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與關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和朋友聊天,
談到小孩的未來,
他說:「既然上一代用「擔心」來取代關心,證明是錯的。為什麼我們還要複製這種模式呢?」
擔心,
就容易負向思考、負面表述;
容易道德勒索或情緒勒索;
容易以愛為名,行宰制之實,
把孩子推遠。
就只是擔心啊!
如果換另一個角度關心,
欣賞孩子的努力,
看到孩子的成就,
和孩子分享喜悅,
就會不太一樣。
前不久剛跟一個家長談,
為什麼二個星期都沒在親子手冊簽名?
他說:「因為小孩功課沒寫完我就不幫他簽。」
我把孩子的作業進步情形給家長看後,
他才發現孩子真的在改變,
我提醒家長:「孩子很需要你看見他的努力和進步哦!簽親子手冊是最直接的關心。」
以前也常有家長不滿意孩子的表現,
便拒簽親子手冊,希望小孩給老師處罰。
家長本質是關心孩子的,
希用用這種方式「激勵/逼」孩子表現更好。
但往往適得其反。
愛是關心和擔心的源頭,
如何展現可以再思考、練習。
有些我們無能也無須擔心的,
就學習信任與放手,
讓陪伴多點溫馨。
壓力和紀律,
養兒防(妨)老,
又是大叔另一個話題了。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n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同背景孩子,長大後各有天地,但,30年教職的時空變遷,我仍有疑惑與不甘。 30年前,我覺得「願景」可以讓路更寬、更遠。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看看不同的世界,至今依然。但我不知孩子眼中的未來,和已經來到的現實是否真的不一樣? 也就是我近幾年一直關心的「精準教育投資」。
自由寫作是,自由的、輕鬆的,動筆後盡量不要停,即使卡住,也把卡住時的感覺,或思考為什麼卡住的想法寫出來,甚至想著怎麼「脫困」的歷程,也可以化為寫作內容。 因此在內容的邏輯性必然較為鬆散,也因為要擺脫讀者的設定(自我審查),放下價值的枷鎖(可不可以寫?),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不成體統」。
自由寫作有個基本理念: 放下任何負擔,不在乎好壞,不用管給誰看,寫就對了,寫多了自然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點子。 維基百科把「自由寫作」定義和操作規則說得清楚: 自由寫作規則: 設定時間,寫1、10或20分鐘,然後停止。 如果你在寫時覺得無聊或不舒服,問自己是什麼在干擾你,然後寫下來。 就停課了!殘念~
不同背景孩子,長大後各有天地,但,30年教職的時空變遷,我仍有疑惑與不甘。 30年前,我覺得「願景」可以讓路更寬、更遠。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看看不同的世界,至今依然。但我不知孩子眼中的未來,和已經來到的現實是否真的不一樣? 也就是我近幾年一直關心的「精準教育投資」。
自由寫作是,自由的、輕鬆的,動筆後盡量不要停,即使卡住,也把卡住時的感覺,或思考為什麼卡住的想法寫出來,甚至想著怎麼「脫困」的歷程,也可以化為寫作內容。 因此在內容的邏輯性必然較為鬆散,也因為要擺脫讀者的設定(自我審查),放下價值的枷鎖(可不可以寫?),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不成體統」。
自由寫作有個基本理念: 放下任何負擔,不在乎好壞,不用管給誰看,寫就對了,寫多了自然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點子。 維基百科把「自由寫作」定義和操作規則說得清楚: 自由寫作規則: 設定時間,寫1、10或20分鐘,然後停止。 如果你在寫時覺得無聊或不舒服,問自己是什麼在干擾你,然後寫下來。 就停課了!殘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