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認識IFS,如何慈悲的看待自己的問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是幾位在台港工作,關注世界與公民教育的NPO工作者。我們從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中,發現了自己的情緒和工作狀態經常糾纏在一起,很想一直呈現最好的狀態,有時做到、有時卻做不到。我們幾位透過參與課程和自學的方式認識了IFS,感受到其實它是可以作為一種與自己認識甚至邁向和解的工具,同時也深感這可能對於許多從事社會倡議、社會教育、社會工作的人非常有幫助,因此希望可以在台灣讓更多人認識IFS,種下更多可以讓人彼此善待與對待自己的種子。
你是否有一些你認為是「不好的習慣」,你卻覺得非常難以改變
當你試著想要改變這些「不好的習慣」,卻會帶來新的痛苦
明明知道要早睡,但是就是沒辦法早睡,好像會少了一點什麼
明明知道要運動,但是就是提不起勁運動
明明知道不要吃太多,但是不吃卻感覺不到快樂
好像身為一個人,我們就會有一些「不好的自己」
過往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嚴以律己,對這些「不好的自己」非常嚴厲
我們先嘗試糾正它、無法糾正它就指責它,但這些做法大多數的時候都無效,而這些想要讓自己更好的努力,最後反而讓心中生成了「無法改變這些部份的我好像是一個不好的人」的想法。
如果你有這樣的困難,IFS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IFS「 (Internal Family Systems,內在家庭系統)」提供一種新的觀點與練習,IFS認為這些所謂的「不好的自己」並非問題,而是一種力量,一種試著為自己好的力量,它在用它的方式,在照顧一個你未關注到的自己,只是可能未必是你覺得最好的方式,就像是「有一種餓,是阿嬤覺得你餓」,阿嬤逼你吃飯可能是想對你好,但你可能覺得自己最近不適合吃太多。因此IFS面對這些部份,就好像是面對你內在的家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跟阿嬤溝通,而不會是去指責阿嬤,因為那會讓阿嬤跟你都覺得受傷。
IFS的練習,就是幫助你去認識自己的不同部份,思考「它們是不是為了我好而在做些什麼?」
「那個不讓我早睡的部份」它是誰? 它在照顧我內心的哪個部份?
「那個讓我不想出門運動的部份」它是誰? 它在照顧我內心的哪個部份?
「那個讓我一直想吃甜點的部份」它是誰? 它在照顧我內心的哪個部份?
在這些練習中,這些習慣有機會得到鬆動,甚至轉化成他們原本的樣子一種為了你好的力量,使它們成為你自己的一部份,有機會與你合作,而不是成為你生命中的問題。
(這個活動已經結束,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下面這位ifs的老師臉書)
【導師簡介】
池 (池衍昌)是非暴力溝通導師、ICF Professional Coach in Transformation、Internal Family Systems實踐者及「創傷同學會」發起人。池有四年Internal Family Systems學習和個案經驗,他的工作結合了內在家庭系統、非暴力溝通、專業教練學及靜觀等元素,尤其擅於個人療癒和轉化。作為資深的非暴力溝通實踐者,過去六年他通過工作坊、專業教練學、衝突調解,為不同組織、社羣及有志人士提供培訓和支持,分享和應用「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原則及實踐方法。在社會變革及機構發展方面,他強調協作領導、社群營造和衝突轉化。他同時是外國組織Nonviolent Global Liberation和Cultural Catalyst Network的成員。
【想先了解更多?與你分享以下IFS的日常應用個案】
與恐懼對話,轉化內心的保護者和內在小孩
轉化愛吃零食的習慣,療癒背後的焦慮和壓力
內心保護者也需要愛和療癒,轉化討好別人的「Pleaser」
呈現內心衝突的本來面目,轉化誤會、衝突為合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40內容數
    記錄我靈性探索中比較重大的事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經營非謍利組織的過程中,我認識一些朋友,他們很用心的在做著為了土地或是為了人好的事情,但一直很難取得支持 這幾年有一些機會,協力一些朋友進行大眾募資,我發現一個大家共有的狀態,就是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去解釋「我們正在進行的行動」 那問題意識是什麼呢 「我們做這件事會帶來好的改變」
    在靈性(靈魂的特性)的探索之中,看了一些書之後大概有抓出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些書有本來以為無關,但看來看去發現都與靈魂有關,簡單分享如下: 所以我覺得修練自己的路,就是發現自己內在神性並與之連結之路。 我講的直接一點
    大概三年前,在那個創立組織一段時間的時候, 有人說,我是很狠的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 有一天開會完,我覺得很不開心,因為我們竟然那天開會沒有專案要討論,我就想說既然沒事,但要不要大家找點事來做做,結果開會一問,大家沒有人說話。 我就覺得很生氣,我那時候對這個現象有很3個詮譯
    我這幾天看見,在疫情的壓力之下,可以看到許多指責,我覺得,指責幾乎不是真實的存在,像是以下這段留言,是百味在進行送物資工作時的網友留言,我認為近乎指責。 但這個指責不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因為我若真的就字面的問題去回答,這個指責不會消失,只會變成另外一種指責出現。
    我重新認識了「責任」的概念 一個溫柔且有效的責任 我從2年前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時 我慢慢且偷偷的弄丟了責任的概念 因為我覺得若人無法承擔這些原本定義的責任,所以我便覺得談論這些責任沒有意義可言,一如我要求腐朽的房子承擔起倒塌傷害到別人的責任,一如我要求沒有植被的山承擔起山崩毀人財產的負責
    第一次在精神疾病領域的社會工作中聽到了「靈性社會工作」,我對這個詞非常的好奇,而這是什麼,我探索至今大概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應該是一種關於「靈魂」的社會工作 所以靈魂的2部份,需要與感受 「需要」指的是那種人最基本的需要,愛啊,原諒啊,連結啊,存在感啊 舉例: 錢就不算是一種需要
    在經營非謍利組織的過程中,我認識一些朋友,他們很用心的在做著為了土地或是為了人好的事情,但一直很難取得支持 這幾年有一些機會,協力一些朋友進行大眾募資,我發現一個大家共有的狀態,就是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去解釋「我們正在進行的行動」 那問題意識是什麼呢 「我們做這件事會帶來好的改變」
