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工作環境---面對現在的職場,怎樣的環境才能稱得上理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唯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你才能在工作職場悠遊自如


過去有一些愛作夢的上班族,對於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玩笑地開出了一些條件:

早上睡到自然醒,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我想,就算到了現在,上班族們對於理想工作,也都會有這樣的期待吧!

玩笑歸玩笑,事實上這樣的工作也並不是沒有。有些機構(大多是公部門)針對高階退休主管,或許基於酬庸目的,確實會在機構內部或外圍組織,開出這樣令一般人羨慕不已的職缺。

但是這樣理想的工作畢竟是鳳毛鱗角,並不多見。何況即使有這樣的好職缺,我們也必須曾經是高階主管,或者有利用價值的somebody。否則這樣的好康也輪不到我們頭上,是不是呢?

勞資雙方互相依存

本圖轉載自中時新聞網

撇開這些特殊案例不談,理想的工作應該是什麼樣貌呢?

我想,這必須回到工作的本質來討論。所謂工作包含兩個主要的元素,一個是勞務,一個是報酬。勞務包括勞力、技能、專業知識...等。報酬包含薪資、福利、休假...等。

勞務跟報酬是對價關係,雇主(應該叫做雇用方比較適宜)跟勞方基於各自對利益的追求,分別提供報酬與勞務互相交換,以滿足彼此獲得的利益的期望。

也就是說,你付出勞力技能幫老闆賺錢,老闆賺了錢回饋薪資跟福利給你。

以現代的勞資觀念來說,勞資雙方的關係是合作(Cooperation)關係,因此,勞資雙方的角色應該是合作夥伴(Partner),勞方協助資方取得組織所欲追求的目標利益,資方目標利益獲得滿足後,將利益分享給勞方,滿足勞方期許的利益

關於理想的勞資關係,法蘭克在這裡提出一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例子來分享...

早年日商視員工如家人

本圖轉載自沃克雲端

時間回到網路發達,霸權帝國的跨國企業壟斷全球市場、全面宰制全球勞工跟消費者之前。當時的日本曾經在Sony等傑出企業的帶領下,創造出日本第一的經濟奇蹟。重視團隊精神愛打群架的日本人,當時建制了一套堪稱理想的勞雇制度。

以我曾經任職的日立集團為例,當時的日本商社工作環境具有以下特色:

  • 不隨便解雇員工,除非犯了極大的錯誤,基本上都是終身雇用制。
  • 薪資較一般市場平均優渥,工會有爭取員工權益的權力。
  • 採用年功序列,薪資包含一定比重的年資加給(薪資逐年增加)。
  • 企業獲利分紅員工與股東並重,不完全向股東傾斜(年終獎金豐厚)。
  • 組織架構與權限責任劃分明確(會議室張貼清晰的樹狀組織圖)。
  • 工作目標與績效管理清楚(均以簡單表格數字化呈現,一目瞭然)。
  • 主管均由內部升遷,不曾聽說有空降部隊。
  • 重視員工技能的提升,提撥經費補助各種教育訓練。
  • 照顧員工生活(買房、買車補助,提供員工與眷屬商業保險)。
  • 重視基層員工意見,規定每月需繳交提案書,並給予對應報酬(基本40NT/份。如獲採用並為企業增加獲利,提案獎金可達百萬台幣,真的有人領過。)
  • 主管有適當權限,在規定範圍外照顧工傷或家庭變故員工,有人情味。

以上是我在台灣分公司任職時的情形,除此之外在日本母公司,因為市場及營收規模較大,對於照顧員工方面的福利,做得更加徹底極致:

  • 由公司出資買地自建住宅,再以成本價售予符合資格的資深員工。
  • 公司買地自建墓園,資深員工過世後可安葬於此,照顧員工直到墳墓。

資本主義猖獗員工自求多福

本圖轉載自卡卡洛普

看到這裡,年輕的朋友們是不是很羨慕?會不會覺得跟一開始所提的,與上班族異想天開的美好理想,其實也相去不遠了。

因為台灣跟日本距離不遠,又因為歷史緣由(台灣曾經被日本殖民),所以當時台灣企業多以仿效日本制度居多,即使沒有做到像日本企業這麼到位,但是老闆盡力照顧員工的意識十分普遍。

可惜後來出現了一位賣蘋果的工作狂人(他的名字就叫工作,而且還是複數),他以個人神話打敗了許多科技同業,也包括了曾經號稱世界第一的日本企業(事實上很可能不是他,而是他身處的霸權帝國,替他撐腰侵略全世界)。從此以後,勞動市場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資本主義毫無節制的突變下,大型企業為了提升股東報酬及股價,開始迷信能有像蘋果狂人這樣的執行長"一個人救全公司",於是紛紛提高高階主管的薪酬,到處搶挖明星經理人。

