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幾次看到朋友轉發的教養文章,讀完心裡覺得不舒暢,想想,通常是因為看似有理的論述底下,隱藏著不把孩子當完整個體的前提。
這些教養文章的作者,有著十萬到百萬人的追蹤人次,想到這麼多人或者可能認同、或遵循某些教養方針或用來描述孩子的用詞,心裡就有懊惱:為什麼比較欣賞的育兒文沒有得到同等的迴響呢,這些文字能被看見有多好。
一邊檢討我是不是太自滿了,以為這樣看孩子的角度才是真理;一邊思考,有些思緒清明的媽媽(多半是媽媽)到那些教養文章下力述文章盲點提供新的視角,這樣的勇氣與戰鬥力給我的感受。
不過,我的心態似乎偏向感謝光譜之間有各式各樣的教養專家存在。假如A端類似「孩子從屬於我,希望小孩乖巧、支持家內體罰。」,B端是「孩子是獨立完整個體,尊重孩子、正向教養」,那麼在其之間的每一格裡立足的教養專家,都扮演著讓家庭從光譜A往光譜B的方向移動一點的重要角色。
相鄰之間的兩格,遠比兩端之間的支持者容易溝通吧。
--
最近有兩個事件讓我反省。
一次是帶著咕咕在公園玩石頭,咕咕不喜歡沙的觸感,小石頭倒是玩得起勁。他當老闆,我當客人,咕咕煮石頭湯給我喝。後來一個阿媽帶著兩孫到遊具附近,阿媽追著妹妹,看似三歲多的哥哥看到我跟咕的玩具也想加入。
咕咕表示:「我要自己玩,不要一起玩。」
看起來年紀稍大的小男孩話還說不太清楚:「要玩」接著抓了一把石頭幫咕咕的小鍋子「加料」。咕咕再次重申:「我要自己玩,我正在玩。」
我請小男孩在我們旁邊玩,分開煮,但他不太理解。
可能我們看起來有點困擾,阿媽過來試著帶走小男孩。沒多久男孩又跑回來。這樣一來一回,大概第三次,阿媽走向小男孩,就在我身邊半步的距離用力打孩子的屁股,要孩子跟著離開。小男孩不想離開,就地倒地;沒想到阿媽就這樣拽著孩子在小石頭路上拖了一段。小男孩大哭,爬起來時褲子上都是灰塵。

我有點嚇傻,趕緊問問目睹這一切的咕:「你還好嗎?」咕咕看似淡然,還好,繼續煮菜。

事後我不停思考,該怎麼做可以讓孩子免於被打。
捫心自問,我不是能隨時對所有孩子親切的人...尤其當自己的孩子表示不想共玩時,我以比咕的感受為優先。若當下我的生理心理狀態沒有餘裕,也不想陪其他陌生孩子玩。

那我還能怎麼做?

另外一次是在咕的體適能課堂上,有一個小女孩身手矯健、精力旺盛,四處翻滾奔走。課堂通常是老師會請小孩示範教具使用方式,接著就是輪流操作或放飛練習時間。幾次當老師正在說明或請小孩示範時,小女孩或是直接翻爬教具,或是在老師身旁跑來跑去。
老師有幾次抱著女孩,說還沒喔,等一下。小女孩的媽媽不時在遠處喝斥孩子「你再這樣我們回家就不騎車直接上樓」,或是請友人的兒子「你去把妹妹帶回來。」

這是咕第三次上課,終於在課堂中比較不需要緊黏在我身上,老師可能也看見小咕的進步,邀請咕咕為所有小朋友示範流程。看到小咕決定不用媽媽陪自己試試看,我有點感動。

當咕咕被老師請上前示範教具時,小女孩也跟上前,老師請小女孩等待,女孩大字躺地。我一邊思考,遵守幼兒課堂活動帶領者的要求與幼兒自在享受運動的樂趣(不就是來上課的目的?),孰輕孰重?一邊觀察小咕有沒有受女孩影響。

只是當老師貌似狼狽抱住跑跳的女孩以免干擾,與女孩的媽媽在場外看著這一切,幾次要友人的兒子「去把妹妹帶回來」、「怎麼都叫不動」。我看著那個有人的兒子,心裡還是有情緒了。

修行不足,這應該是老師可以處理的,我卻插手了。「這個媽媽,也許也可以自己把妹妹帶回來?」那位媽媽沒聽清,友人轉述了我的話,她聽到後走上前去把孩子抱起,孩子不情願而大哭,媽媽打了孩子的屁股,邊走邊說「回家不准騎車直接上樓」。

後悔已經太晚了。

--

想了一回教養觀念光譜後,我跟先生說,希望自己可以像變色龍。
如果能在事件現場正確判斷的照顧者屬於哪一端,以在他身旁的角色關懷,說相近的話,應該能讓更多小孩被好好照顧吧。

