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清涼池畔》020《靜止的流水》十一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行、住、坐、臥,不斷地修行,以「念」來觀照和守護心,這就是「三摩地」和智慧。它們兩者是同一個東西,可是卻有不同的相貌。
如果我們真正清楚地洞察「無常」,就會見到所謂的「常」。所謂的常是事物不可避免的,都必定會如此,不可能有例外,你了解嗎?只要知道這麼多,你就能夠認識佛,就能夠真誠地恭敬祂。
只要你不要將佛陀拋掉,就不會痛苦。一旦你拋掉佛陀之後,你就會經驗到苦;一旦你丟棄對無常、苦和無我的反觀,就會有苦。假使你能夠在修行認識到這個層次,那就夠了,苦就不會生起;或者,如果它生起,你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平定它,並且它將是在未來不再生起的原因。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終點──苦不會再生起的境地
為何苦不再生起呢?因為我們已經找出苦因了(samudaya,集)。
比方說,如果這個杯子破了,通常你會經驗到苦。我們知道這個杯子將會是苦的起因,所以我們要從「因」中解脫出來。所有的法(此指六塵中的法塵)的生起,是因為「因」的原故,而它們也必定會因為「因」而消滅。現在,假使「苦」是因為這個杯子的緣故,我們就應該放下這個「因」。如果我們事前就能反觀這個杯子已經破了,即使它還沒破,「因」已經熄滅了。一旦不再有任何「因」時, 苦也就不能再生存,因為它熄滅了。這就是「滅」。
你不需要再超越這點,只要這樣就夠了,在你自己的心理思惟這點。
基本上你們都應該持五戒,以作為一個行為的基礎。首先不必要去研究三藏,只要先專心在五戒上就可以了。剛開始你會犯戒,但當你覺察到時,馬上停止,再回來建立起你的戒;也許你又會脫離軌道,以致於再犯另一個錯。當你覺察到時,將自己從新再建立起來。
良因曰 :
四聖諦「苦、集、滅、道」是佛法思想的核心, 我們一般都是在經典中了解它。在此,尊者引領著我們,怎樣將理論化為實際的修持。
尊者教導 :「苦」內心的焦慮不安,這是果。苦因就是因為「集」,也就是「一旦你丟棄對無常、苦和無我的反觀」。這是世間的因果。
怎樣超脫世間苦集的束縛呢 ? 首先要知道出離之「道」,也就是以「念」來觀照和守護心。這個念也就是「真正清楚地洞察無常」。透過「道」的修持,可以達到「滅」之果,也就是不再有任何「因」,內心徹底地息。這是出世間的因果。
了解世間與出世間的因果,也知道怎樣落實在修行上,再來就是要實踐了。透過持戒、念佛等種種方法,做為心中的安住處。這其間有任何妄想、不切實際的期盼,就能透過苦、無常的智慧,而看破、放下、自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