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策略是決定不做什麼,而且有能力拒絕好的選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不是常把「策略」兩個字掛在嘴上?​
​我是。特別是在協助客戶釐清策略、戰術與目標規劃的不同,許多時候會發現多數人所謂的策略,只是對達成目標的想像路徑,或是現階段做得到的行動,而不是針對長期目標與願景所擬定的資源分配與優勢取得。​
你可能聽過一種說法:策略是決定不做哪些事。​
如果從一堆選項中判斷好的選項、沒那麼好的選項,以及壞的選項,我想大部分人都可以決定不做哪些,排除掉壞的選項、部分沒那麼好的選項。​
但是如果篩選後只剩下的好的選項時,你會全部接受嗎?這時候才是策略的困境:選擇不做某些好的選項。​
甚至,是放棄眼下最好的選項。​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
在《原則》中瑞.達利歐給出這樣的說法。​
我時常會反思這句話的涵義。在生活與工作上,我們總會遇到看似不錯的選項,想像著它能帶來哪些機會、價值與獲益,也會思考著這會產生哪些風險、損失與影響。只不過當機會與效益超乎預期時,我們會淡化或低估風險與影響,造成決策上的盲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知識與決策方法,卻還是會做不好決定、還是會犯下錯誤。因為要避免經驗陷阱和邏輯偏誤是需要實踐的累積來養成習慣,不是知道就好、更不是上過幾堂課就能做到的。​
充其量知道了那麼一回事,但還不是自己的行為模式。​
...
只有當你誠實地面對自己是誰,才能可能學會停止渴求得到一切。
完全的坦承,會讓你獲得心靈上的平靜,讓你知道自己是誰,並且會為了獲得想要的生活,做出必要的行動。​
就如同很多人聽過的黃金圈法則。我們應該從內到外的,先釐清目的,再找到實現目的的做法、以及具體來說應該做些什麼。​
如何知道自己沒想清楚這些事?​
有一個指標可以作為參考:看到別人的成果,如果你會感到忌妒的話
通常這表示你在對自己說謊,沒有誠實面對自己想要什麼;也可能你知道自己內心渴望的,但是缺乏達成目標的紀律。​
比起前者,富有野心卻又極度懶散的人更危險。​
他們會將格局放得很大,也想得到一些了不起的東西,但卻不願意付出努力去賺取這些東西。於是開始走偏、走歪了,一旦獲得短期成果,更是說服自己這麼做是對了。​
...
在《步步為贏》中提到保持一致性,是活出自己的關鍵,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建議:​
  • 你的願景要和你想成為的人是一致的​
  • 你的選擇要和你的願景是一致的​
  • 你的努力程度要和願景的大小是一致的​
  • 你的行為要和你的價值觀與原則是一致的​
​我們可以看著別人,但別忘了付出對等的時間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誠實地面對自己,即使眼下沒有具體的成果,也會讓你每一步都感到踏實。​
心不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底氣。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的一場短講,我分享了關於閱讀、學習與輸出的三個省思,避免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徒勞無功。
可遷移能力,或者說跨域能力,是一個人在專業能力之外創造差異化的條件,也是知識變現的關鍵。​發掘與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不只是加分項、更是個乘數項,創造專業能力的槓桿效益。但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又該從哪些方面開始培養或強化呢?​可以試試三個步驟的做法。
為什麼那些高效工作者能更從容地駕馭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有五個「切換」思維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也從中獲益良多。透過彈性切換、而非選項的二擇一,讓工作效率與效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五個步驟培養數感,建立你的數據敏銳度。​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數據,多花點心思想一想,有時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面對問題,總是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或是找不到有效對策嗎?學習了很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卻還是不知道怎麼應用?或許,你該學習用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會有解的。
今天的一場短講,我分享了關於閱讀、學習與輸出的三個省思,避免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徒勞無功。
可遷移能力,或者說跨域能力,是一個人在專業能力之外創造差異化的條件,也是知識變現的關鍵。​發掘與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不只是加分項、更是個乘數項,創造專業能力的槓桿效益。但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又該從哪些方面開始培養或強化呢?​可以試試三個步驟的做法。
為什麼那些高效工作者能更從容地駕馭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我認為有五個「切換」思維至關重要,這些年來也從中獲益良多。透過彈性切換、而非選項的二擇一,讓工作效率與效能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五個步驟培養數感,建立你的數據敏銳度。​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數據,多花點心思想一想,有時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面對問題,總是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或是找不到有效對策嗎?學習了很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卻還是不知道怎麼應用?或許,你該學習用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會有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出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定自己的方向。它強調了不斷評估過去的選擇和思考未來選項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瞭如何記錄並複盤自己的日常選擇,並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是,它討論了努力的本質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Thumbnail
一個好的策略不一定得很複雜,但必須得是有計畫的行事。 對於有驚無險流來說,完整的【策略】在流程上應該包含了策略三部曲。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我在博客來網站搜尋「策略」二字時,發現到相關的書籍筆數就有近15,000筆,而書名中有「策略」二字的就超過5,000筆,顯見這是個人人關注的熱門主題。 想想也是,人一生總要面對求學、就業、成長、投資、創業、經營等等各方面的議題與挑戰,總想能有位大神可以仙人指路、釋疑解惑。告訴我們哪些要做,哪些不要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出選擇方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決定自己的方向。它強調了不斷評估過去的選擇和思考未來選項的重要性。同時,也介紹瞭如何記錄並複盤自己的日常選擇,並從中學習。最重要的是,它討論了努力的本質和如何找到正確的方法和方向。
Thumbnail
一個好的策略不一定得很複雜,但必須得是有計畫的行事。 對於有驚無險流來說,完整的【策略】在流程上應該包含了策略三部曲。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Thumbnail
比如現在有 2 個選擇,因為好像都不錯,於是就陷入猶豫不決,這時最有用的做法就是對選擇作出假設「如果選擇 A 選項的話,可能會有 X 問題,因為...這不是我們可以承受的事情。」 「與此同時, B 選項則沒有這個問題,雖然可能賺的少一點,但我們只適合這個選擇。」消去 A 所以選擇 B 。
Thumbnail
我在博客來網站搜尋「策略」二字時,發現到相關的書籍筆數就有近15,000筆,而書名中有「策略」二字的就超過5,000筆,顯見這是個人人關注的熱門主題。 想想也是,人一生總要面對求學、就業、成長、投資、創業、經營等等各方面的議題與挑戰,總想能有位大神可以仙人指路、釋疑解惑。告訴我們哪些要做,哪些不要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