先生說:「是呀,我做得到,但你可能做不太到呢。」

抵擋住路人質疑的目光為孩子創造空間。體貼狼狽無助(即便看起來可能是兇悍憤怒)的照顧者。或是,說能讓receiver聽的進去的話。

記著最終目的是讓更多孩子能安心。
想好好練習這一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羊家的祖墳在山上,山坡路陡難以驅車,只能以機車或步行前往,抵達不易。 今年我們帶著安全帽,預備讓比比上山掃墓。比比很喜歡坐機車,若有機會搭乘機車總是興奮不已眉開眼笑,說什麼都好。只是比咕多半一起行動,平時我們還是開車為主。 跟比比是這樣介紹「掃墓」。
比比說:「我想要那個鎚頭,咕咕都不給我。」 垂頭?ㄔㄨㄟˊ ㄊㄡˊ??我在車子前座一時摸不著頭緒。 羊看了一眼笑了出來:「那是鎚子或榔頭,不是鎚頭喔。」
連假時返鄉,行程中也去探望了臥床的長輩。長輩患病,已漸漸無法控制肌肉。雖然意識清楚,但言語不清,只能臥床。 孩子們一下車進屋,便被要求去看看臥床的曾祖輩。 羊被親戚叫去幫忙。 我趁機拉著比比抱著咕咕到一旁說悄悄話。 比比怯怯又有點微笑地說:「好心情?」 「我不想說那麼難的,我想說爸爸教我的...」
本來還在舊家時預想過這一環,敏銳的孩子遷移新居,怎麼說都會有適應期。當時還設想應該怎麼樣複製房間的溫度、氣味,希望把安全感挪到新家。 直到有一天,比比睡前再度哭哭啼啼。通常如果是我陪著比比進房,依依不捨的流程會更長,今天就讓爸爸處理。 比比想一下:「我有,我剛剛講錯了。我有愛。」 「我要長腿~」
時事題: 跟羊聊到今天看到奧斯卡頒獎典禮,知名影星因不滿主持人以太太的外貌(因病而生)做文章說笑話,憤而上前打了主持人。 比比想參與討論,我簡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比比聽到影星因太生氣而打了人,眼睛睜得圓圓,說打人就不對了,
比比對我說: 「如果你一直提醒我,你提醒我的時候,我腦中都在想你講的那件事,就沒有位置愛你了。」 我沈住氣說盡量溫柔平和地說:「我很努力了,不要催我。」 就在此時,咕咕突然放棄掙扎,安適地坐在汽座裡,接著對我瘋狂吹氣「呼啊呼、呼啊呼」???啊。「喔!你在吹媽媽。」
羊家的祖墳在山上,山坡路陡難以驅車,只能以機車或步行前往,抵達不易。 今年我們帶著安全帽,預備讓比比上山掃墓。比比很喜歡坐機車,若有機會搭乘機車總是興奮不已眉開眼笑,說什麼都好。只是比咕多半一起行動,平時我們還是開車為主。 跟比比是這樣介紹「掃墓」。
比比說:「我想要那個鎚頭,咕咕都不給我。」 垂頭?ㄔㄨㄟˊ ㄊㄡˊ??我在車子前座一時摸不著頭緒。 羊看了一眼笑了出來:「那是鎚子或榔頭,不是鎚頭喔。」
連假時返鄉,行程中也去探望了臥床的長輩。長輩患病,已漸漸無法控制肌肉。雖然意識清楚,但言語不清,只能臥床。 孩子們一下車進屋,便被要求去看看臥床的曾祖輩。 羊被親戚叫去幫忙。 我趁機拉著比比抱著咕咕到一旁說悄悄話。 比比怯怯又有點微笑地說:「好心情?」 「我不想說那麼難的,我想說爸爸教我的...」
本來還在舊家時預想過這一環,敏銳的孩子遷移新居,怎麼說都會有適應期。當時還設想應該怎麼樣複製房間的溫度、氣味,希望把安全感挪到新家。 直到有一天,比比睡前再度哭哭啼啼。通常如果是我陪著比比進房,依依不捨的流程會更長,今天就讓爸爸處理。 比比想一下:「我有,我剛剛講錯了。我有愛。」 「我要長腿~」
時事題: 跟羊聊到今天看到奧斯卡頒獎典禮,知名影星因不滿主持人以太太的外貌(因病而生)做文章說笑話,憤而上前打了主持人。 比比想參與討論,我簡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比比聽到影星因太生氣而打了人,眼睛睜得圓圓,說打人就不對了,
比比對我說: 「如果你一直提醒我,你提醒我的時候,我腦中都在想你講的那件事,就沒有位置愛你了。」 我沈住氣說盡量溫柔平和地說:「我很努力了,不要催我。」 就在此時,咕咕突然放棄掙扎,安適地坐在汽座裡,接著對我瘋狂吹氣「呼啊呼、呼啊呼」???啊。「喔!你在吹媽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網路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媽媽向網友求助:「我的孩子都不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而亟欲協助這位媽媽找出解方的同時,是否能轉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玩?難道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不行嗎?」 或許你已經看出問題所在,意即我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玩樂」並不是孩子學習的敵人,反而是他們學習的夥伴。善於玩樂的孩子,能在「玩樂」中學習越多的技能、體驗越多的經驗,也能具備更多元的能力。
Thumbnail
網路上不時會看到一些媽媽向網友求助:「我的孩子都不喜歡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而亟欲協助這位媽媽找出解方的同時,是否能轉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為什麼一定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玩?難道自己一個人自得其樂不行嗎?」 或許你已經看出問題所在,意即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