接著在現在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掀起了一股對於蒙古狼崇拜的熱潮,以高薪鼓勵員工發揮狼性(多數的狼都只咬窩裡同類),更加助了薪資的兩極化。

具備真本事的傑出經理人固然會有,但是大多數其實只是時勢造英雄,在對的公司對的時間順風順水表現優異。有許多研究顯示,一家公司的營運績效,其實跟執行長的能力關聯很低。

裁員減薪績效立現

本圖轉載自遠見雜誌

大部分的執行長,一離開原來的公司甚至原來的產業,多數就一瀉千里迅速陣亡了。執行長俱樂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的會員們在交換經驗後發現,在被高薪挖角後如果要大刀闊斧施展長才,陣亡的風險太高。

但是人家高薪聘你,如果一切如常了無新意,恐怕也會砸了自己的招牌。

最後他們探討出比較安全、也比較會讓董事會埋單的一招,這一招叫做「寇斯特盪」,喔!對不起,可能寫原文你比較熟悉,就是「Cost Down」。

Cost Down看起來好像是很大的學問,市面上也有很多書籍一本正經的在討論。但是就法蘭克多年來的觀察,其實說穿了,它最上乘的境界,其實就是"裁員減薪 偷工減料"八個字。

這其實不用什麼戰功彪炳的執行長,你我也都會,重點在於不要傷到公司原本賴以營利的筋骨。反正貪婪的股東在乎的是每股獲利跟股價,只要用前面寫的八字絕招,隨隨便便也可以刮出一層油來,可以增加股東獲利,對股東有所交代。

裁員會增加現有員工的工作量。這不是執行長在乎的。不是早就有人說過"一將成名萬骨枯"了嗎?所以KPI才要把人跟機器一樣,計算到平均個人產值。何況讓員工忙得沒時間吃午飯上廁所,再用「責任制」三個字,讓員工工作做不完自動加班,還不用付加班費,看在股東眼裡,既充滿活力又提高了效率。

減薪會打擊士氣?Sorry!執行長只想利用兩三年的短期績效,去找下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士氣低落的苦果浮現,多是在三五年後,執行長沒打算做到那時候。

偷工減料再升獲利

本圖轉載自開放博物館

至於偷工減料,可能嗎?你只要回家問問家裡的長輩,以前的電視家電電腦可以用幾年?再對比一下現在的家電電腦手機可以用幾年,你就知道了。

就這樣,打群架的日本人,輸給了獨來獨往單打獨鬥的狼。於是整個勞動市場大翻轉,高階經理人薪資酬勞越來越高,基層員工薪資不漲工作量卻驟增。

演變到現在,連曾經視員工為家人的日本企業,也競相刪除固定職缺,大量採用約聘制,減少聘僱正職員工的成本,將員工當消耗品用完即丟。

這就是21世紀以來勞動市場的變化。人類的勞動文明,曾經由工業革命時代勞工被剝削,進化到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現在,它又往回退去了。

好了,講古講完了。主要是針對理想的工作環境,提供一個曾經真正存在的具體制度給大家參考。過去心不可得,過去的已經過去不會再回頭。

面對現在的職場環境,怎麼樣的工作環境才能稱得上理想呢?法蘭克以為,基本上要具備以下的條件:

  • 公司商品有競爭力:公司有賺錢有未來,身為員工才有保障,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千萬不要搭上一艘沈船,也別指望老闆佛心,賠了錢還發獎金。
  • 公司遵守勞基法:不可以是經常上榜的血汗企業,也不要是網路上勞資糾紛的熱門企業。如果提供的福利待遇優於勞基法規定,更好!
  • 公司部門目標明確:即使是大企業,即使給你的薪資不錯。今天叫你往東衝客流量,明天又叫你往西檢討進貨流程。每天當無頭蒼蠅會讓人瘋掉。
  • 組織權責分明:即使是人少的小公司,也必須明確區分每個人的基本工作。有空互相幫忙是一回事,能者多勞同酬不同工,真的會讓人氣死。
  • 績效評估標準透明:加薪發獎金如果隨老闆主管高興,一切看皇上臉色,這樣的公司一定會養出一堆小太監,每個人都會生怨(包括小太監們)。
  • 企業文化重視合作:許多老闆迷信帝王術,擔心部屬關係和諧會聯合起來對抗自己,喜歡利用職權挑撥員工關係讓員工互鬥,造成工作氛圍很差。

勞資一心工作愉快

本圖轉載自康士藤

以上是我認為理想工作的基本款,在勞基法保障及資方節省成本抗衡下,勞工選擇工作,至少要考慮到符合以上基本條件的公司,才不會撐不久或者做的厭世。

如果企業能夠提供以下進階版的條件,那就更是理想的工作了......

