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是如此,但無法應用在這個情況?:讀《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主要想探討的是:我們怎麼把艱深難懂的現象學,當作一種「技藝」來實踐它,讓現象學可以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就是說,在本書長達三十三字的標題(包含主副標)中,沒有出現的這兩個字,「技藝」,反而才是這本書主要的研究對象。
汪文聖:《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胡塞爾.海德格.鄂蘭的倫理、政治與宗教哲學》。截自誠品

技藝:理論與個別案例的協調

簡單來說,技藝是一種介於「特殊案例」與「普遍原理」之間的東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藝,其中之一就是「醫學」。在醫學治療我們的過程中,醫生必須懂得很多關於人體、生物、化學的理論,而這些理論中的現象,會符合「只要條件符合,理應會有相同的變化」的科學原理。但另一方面,醫生如果要把眼前的病人治好,就不能夠只顧及普遍的科學原理;他還必須要思考每個病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因為他不能為了治療一種疾病,反而讓眼前病人的身體,承受不住治療的副作用。所以,要兼顧「普遍原理」和「特殊案例」,才有可能有好的醫療。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的想到:因為醫生要面對的,是在現實世界中的身體;但是,一個身體(人)會和許多外在的事物打交道,並且需要很多外在與內在的條件支撐,才有可能活下去。而且,人體和世界又總是千變萬化、偶然的,充滿著突發事件。所以,醫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必定總是結合了「科學」、(施行某個治療方式的)「時機」、「機運」(即使做到了這個時代的醫療技術盡可能的完美,但病人也未必會痊癒)三個方面,才會對現實中的人發揮影響。
而我們也可以說,根據這本書的研究:基本上,我們前面所說的「科學」、「時機」、與「機運」三者的結合,就是亞里斯多德和胡塞爾說的「技藝」。
那麼,我們可以再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事情,也符合上面所說的「技藝」呢?汪文聖在這本書中,主要探討三種:也就是本書標題中所寫的「倫理」、「政治」、與「宗教」。

人際關係與政治:機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

除了政治立場之外,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政治態度」,像是積極的介入政治,願意與相同立場的人、不同黨派的人溝通;或者消極的不問世事,只守護自己和自己親近的人的權益。像這樣「政治態度」的不同,也常常與個人的特殊性格、不同的人生經歷有關。
在《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的研究中,胡塞爾和漢娜.鄂蘭,就有很不一樣的政治態度:鄂蘭比較積極介入;胡塞爾則比較消極,把自己關在學術的世界裡,研究「作為嚴格科學的現象學」。現代的學者,大多是比較支持鄂蘭的態度與想法。不過我想:如果考慮到胡塞爾的人生經歷,那麼,他對政治保持相對消極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去同情的了解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鋪天蓋地的戰火中,胡塞爾也曾經猶疑過:是不是要跟著身旁的人搖旗吶喊,毫無保留的支持自己的國家?但最終:他的一個兒子戰死沙場,一個兒子頭部中彈,還好倖存下來。並且,在我們後來的人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只不過是一場沒有「理想」、「正義」的戰爭,交戰的雙方並沒有哪一方是比較對的,僅僅是在爭奪領土而已。
在這樣的人生經歷之後,胡塞爾提出了「社群」在「政治」之上的論點,意思是:人,必定總是活在某些人際關係中,親情、友情、愛情、鄰人、商業關係等等;但是,政治卻不總是必要的,政治只是外加在這些關係的「附帶的現象」。
我想,也許我們可以在吸收鄂蘭對「政治」現象的分析的同時,也重新思考胡塞爾這種「單子論」式的、認為個人與人際關係優先於政治的觀點;其實,這種看似消極的、個人主義式的論點,或許還藏有很強大的政治批判的潛力。能夠給我們一個最熟悉的立足點,去評斷政府權力的運用是否適當、或是不適當的侵入了私人領域,與他們的施政結果是好是壞。

