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勇氣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依然是用「年輕人與哲學家的來往對話」形式展開阿德勒的思想,與第一部不同的是更偏向實際應用,書中年輕人已是為人師表,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因為用阿德勒的教育理念而產生的挫敗以及問題,跟哲學家做激烈的辯論。
閱讀這本書時,我更關注的是對幼兒的教育理念,阿德勒的教育概念之一是【課題分離】,教育小孩的目的是引導他「自立」,我自己本身覺得非常困難的是要「尊重」孩子,在教導孩子時要如何不要以上對下的權威姿態來讓他學習,而是以平等的關係來相處。

稱讚以及責罵

阿德勒也認為不要稱讚小孩,因為稱讚是「有能力者給無能力者的評價」,一種高姿態對低姿態的給予,目的是操控。長久下來會讓孩子養成「無法得到獎賞就不往前邁進」的心理,所以應該讓孩子尋求自我認同,自己的價值由自己決定,達成【自立】的目標。
責罵也是,會責罵孩子是因為覺得跟孩子溝通太麻煩,想盡快讓孩子屈服,聽從自己的權威,所以責罵她,以憤怒為武器,用權威的利刃威逼孩子。
家裡的女兒剛滿五歲,自從讓她自己練習自已刷牙後,總是各種拖拉。
刷牙洗臉常常東摸西摸的會摸到半個小時以上,做父母的總是免不了心浮氣躁;有一次我看她怎麼又拖的這麼久,正想要去催促她刷牙快點時,發現她刷牙的同時正在數數字,她記得我們跟她說刷牙同一排要重複刷10次,她正在數呢,我從那個時候深刻的體會到,她不是跟我們同樣的年紀,沒有辦法用成年人一樣的速度做事情,她是正在用她剛好的能力來達成,只要她有在做,就不要催促她,讓她好好的訓練自己,讓自己獨立成長。

訓練父母本身以及尊重、鼓勵孩子自我認同

其中我覺得對育兒也非常重要的是自我認同,不要將重點放在「與他人的不同」。也就是不要比較,自己的小孩獨一無二這毫無疑問,那為什麼要跟其他小孩比較呢?尊重孩子本身的各種不同,從旁引導她自立;
所謂的尊敬就是如實的看待對方。】
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是「他自己」。
孩子不是父母的續集,父母也不是孩子的前傳。

阿德勒的人生三角柱

書裡提到一個除了教育以外對我來說最受用的是三角柱的概念,常常我們在抱怨的時候,大體上都是「可惡的他」,以及「可憐的我」兩方面在抱怨,這是三角柱的兩面,當這兩面面向自己時,總是一昧的怨天尤人,可是這兩面都對事實沒有任何幫助,遭受不公對待時還是依然,不如把三角柱轉向另外一面「未來的我該怎麼辦」來思考解決辦法。
雖然這個算是老生常談了,可是在看到時還是有微微被點醒的感覺,
一直在抱怨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情,只有當開始思考解決辦法,事情才會發生轉機。

