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王龍溪的四無論(上)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首先要交代的,【王龍溪語錄】是龍溪先生的弟子所刻錄的,類似陽明的【傳習錄】。換句話說,【王龍溪語錄】面世時,陽明早就不在人世了。不但如此,【王龍溪語錄】的首篇,是「王龍溪先生傳」,立傳時,龍溪亦已不在人世。故此,龍溪所講的四無論,陽明是不得而知的;而【王龍溪語錄】的全部內容,恐怕連龍溪自己也未必閱覽過。這就像《論語》,孔子是沒親身閱讀過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言歸正題,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有一段文字,那是龍溪的弟子,交代他們的老師龍溪先生如何看待王陽明的四句教的。當中的記載,與【傳習錄】和【陽明年譜】是有出入的。由於篇幅稍長,為方便理解,茲拆分為四小節,逐一解讀:
    【原文】 ①陽明夫子之學,以良知為宗。每與門人論學,提四句為教法: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學者循此用功,各有所得。緒山錢子謂此是師門教人定本,一毫不可更易。
    【解讀】 從這節文字看來,龍溪的門人對陽明夫子之學,還是很尊重的,而且也點出他們的師伯錢緒山一直都堅守陽明的師訓,一毫不可更易。
    【原文】 ②先生(龍溪)謂:夫子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體用顯微,只是一機;心意知物,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解讀】 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隨時,乃指陽明過去所遭遇的誣陷誹謗,惟恐世人自棄良知,流於功利機智,沉於勾心鬥角,故隨著當時環境世態而立教,這只不過是權宜之法,未可作為定論。龍溪接著說,良知的本體與發用,既顯亦微。顯時,若火之始燃,泉之始達;微時,「人之不知而己所獨知」,是瞞不過自己的良知的。是顯是微,就只是一機,只是那頃刻之間。心意知物,都是同一個概念,都只是一個「相」,一個表象,存在於吾人的思維之中。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這才是心、意、知、物的本然存在。
    那麼,依龍溪之言,心、意、知、物的本然存在,都是無善無惡,那是一悟本體,便即是工夫;換句話說,就毋須為善去惡,就毋須致良知的工夫,那豈不是背離王陽明的致良知教?究竟龍溪是否叛逆師門?請看下解。謝謝!
    (寫於2022年8月1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