機運與人生:學科不足以安排多變的生活

我們的人生,總是面對著各種「機運」:偶然的、很有可能發生的、機率很低的事件等等。但是,我們還是想要掌控自己的生命;即使在我們無法掌控的情況下,那麼,也至少想要更了解,在我們視野中的這個世界。所以人類發明了「科學」或「學科」(science)。可是,科學只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要把原理有益處的、減少傷害與風險的應用在生活中,並且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我們所謂的「技藝」。也就是,汪文聖教授耗費多年,以《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全書400多頁,所致力探索、解答的目標。
本文首刊於Readmoo閱讀最前線,特此致謝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留言,和下面的拍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68會員
141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我們行走在路上,往前,就突然感到世界崩解了。做一樣的事情,一如往常,但什麼東西都不再有滋味。
在《悲傷的體驗》這本書中,路益師描述他的痛苦,他在黑暗中行走,不斷的墜入絕望與心碎之中。但是,偶爾還是會有一絲絲微光,從細小的縫隙中照進來:
我會覺得,這樣的想法總是阻礙著他,讓他從來無法真正的碰觸他人、世界、和任何事物的深度。
拓荒者,在遙遠的、沒有人煙、空白的地方,辛勤的開墾、建設。可是,真的沒有人嗎?有,他們就在這裡,就在我們的身旁。但我們漠視了他上百年、上千年。拓荒者,從來不是在空白上建造,而是正在參與已經存有之物。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我們行走在路上,往前,就突然感到世界崩解了。做一樣的事情,一如往常,但什麼東西都不再有滋味。
在《悲傷的體驗》這本書中,路益師描述他的痛苦,他在黑暗中行走,不斷的墜入絕望與心碎之中。但是,偶爾還是會有一絲絲微光,從細小的縫隙中照進來:
我會覺得,這樣的想法總是阻礙著他,讓他從來無法真正的碰觸他人、世界、和任何事物的深度。
拓荒者,在遙遠的、沒有人煙、空白的地方,辛勤的開墾、建設。可是,真的沒有人嗎?有,他們就在這裡,就在我們的身旁。但我們漠視了他上百年、上千年。拓荒者,從來不是在空白上建造,而是正在參與已經存有之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雖說世事無常,無條件的愛卻是恆常的。 這邏輯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但要是能把層次區分來看,又清楚明瞭了。 無論現象如何流轉,某個允許現象得以存在的空間始終存在。 如果可以窺探層次之間是如何轉換的,或許可以觸摸到創造的知識與力量。 定律、定理、邏輯、理性、源碼、信念、真理...,類似這些概念構築了
Thumbnail
充滿衝突!又玄又科學!作者用各種科學研究數據理論佐證,教你如何心想事成!絕症痊癒呀、大海撈針等等,科學證實只要你想宇宙真的會聯合起來幫你實現!文末有七步驟方法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Thumbnail
講者:洪裕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時間:2021.7.10 1. 傳統現象學方法的困難:現象學的目標是回歸事物、現象本身,找到恰當的方法、語言表述現象,但用語言表述現象的傳統現象學方法會遇到困難。 2. 那托普(Paul Natorp, 1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Thumbnail
雖說世事無常,無條件的愛卻是恆常的。 這邏輯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但要是能把層次區分來看,又清楚明瞭了。 無論現象如何流轉,某個允許現象得以存在的空間始終存在。 如果可以窺探層次之間是如何轉換的,或許可以觸摸到創造的知識與力量。 定律、定理、邏輯、理性、源碼、信念、真理...,類似這些概念構築了
Thumbnail
充滿衝突!又玄又科學!作者用各種科學研究數據理論佐證,教你如何心想事成!絕症痊癒呀、大海撈針等等,科學證實只要你想宇宙真的會聯合起來幫你實現!文末有七步驟方法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Thumbnail
講者:洪裕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時間:2021.7.10 1. 傳統現象學方法的困難:現象學的目標是回歸事物、現象本身,找到恰當的方法、語言表述現象,但用語言表述現象的傳統現象學方法會遇到困難。 2. 那托普(Paul Natorp, 1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