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人觀點】學會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有解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每天睜開眼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解決問題。

該起床了嗎?還是閉上眼再睡一下?再睡個五分鐘應該沒問題吧?嗯,萬一睡過頭怎麼辦?還是先設定個鬧鐘以防萬一吧!結果,光是想這些就過了十分鐘,什麼也沒做、覺也沒睡到,還是默默地起床吧!

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很多人都像你一樣,包括我在內。假如你不曾有過這樣的困擾,那麼恭喜你!是個自律的人。

raw-image

或許你會問,這與問題解決有關嗎?當然有。而且是一連串等待解決的問題,比方說

  • 我該立刻睜開眼起床、還是閉上眼再睡一下?
  • 萬一睡過頭了怎麼辦?可能會因此而遲到,影響到主管對我的觀感與考績。
  • 真的睡過頭了,而且已經過了上班時間,怎麼辦?
  • 早上有個重要的客戶會議,而我睡過頭遲到了,就可能演變為商業問題了。

但是,為什麼對於有些人來說,這不算是問題?

...

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

要討論是不是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問題的定義來看,在不同領域,對於什麼是「問題」有著不同的解釋。

在數學領域中,問題是關於數學描述對象和結構的疑問;問題解決,可以是具體的求解問題,也可以是一般的假設證明過程。而在社會領域中,問題是指某類困境;比如說:貧窮、失業問題;如果解決了這個困境,就可以產生社會效益。

但在商業場景中,問題是指「現況」和「期望」之間的差別

raw-image

一般在原因不明確的情況下,需要進行真因分析,和評估行動的合理性。我們所謂的問題,則是來自於現況與期望之間的差異,而且這個差異是有解決上的急迫性。現況、期望、差異與待解決,就是問題的四個關鍵要素,缺一不可

其中的差異,就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這個「差異」在我們的認知中是可以被接受的,那麼可能就不是問題,比如說隨機誤差;但如果這個差異超過我們可以接受的程度,那就會是個問題,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想辦法將這個差異縮小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對於起床上班這件事,有的人期望是八點鐘起床,而現況也是八點鬧鐘一響就起床,所以差異不存在、自然也沒有帶解決的問題。而有的人同樣期望八點鐘起床,但是現況是八點十分起床,有十分鐘的差異,不過只要在八點半之前出門就還來得及,雖然有點趕、但還不算是問題,因為還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但是阿文和別人不太一樣。

他的期望是九點前抵達公司就好,但是現況是每天拖到八點半才出門,居住的地方離公司又有段距離,常常在九點壓線抵達公司完成打卡。阿文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但他的主管覺得問題很大,因為阿文到座位上時都已經九點多了,在主管眼中看來,阿文就是個每天遲到的傢伙。

雖然打卡紀錄上不算遲到,但觀感上就是遲到。

你發現了什麼嗎?同樣一件事,可能因為對現況與期望的認知不同,而對於問題有不一樣的看法。阿文認為九點抵達公司完成打卡就好,而現況也只是偶爾沒做到,所以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主管則認為阿文應該早一點到,最好八點五十以前就在座位上了,但現況是總是九點後才進到辦公室,這是很大的問題。

現況、期望、差異與待解決,會影響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先釐清這四個要素並取得共識。

而同一個問題,我們對於這四個關鍵因素,也未必有共識。現在你對於什麼是「問題」,我想應該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了吧!

...

當我們意識到問題時,其實有更好的做法


你知道嗎?企業主在尋找人才時,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能力。而當我們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同時也在運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raw-image

舉例來說,主管在部門會議上告訴大家,因為疫情影響、市場消費疲弱,所以上半年至今的業績表現都不如預期,希望大家多努力、想出辦法來突破這個困境。

如果你是在場的員工之一,會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小美說:既然是疫情影響、市場消費疲弱,那麼業績表現不如預期也是正常的現象。我們也無法多做什麼,只能做好手上的工作、共體時艱!希望疫情趕快過去,相信業績一定會好轉的!

其他同事心想,小美的想法真的是美得冒泡,聽起來很正面,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建設性的建議。她把問題解決的責任交給了時間,彷彿自己已經盡力了,這些問題都與自己無關。

更重要的,她對於主管所說的疫情影響、市場消費疲弱,以及業績不如預期這些資訊,絲毫不曾懷疑與確認過,甚至直接當做結論的依據。

阿文有些不以為然,接著說:疫情影響也有好一陣子,我們公司也一直在找尋應對方法,這個問題對大家都是一樣的;當初在設定業績目標時,也應該有將這個問題納入考慮才對。而且市場消費的疲弱,並不完全是沒有需求與消費能力,而是通路受到影響以及消費行為被迫做出改變。我們是不是應該蒐集一些資料驗證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阿文顯然對於主管所說的問題現況有些疑惑,提出了他的質疑。這是一種批判思考的態度,面對接收到的資訊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不是照單全收。

