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
逆思維》從書名來看,可能會聯想到逆向思考之類的。
但從原文書名來看,很好理解,就是「再次思考、重新思考」的意思。不是推翻原來的思考、也不是接受對方的觀點,而是再重新思考看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也可能保有原來的觀點。
重新思考,這件事有多難?
作者亞當.格蘭特用了一整本書的案例告訴我們,這件事比你我想像的都還要難。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重新思考,其實只是重新組織自己的偏見;有時候,我們陷入了二分偏誤,認為重新思考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想法、接受對方的觀點。
正如亞當.格蘭特在書中所指出的,當我們思考與談話時,往往會不自覺落入三種職業心態:傳教士、檢察官與政治人物。
當我們的信念受到威脅時,會像個傳教士開始布道、保護並宣揚自己的理想;當我們在別人的論據中發現瑕疵時,又會進入檢察官模式,列舉各種理由來揭露別人的錯誤、證明自己是對的;當我們希望尋求群眾的支持時,又會像個政治人物般爭取眾人的認同。
但我們很少、甚至不曾懷疑自己的觀點可能是錯的,可能不是那麼地周全。
我們能不能像個「科學家」一樣,保持開放心態,不斷察覺自己的理解限制、懷疑自己所知道的、對於不知道的保持好奇,並且根據新的數據來更新自己的觀點。
每個人都習慣用自己最舒適的方式來思考,而不願懷疑或挑戰自我,因為那會使這個世界變得難以預期,同時也會威脅到自我認同。所以,我們會不斷延續自我偏見,因為討厭改變而選擇畫地自限是人的天性。
讓自己重新思考很難,讓別人重新思考更難;更別說要讓一群人重新思考,會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這本書的三個部份就是在探討這三個難題,從自己個他人、從他人到群體與整個社會,如何引導自己、他人與群體重新思考?
打破思維之牆,是我曾在一本書中看到的說法。
因為自己設下的一堵牆,看不見牆後的事物,也不認為那裡有東西。唯有意識到這堵牆的存在,我們才有可能打破它,發現新的可能性。重新思考的首要關鍵,就是意識到自己可能會犯錯、可能設下了這堵思維之牆;那麼一來,凡事都有了新的可能性。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