  • 鼓勵員工進修:開辦內部訓練課程,或是補助員工去外面受訓補習,讓員工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提升專業技能,對企業跟員工都有助益。
  • 重視團隊和諧:定期辦理員工旅遊,提撥部門預算讓員工定期聚餐,舉辦家庭日邀請眷屬同歡...。這對同事間和諧愉快的工作必定有所助益。
  • 重視員工身心健康:定期辦理員工健康檢查,提供經費補助員工創建社團,邀請專家教授員工身心健康知識。如果能這樣執行,意味著企業關心員工。
  • 調職管道通暢:公司內部具備輪調制度,或者提供自主申請轉調部門機制。一則避免長期重複做同一工作厭煩,二則可以學習不同工作技能,對於公司活用人力也有好處。

我想,在日本企業視員工為家人的文化一去不復返,在資本主義強調個人主義、物競天擇的這個時代。如果工作環境能夠符合上述條件,基本上對於勞方而言,就已經是可以安心工作、發揮才能的理想環境了。

希望這對於你評估現在的工作,或者在打算找新工作時,能夠有所幫助。

***進階管理專欄「管理成功心法

延伸閱讀:

1.員工心目中好公司的10大條件---yes123求職網

https://www.yes123.com.tw/aboutwork_2020/article.asp?w_id=12376

2.該不該離職?---康健雜誌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261


Frank .Tzeng

曾經擔任日商、德商及本土企業主管。縱橫職場跌跌撞撞三十年,有收穫,有成就,有失落,也有感傷。

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對職場的朋友有所幫助,因而知道在工作上,應該避免的謬思,和值得努力的方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9會員
430內容數
走過職場三十年,法蘭克想在這裡跟你分享在職場上,如何讓丹田充沛、思慮清明的內功心法。世界一直在變,商業推陳出新。唯有具備清澈澄明的正確心態,才能波瀾不興、腳步穩健地發揮你的才能,存取成就步步高升,獲得富足和諧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法蘭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說:「每個人都想成為另外一個人,只要那個人不是現在的自己。」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的困擾,應該不在於你現在的工作。
讓自己每天走進公司,都精神飽滿蓄勢待發,克服困難擊敗對手,在職場稱心如意春風得意吧!
人生長長久久,職場也要比氣長。努力工作用力玩,記得留時間給父母愛人子女朋友,跟他們吃吃飯聊聊天、散散步爬爬山。
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說:「每個人都想成為另外一個人,只要那個人不是現在的自己。」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麼你的困擾,應該不在於你現在的工作。
讓自己每天走進公司,都精神飽滿蓄勢待發,克服困難擊敗對手,在職場稱心如意春風得意吧!
人生長長久久,職場也要比氣長。努力工作用力玩,記得留時間給父母愛人子女朋友,跟他們吃吃飯聊聊天、散散步爬爬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理論上,誰也有權追求工作的幸福感,但實際上,這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老闆付錢聘請員工是要他們工作,並非為了給他們幸福感。如果追求幸福感,回家慢慢享福吧。 站在老闆立場,這樣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是員工卻有這樣的想法,請大聲說一遍:「我要幸福,方方面面都幸福。」 方方面面啊,當然包括工作。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我們都會想說要是有個理想的工作那該有多好。但是仔細開始想的時候就會冒出更多問題:理想工作內容是什麼?理想工作的條件?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我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理想工作等於高薪工作嗎? 進來看看打造最理想工作的六個指標是什麼!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理論上,誰也有權追求工作的幸福感,但實際上,這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老闆付錢聘請員工是要他們工作,並非為了給他們幸福感。如果追求幸福感,回家慢慢享福吧。 站在老闆立場,這樣想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是員工卻有這樣的想法,請大聲說一遍:「我要幸福,方方面面都幸福。」 方方面面啊,當然包括工作。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 寫在工廠氣爆後的勞資心態 對新世代工作者 隨工作者認知成長,「我有多少能力是我的本事,我願意為你付出多少能力是你的本事。」的觀念逐漸成熟。當工作者在衡量薪酬與去留時,逐漸改變為,除了實質金錢回饋,這份工作所提供的尊重也是重要平衡點,包含「對我的生命的尊重」、「對我的價值的尊重」。 對領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我們都會想說要是有個理想的工作那該有多好。但是仔細開始想的時候就會冒出更多問題:理想工作內容是什麼?理想工作的條件?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我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理想工作等於高薪工作嗎? 進來看看打造最理想工作的六個指標是什麼!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