阿凱聽完小美和阿文的說法後補充:對!我同意小美與阿文的看法。我們應該先釐清現況,以及與業績目標之間的落差到底有多大?而這些落差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的,是通路的問題、產品不夠競爭力,還是當初目標設定時就太樂觀了?這些因素又對業績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必須先確認這些資訊,才能進一步找出課題、逐一解決來縮短這個落差。否則,之後還是會面臨同樣的狀況,而我們依然在這裡討論著相同的問題。

阿凱顯然是有學過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技巧,也能懂得獨立思考;更重要的是,阿凱知道如何表達可以讓大家聽得進去他的意見,而不是感覺到被質疑或否定。

在這個故事中,我想讓你知道:當我們意識到問題時,其實有更好的做法!

發現一個問題時,無論是別人告知我們的,或是自己意識到的,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如果自己還承受得起,或許有些人會選擇逃避,直到問題的影響已經大到無法承受了,才會願意選擇面對;而有些人則是直接選擇面對。

而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有些人會直接解決眼下的問題,看到什麼就回應什麼,比方說,每個月的薪水總是入不敷出,所以直覺的做法就是暫時省著點花、或是跟別人借錢,可能眼下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過一段時間,同樣的問題仍舊會出現。

在大多數情況之下,直接解決問題都能獲得成功,或者短暫地解決問題,過一陣子問題可能又跑出來。

但是在商業場景中,這樣的方式可能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出新的問題。比方說,產品銷售業績不好,所以直覺想到多投一些廣告、增加行銷費用,還有降價刺激買氣;或許短期內可以看到銷售業績成長,但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問題,不但侵蝕了獲利、也損害了品牌形象,造成消費者對於低價的預期心理。長期來說,反而是製造了新的問題。

那麼,該怎麼辦呢?懂得問題解決的人,會選擇先思考與分析問題。

他們會從上游思維的觀點,來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或者是打破既有框架,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試圖發現更好的問題。

raw-image

問題發生時,我們可以選擇逃避,或是面對。當問題無法逃避,或是影響大到我們承受不了,就必須面對。而面對問題,我們可以選擇直接解決眼下的問題,也許會成功、也許會失敗,如果失敗了我們可能會選擇管理問題,解決部分問題、或是轉嫁問題,讓問題造成的影響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除了直接解決眼下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選擇多花一些時間來思考問題。當我們直接解決問題失敗時,也可能選擇重新思考問題,只不過多花了點時間。

思考問題,可以是運用上游思維、找到問題的本質;或者是打破框架,發現更好的問題。相對於處理眼下的問題與減少問題的影響,這麼做的好處是

  1. 避免去解決「錯的問題」而沒有成效
  2. 有機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3. 因為選項多了,也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4. 超出期待,創造職涯上的機會
  5. 懂得提出好問題的人,更能發揮個人影響力

那麼,該如何找到問題的本質、或是提出更好的問題呢?關鍵就在於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

思考與表達,與問題解決能力相輔相成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在一直使用思考與表達能力;所以,思考與表達,和問題解決是息息相關的。

批判思考,讓我們對於接收到的資訊抱持懷疑的態度,懂得去檢視與驗證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並且不斷自問「我們在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又是誰的問題?」以確保沒有偏離正確的方向。

邏輯思考,讓我們知道如何整理蒐集來的資訊、如何理清這些資訊的脈絡、如何定義問題與分析問題,以及判斷這些資訊的關聯與因果性。

很多時候,理清了事情的全貌與脈絡,往往問題就迎刃而解

系統思考,與邏輯思考有些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對問題是否有全局觀?而不是只看到問題的單一面向,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盲點。

這對於解決商業場景的問題來說,格外重要,如果我們懂得商業運作的脈絡,就能更快找出問題影響的範圍與瓶頸點,也會明白牽一髮動全身的道理,運用上游思維來思考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或是有沒有更值得解決的問題存在,而我們沒有發現?

