碰到類似的事情、同樣的人呢?是不是我的問題呢? 一、 當人家在教導、指導我的時候,我覺得不舒服、不耐煩 2.沒有跟著情況改變,改變做法。
媽媽告別式的前幾天,我在想我要穿哪件衣服?哪件褲子?哪雙鞋?還有重要東西隨身帶著的小袋,要避免紅色的,要將它們集中到出發處的台北家中,每天穿的球鞋是淺淺的粉紅色,回新店時換了一雙灰灰的咖啡色。 突然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我為什麼要聽妳的呢?」,我可以: 2.回答她:「嗯!是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前幾天因為一些事情 自己很糾結找學姊談 學姊說這就是想法而已,去處理就可以解決,然後我就說確實是也考慮直接行動了,但是又開始有很多的想法,學姊就說 你腦袋不能停一下嗎?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在公司/社會裡,想要改變他人做認知上的改變跟覺悟真的不太可能,即使像傳道師苦苦相勸也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人覺得很煩很嘮叨。大部分的人出社會一陣子後,人生觀跟做事方式都逐漸定型,很難再改。我個人認為,人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任他人說破嘴也沒用。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前幾天因為一些事情 自己很糾結找學姊談 學姊說這就是想法而已,去處理就可以解決,然後我就說確實是也考慮直接行動了,但是又開始有很多的想法,學姊就說 你腦袋不能停一下嗎?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在公司/社會裡,想要改變他人做認知上的改變跟覺悟真的不太可能,即使像傳道師苦苦相勸也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人覺得很煩很嘮叨。大部分的人出社會一陣子後,人生觀跟做事方式都逐漸定型,很難再改。我個人認為,人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任他人說破嘴也沒用。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