    在靈性(靈魂的特性)的探索之中,看了一些書之後大概有抓出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些書有本來以為無關,但看來看去發現都與靈魂有關,簡單分享如下: 所以我覺得修練自己的路,就是發現自己內在神性並與之連結之路。 我講的直接一點
    大概三年前,在那個創立組織一段時間的時候, 有人說,我是很狠的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 有一天開會完,我覺得很不開心,因為我們竟然那天開會沒有專案要討論,我就想說既然沒事,但要不要大家找點事來做做,結果開會一問,大家沒有人說話。 我就覺得很生氣,我那時候對這個現象有很3個詮譯
    我這幾天看見,在疫情的壓力之下,可以看到許多指責,我覺得,指責幾乎不是真實的存在,像是以下這段留言,是百味在進行送物資工作時的網友留言,我認為近乎指責。 但這個指責不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因為我若真的就字面的問題去回答,這個指責不會消失,只會變成另外一種指責出現。
    我重新認識了「責任」的概念 一個溫柔且有效的責任 我從2年前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時 我慢慢且偷偷的弄丟了責任的概念 因為我覺得若人無法承擔這些原本定義的責任,所以我便覺得談論這些責任沒有意義可言,一如我要求腐朽的房子承擔起倒塌傷害到別人的責任,一如我要求沒有植被的山承擔起山崩毀人財產的負責
    第一次在精神疾病領域的社會工作中聽到了「靈性社會工作」,我對這個詞非常的好奇,而這是什麼,我探索至今大概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應該是一種關於「靈魂」的社會工作 所以靈魂的2部份,需要與感受 「需要」指的是那種人最基本的需要,愛啊,原諒啊,連結啊,存在感啊 舉例: 錢就不算是一種需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參加IFS內在家庭系統進修課的深刻體驗。透過與鄭玉英老師的引導,作者與其他助人工作者共同探討情緒問題,並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共振與自我反思。這次經歷讓作者明白IFS不僅是心理治療技術,更是一種與內在對話的機會。最終,作者強調療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並表達對未來深入學習的期待。
    當我們面對新挑戰時,內心總會感到期待與焦慮交織。運用IFS(內在家庭系統)的方法,我們可以溫柔地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建立與內心擔憂的連結,並給予自己更多的包容與支持。透過靜心、與擔憂溝通及回歸自信,我們能學會接納內心的聲音,進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讓自己在不安中找到平靜的力量。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勉強自己,以求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表現得更好。然而,這樣的內耗卻會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本文介紹了一種名為內部家庭系統(IFS)的練習,幫助我們聆聽內心的聲音,學會對自己溫柔,以減輕壓力。透過與自己對話,我們能找到內心的平靜,給予自己更多理解與休息的空間,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好的習慣,有些嚴重到會影響他人,如講話時喜歡指責別人;有些則會影響健康,如半夜吃泡麵等,我們要如何停止這些壞習慣呢?《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授提出了行為改變公式:B=MAP(行為=動機+行為+提示),並以此公式說明當我們想要停止不想要的習慣,我們可以透
    Thumbnail
    我們都在學習放手,尊重彼此是成年人的存在 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說:「我爸媽生活作息不好。我媽常常會熬夜,晚睡晚起,讓我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我爸每次房間不收拾乾淨,每次看到他把自己活在這麼髒亂的環境就很生氣。」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參加IFS內在家庭系統進修課的深刻體驗。透過與鄭玉英老師的引導,作者與其他助人工作者共同探討情緒問題,並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共振與自我反思。這次經歷讓作者明白IFS不僅是心理治療技術,更是一種與內在對話的機會。最終,作者強調療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並表達對未來深入學習的期待。
    當我們面對新挑戰時,內心總會感到期待與焦慮交織。運用IFS(內在家庭系統)的方法,我們可以溫柔地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建立與內心擔憂的連結,並給予自己更多的包容與支持。透過靜心、與擔憂溝通及回歸自信,我們能學會接納內心的聲音,進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讓自己在不安中找到平靜的力量。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勉強自己,以求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表現得更好。然而,這樣的內耗卻會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本文介紹了一種名為內部家庭系統(IFS)的練習,幫助我們聆聽內心的聲音,學會對自己溫柔,以減輕壓力。透過與自己對話,我們能找到內心的平靜,給予自己更多理解與休息的空間,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好的習慣,有些嚴重到會影響他人,如講話時喜歡指責別人;有些則會影響健康,如半夜吃泡麵等,我們要如何停止這些壞習慣呢?《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史丹佛大學BJ Fogg教授提出了行為改變公式:B=MAP(行為=動機+行為+提示),並以此公式說明當我們想要停止不想要的習慣,我們可以透
    Thumbnail
    我們都在學習放手,尊重彼此是成年人的存在 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說:「我爸媽生活作息不好。我媽常常會熬夜,晚睡晚起,讓我很擔心她的身體狀況。我爸每次房間不收拾乾淨,每次看到他把自己活在這麼髒亂的環境就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