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中性外表的同性伴侶,從小就經歷了原生家庭對性別的歧見,還有由此衍伸出的家族議題。
在成長環境與氛圍的暗示下,伴侶一直不滿意自己的女性性別。然而,身為陪伴者的我,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我又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文章摘要】
1. 伴侶對自己「性別」的想法
2. 我眼中的「性別不認同」感
3. 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性別認同障礙」
意即對自己的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感受不一致。在伴侶身上看見的故事,我會稱這種不一致的感受為「性別不認同感」。
一、伴侶對自己「性別」的想法
透過這些年的相處與對話,我認為可以將伴侶從原生家庭接收的觀念影響,分成兩個層面來看:
自有意識以來,便浸泡在「身為女生就應該要比別人更努力、要比別人更有成就,不然就會被看不起」的觀念裡。伴侶打從學齡開始,就被規定要將時間放在唸書、看書、補習、考試與比過別人之中。
伴侶在成績導向的童年裡,稍有落分就會全身僵硬著拿出成績單,精神緊繃地不斷徘徊在媽媽的房門口。遲遲不敢出聲的她,只敢偷偷觀察著媽媽臉上的表情是不是還算愉悅?想趁著媽媽愉悅的時刻報告成績的她,盼的是少點責罰。
然而,不論她再如何做足心理準備,恐懼與焦慮的心情始終緊黏著她。最終,每次在責與罰之後,恐懼到無法思考的她,增加的不是求好的上進心,而是沈巨的心理壓力。
「沒做到最好,就要接受懲罰」的模式,讓她在心中若有似無地感受到「生為女身彷彿是項原罪」的錯覺。
伴侶被灌輸的觀念中,除了女生應該成為人中之鳳外,她也從媽媽口中接收到了家族對添丁的渴望:
「就是因為你是女生,生出來的那一天爸爸看到你就去喝酒、阿嬤也搭車回去鄉下了。」、「因為我只生女生,所以親戚都看不起我。」
這些想法、言語與情緒,在她的童年裡反覆地出現。她瞳孔映出的是家人失望的表情,留下不知如何是好、無法自處的自己。如果自己是男生,是不是就會讓家族開心?是不是就能夠符合大家的期待?自己的存在是不是就能得到認可,不需要再靠成績博得媽媽的歡心?
「如果我是男生的話,那就好了。」這句話,就像是絕處逢生時的指引,在伴侶心中成了一切的解套方法。
二、我眼中的「性別不認同」感 性別認同(英語:Gender identity)是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個人感覺。
我是如何看待伴侶對性別的不認同感呢?從日常的生活中,我將觀察與想法歸整出了3點:
〈1〉伴侶想當男生或是女生,我個人其實沒有太多的聯想。
這並不是不在乎她的感受,只是之於我而言,一個人能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貌,那將會是很棒的事情,再加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個體性面向,我尊重伴侶想更靠近她心中完美樣貌的想法。
〈2〉正因為是她,性別樣貌早已失去對關係的影響。
因為她是她,此時此刻與我生命有所交疊的她,這份連結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生理或心理性別上的分類,扎實地貫穿在我們的生命意義裡。此時談到性別對關係的影響,就像在談「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一樣無足輕重。
〈3〉將伴侶「想當男生」的念頭看成是一道救贖之光。
長期地傾聽伴侶的描述,也曾聽見她在情緒高漲時(最無法修飾言語的時刻)脫口而出的語意,不難發現在她感到挫敗時,偶爾會提起自己想要當男生這件事。
挫敗經驗會讓人無意識地抓緊過往挫敗出現時,曾牢牢攥緊的信念,這很容易被理解。伴侶在這樣的時刻,腦中湧現千絲萬縷的記憶、纏繞不清的感受與無意識的反應,此時她的信念只剩「如果我是男生就好了」。而我會將伴侶的這個念頭,當成是一片從過往枷鎖中解脫的浮木,這些從不需要被評論。
三、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每當伴侶因為性別認同障礙而引發一連串的不適應時,會出現大震盪的情緒起伏、自我攻擊與否定、質疑自己的存在意義,甚至認為自己重新投胎比較快。被籠罩在心智噪音之中的伴侶,像是腦中發動了毀滅級的大戰,只能任由其對自我的惡意批評。她也因此經歷了一場束手無策、節節敗退的心靈暗夜。
此時的我會安靜地在她身旁陪伴,並依當下的情況給出適當的回應。例如:
我會專注地聽完。在她說話的時候不打岔、不否認她的想法,只是將注意力全然地放在傾聽伴侶的立場與想法上。
我只會先確認她的身體狀況,有時候情緒起伏太劇烈,會出現顫抖、僵硬、喘不過氣的生理狀態。最後會問她我能不能在旁邊?或是希望自己獨自靜一靜?
我會表達「我在這裡,不用害怕」。靜靜地等她主動開口,不會再多灌輸「自認為」對她有益的話。有時候擁抱比語言更能夠傳遞善意與關懷。
我會主動表達「我就在附近,隨時可以找我。」信任她需要時間跟空間與自己腦中的聲音對話。我也會在遠離她身邊前,告訴她我約半小時後會再來看看她。
在日常生活中,我會連結具有正面意義的事件,適時表達我覺得她現在的模樣就已經很棒了。
例:告訴伴侶還好你是女生,所以我們可以一起進女生浴池泡澡。
例:向伴侶表達感謝,因為她的陪伴入場,而得到的安全感。
例:還好我們都是女生,很多衣服可以共穿耶!
日常的肯定並不是為了說服伴侶當女生或男生比較好,而是單純地肯定她本身的存在。足夠好的她,不需要再透過任何形式的變動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
總結
不知道你身邊是否也有「不認同自我性別」的親友呢?當他們傾訴時,你通常都如何應對呢?歡迎留言跟閒人分享唷!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方法不能一式套用,在此僅提供需要的陪伴者一點靈感,以下是我整理出的關鍵重點:
- 狀態發生時
- 專注傾聽
- 不給建議、不批判想法
- 確認身體狀態是否安好
- 表達陪伴的善意與關懷
- 有時候擁抱比言語更能支持對方
- 日常生活中
- 分享自己的想法
- 表達自己的感謝
- 說出自己的喜悅
雖然性別認同障礙困擾著伴侶,但之於我而言,不論她最終想要成為男生或女生,一切都很好。我認為,我們共同創造的生命意義早已超越了性別的框架。
一個沒有心理諮商背景的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小記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陪伴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追蹤專題👉🏻「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