提問表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透過訪談、提問來獲得需要的資訊,也可能需要溝通討論問題的定義、影響範圍與對策。

即使你可能獨自一人完成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工作,最終還是得向主管或客戶進行成果報告,這時候如何讓對方清楚理解、感受到你的專業價值,就取決於你的溝通表達的能力了

當你懂得善用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就能提升問題解決的速度與品質,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在錯誤的問題上,這樣不但沒有解決問題、更製造出新的問題。

當你遇到棘手的問題、苦無對策時,不妨利用內容中提到的幾個建議:

  1. 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釐清現況、目標、差異與待解決,並取得共識。
  2. 不時提問「我們是在解決誰的什麼問題?」以找出與確認問題的本質。
  3. 找不到對策時,回過頭想想「還有更好的問題嗎?」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90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3/12/06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2023/12/06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2023/10/06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Thumbnail
2023/10/06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Thumbnail
2023/10/05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2023/10/05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如何學會解決問題的步驟,包括確定問題、分析問題、選擇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和評估結果。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處理挑戰,並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和困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如何學會解決問題的步驟,包括確定問題、分析問題、選擇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和評估結果。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處理挑戰,並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和困難。
Thumbnail
什麼是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問題?有人說問題就是麻煩,也有人說問題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討厭的東西。《有解: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7步》這本書當中作者重新定義了「問題」這個概念,而人為什麼會出現問題?因為「對現狀不滿意」
Thumbnail
什麼是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問題?有人說問題就是麻煩,也有人說問題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討厭的東西。《有解: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7步》這本書當中作者重新定義了「問題」這個概念,而人為什麼會出現問題?因為「對現狀不滿意」
Thumbnail
你會不會常有這種困擾? 你在工作中,總是被同事或主管指出你的問題,但你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你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不高,但不知道如何提升? 即便你已經發現問題,但你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常常想要開始解決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 想解決的問題都是很大的問題,很容易沒有改善完就放棄了 如果你有以上困擾,
Thumbnail
你會不會常有這種困擾? 你在工作中,總是被同事或主管指出你的問題,但你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你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不高,但不知道如何提升? 即便你已經發現問題,但你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常常想要開始解決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 想解決的問題都是很大的問題,很容易沒有改善完就放棄了 如果你有以上困擾,
Thumbnail
以前年輕時,拿到問題就想要分析,找出解決之道,也曾與人激辯,認為針對問題本身討論,不要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畢竟我們會遇到的多數只是技術問題,實在不需要牽拖太多。 隨著年紀越愈增長,愈發覺得這種思維不對,倒不是傾向意識形態先行,而是經歷太多解決問題的案例後,逐漸發現解決問題只是很後面的層次。
Thumbnail
以前年輕時,拿到問題就想要分析,找出解決之道,也曾與人激辯,認為針對問題本身討論,不要涉及太多意識形態,畢竟我們會遇到的多數只是技術問題,實在不需要牽拖太多。 隨著年紀越愈增長,愈發覺得這種思維不對,倒不是傾向意識形態先行,而是經歷太多解決問題的案例後,逐漸發現解決問題只是很後面的層次。
Thumbnail
面對問題,總是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或是找不到有效對策嗎?學習了很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卻還是不知道怎麼應用?或許,你該學習用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會有解的。
Thumbnail
面對問題,總是苦惱於不知從何著手、或是找不到有效對策嗎?學習了很多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卻還是不知道怎麼應用?或許,你該學習用問題分析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商業場景的問題都會有解的。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學習了很多問題解決的方法與技巧,為什麼還是無法好好地解決問題?答案可能就在你的思考習慣與行為模式中,落入了某些思維陷阱而不自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三件事:什麼是本質思考?本質思考的九種陷阱?以及關於這本書的全息圖製作解析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學習了很多問題解決的方法與技巧,為什麼還是無法好好地解決問題?答案可能就在你的思考習慣與行為模式中,落入了某些思維陷阱而不自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三件事:什麼是本質思考?本質思考的九種陷阱?以及關於這本書的全息圖製作解析
Thumbnail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困在問題中沒有方向打轉著,是來自於自己無法釐清問題的根本,而不知道怎麼解決。也是因為當我們在定義問題的時候,會依著社會風氣或期待的框架來解決問題;又或者是個人偏見或自我假設的先入為主想法,導致無法跳脫既有思維的我們,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
Thumbnail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困在問題中沒有方向打轉著,是來自於自己無法釐清問題的根本,而不知道怎麼解決。也是因為當我們在定義問題的時候,會依著社會風氣或期待的框架來解決問題;又或者是個人偏見或自我假設的先入為主想法,導致無法跳脫既有思維的我們,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
Thumbnail
# 26《斜槓青年實踐版》(下):有了幸福與工作的目標,只差打造生活的方法!說起打造生活,那就要用一個系統來讓自己可以好好的規劃行動並檢視自己,那這樣怎麼做呢?怎麼做才能順利引領自己前往成功呢?那就千萬不能錯過本篇的內容!
Thumbnail
# 26《斜槓青年實踐版》(下):有了幸福與工作的目標,只差打造生活的方法!說起打造生活,那就要用一個系統來讓自己可以好好的規劃行動並檢視自己,那這樣怎麼做呢?怎麼做才能順利引領自己前往成功呢?那就千萬不能錯過本篇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