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67.在混亂的年代,傳統有什麼價值?

群體除了承載傳統和受傳統塑造之外,也主動修改和認可修改後的傳統,並傳遞給群體後來的成員。宗教改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認同宗教改革的基督徒,對於教宗作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僵化的神職人員體制、受異教哲學影響的聖餐觀等,表示懷疑甚至否定。於是,他們修改、認可,以及傳遞修改後的傳統,最終促成五百年以降的基督新教傳統。包括否定教宗的權威、不從屬天主教的神職人員編制、不認可基於亞里斯多德和阿奎那哲學思想的聖餐觀。
傳統的另一個面向是權威。權威就是要求別人服從的理由,這理由獲把持權威者與被要求服從者一致認可為正當的(legitimate)。回到之前宗教改革的例子。教宗和他手下的領袖以「教宗作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這個傳統作為理由,要求基督徒服從教宗的諭令和教導。大部分基督徒也認為這個理由是正當的,因此對他們而言,「教宗作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這個傳統是有權威的。相反,改革派基督徒卻不認為這傳統是正當的、有權威的,於是拒絕服從教宗。
以上群體和權威兩個面向,突顯傳統既是教會獨有的,也是最適合基督徒的參照基準,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不同處境做決定,其中有以下兩方面的應用。
首先,傳統並非抽象的觀念,乃是體現於教會生活的事件,是給非信徒活生生的見證。依照帕利坎的分類,這些見證就包括:信仰類,在主日崇拜的奉獻環節,我們會把金錢放進奉獻袋、奉獻箱裡面,這個舉動宣示上帝是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的主。教導類,在兒童主日學教室內,老師對著孩子講聖經故事,解釋故事的屬靈教訓,鼓勵他們愛人如己、饒恕那些得罪他們的人。認信類,大學生基督徒向牧者請教,如何大方地向同儕表達自己基督徒身分,且自然地流露基督徒價值觀。牧者就從社會對基督徒的印象和誤解說起,然後探討呈現真實基督徒面貌的方法。
另一方面的應用則受益於傳統充滿可塑性、因時制宜的特質。教會在需要的時候會修改傳統、認可這經過修改的傳統,並傳遞給後來的基督徒。在這個過程當中,教會領袖通常不願意修改傳統,但面對反對聲音、改革聲音,他們不得不提出理由來宣導和說服。於是,溝通就是這樣開啟了:傳統的原意、改變的理由、外在處境的轉變等,都在溝通當中迸發,最終達成共識,讓新一代基督徒繼承新的傳統。這幅理想的圖畫的確有點過分樂觀,畢竟在教會兩千年的歷史當中,與教會領袖意見相左、企圖修改傳統的結果,更常見的是弱勢一方遭逐出教會、酷刑對待,教會也不斷分裂成無數的宗派。可是,我們仍要務實地權衡輕重。回到上文提到,「唯獨聖經」和「以上帝之名」這兩句口號,所衍生的是在基督徒心目中,隨意、個人化、無須理由、不分高下的參照基準。傳統跟這兩句口號比較之下,更有利於為教會注入動力、建立論述,促成不同意見的會友溝通,最終達致共同的參照基準,以此應對不同挑戰。傳統在歷史中一直陪伴教會,因應時代的變遷,積極地見證福音、服事世界,直到今天。帕利坎的名句「傳統是死人的活信仰」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下一部分我會以傳統為參照基準,來解釋為什麼聖俗二分與我們的信仰相違背。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