書後記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心得,書中很多地方覺得受用不少,後面講到婚姻、講到關於「愛」的方面,跟我的愛情觀就不太一致。
不過看書就吸收覺得受用的,不能理解及接受的就是當增進自己的閱讀廣度,總體來說是值得閱讀的好書,不只是教育,對現階段自我有點疑惑,也可以嘗試從這本書裡找找答案。
歡迎來我的Youtube頻道 媽咪阿晏 Daddy & Mammy 每個禮拜會分享個人成長及財經知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跨領域書籍的感想,從一本本好書的提取心得,分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成年人都應該讀的兒童理財書籍,故事主軸從一個平凡的小女孩遇到一隻拉不拉多"錢錢"開始,顯易懂的故事中講述理財的基礎觀念,沒有任何艱深的金融術語,深入淺出的引導每位閱讀的人敲響理財的門鈴。 一 夢想 書寫夢想清單,但要選最重要的那三個 這點跟巴菲特給他的私人機師的建議幾乎一樣。 三 消費原則
逆向工程是指: 系統性地拆解任何領域,以探究其運作方式,從中獲取重要的洞見。 這種從1到0的逆推能力,是想要學習、精進技能所應該擁有;並且從"思考"的方式就開始改變的能力。 藉由逆向工程,向成功的典範逆向學習,掌握成功要素;一步步的經由分析、學習來打造自己的能力。 逆向工程 打造成功路線圖 結語
你覺得自己的潛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想學一項專業技能,想把自己的本來就會的專業技能更精進,該用什麼方法? 或是正在努力學會一項專業技能,可是感覺自己好像都沒什麼進步? 我們比別人優秀的那些事情,是不是因為自己比較「聰明」一點? 今天與你分享這本《刻意練習》 莫札特的絕對音感 心智表徵 世界棋后
無論你是否想經營自媒體、還是單純有個興趣想轉為收入、甚至是遇到工作上的低潮,這本書都是你值得翻閱的一本書。 我們生在一個任何想法都能變現的年代 當然想要把興趣轉為收入不是腦袋動動就能達成的,書中介紹幾個方法,其中有我覺得最重要的幾點: 一 必須是自己所熱愛的 二 內容至上,以能幫助別人為出發點。
有思考過自己的興趣是甚麼?嗜好又是甚麼?兩個差別又在哪裡? 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註釋 嗜好:凡本性所愛好的,皆稱為「嗜好」。今指特別深的愛好。 興趣:樂於學習、注意的事。 這樣看的話感覺嗜好及興趣是一樣的,要特別的分開稱謂好像有點無聊;前幾天看了一本書給我很好的解答,書裡是這樣說的: 興趣呢?
倘若你能定下一個目標,甘願為它付出所有,人生的風景將會截然不同。 當遭遇工作上、人生中的低潮時,非常建議拿起來閱讀一遍。 我在看第一遍時,就已經被書中所說的人、事、物所鼓舞,可以更有動力的朝著所想成就之事努力邁進。 並且相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達成。 #閱讀筆記 #思考致富
這是一本成年人都應該讀的兒童理財書籍,故事主軸從一個平凡的小女孩遇到一隻拉不拉多"錢錢"開始,顯易懂的故事中講述理財的基礎觀念,沒有任何艱深的金融術語,深入淺出的引導每位閱讀的人敲響理財的門鈴。 一 夢想 書寫夢想清單,但要選最重要的那三個 這點跟巴菲特給他的私人機師的建議幾乎一樣。 三 消費原則
逆向工程是指: 系統性地拆解任何領域,以探究其運作方式,從中獲取重要的洞見。 這種從1到0的逆推能力,是想要學習、精進技能所應該擁有;並且從"思考"的方式就開始改變的能力。 藉由逆向工程,向成功的典範逆向學習,掌握成功要素;一步步的經由分析、學習來打造自己的能力。 逆向工程 打造成功路線圖 結語
你覺得自己的潛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想學一項專業技能,想把自己的本來就會的專業技能更精進,該用什麼方法? 或是正在努力學會一項專業技能,可是感覺自己好像都沒什麼進步? 我們比別人優秀的那些事情,是不是因為自己比較「聰明」一點? 今天與你分享這本《刻意練習》 莫札特的絕對音感 心智表徵 世界棋后
無論你是否想經營自媒體、還是單純有個興趣想轉為收入、甚至是遇到工作上的低潮,這本書都是你值得翻閱的一本書。 我們生在一個任何想法都能變現的年代 當然想要把興趣轉為收入不是腦袋動動就能達成的,書中介紹幾個方法,其中有我覺得最重要的幾點: 一 必須是自己所熱愛的 二 內容至上,以能幫助別人為出發點。
有思考過自己的興趣是甚麼?嗜好又是甚麼?兩個差別又在哪裡? 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註釋 嗜好:凡本性所愛好的,皆稱為「嗜好」。今指特別深的愛好。 興趣:樂於學習、注意的事。 這樣看的話感覺嗜好及興趣是一樣的,要特別的分開稱謂好像有點無聊;前幾天看了一本書給我很好的解答,書裡是這樣說的: 興趣呢?
倘若你能定下一個目標,甘願為它付出所有,人生的風景將會截然不同。 當遭遇工作上、人生中的低潮時,非常建議拿起來閱讀一遍。 我在看第一遍時,就已經被書中所說的人、事、物所鼓舞,可以更有動力的朝著所想成就之事努力邁進。 並且相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達成。 #閱讀筆記 #思考致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縱向關係就是製造上對下的區別。有些母親會稱讚幫忙做家事的小孩:「你好棒,會幫媽媽做家事呢」。這時候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已把孩子的地位看得比自己低,因為當今天換成婆婆做相同的事情時,想必媽媽就不會說:「你好棒,會幫忙做家事呢。」因此稱讚這件事情其實帶有「操控」的意味,稱讚是能力好的人對能力較差的人做的事。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阿德勒說,教養的過程需要堅守鼓勵之道。 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縱向關係就是製造上對下的區別。有些母親會稱讚幫忙做家事的小孩:「你好棒,會幫媽媽做家事呢」。這時候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已把孩子的地位看得比自己低,因為當今天換成婆婆做相同的事情時,想必媽媽就不會說:「你好棒,會幫忙做家事呢。」因此稱讚這件事情其實帶有「操控」的意味,稱讚是能力好的人對能力較差的人做的事。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阿德勒說,教養的過程需要堅守鼓勵之道。 之前有分享關於我開始學習阿德勒,就是從#鼓勵 練習起~ 這次想要分享我與孩子練習鼓勵的心路歷程,我想這也是許多爸爸媽媽心中的疑問,很想落實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過剛開始鼓勵的時候,可能會有些許疑惑或有不確定的感受。 我是從參與親子團聚會的窩窩心時間的聆聽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