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you proud of being Taiwanese?-擔任學伴體驗與心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學期擔任了學校的學伴,配對到一位來自弗萊堡教育大學(Pädagogische Hochschule Freiburg)的女生,Linda。
本來其實很沒自信的,畢竟自己英文口說不怎麼好。但在這段時間的相處中,我對於德國文化有越來越多了解,英文口說進步不少外,我也敢跟她一起練德文。
截圖自Google Map。弗萊堡教育大學位在德國西南部。

學伴申請

本來就一直想要練習自己的英語口說能力,也想認識外國朋友,申請表我也非常老實地向學校表明自己的動機。當時我還沒考過多益,但還是不想為此錯失機會,所以我申請的是不需要語言證明的生活學伴,也表明已經報名多益場次。
寫申請表時我還不曾去過語言交換,但到了二階面試時,我已經和在語言交換認識的朋友一起出去玩了,也和老師分享我和他們的互動交流。面試的老師詢問我想給與國際學伴什麼樣的幫助,我表示自己希望可以帶學伴去體驗台灣食物和一些我自己的興趣。

不同的英語教育

剛見到Linda的前幾次,我連話都說不好,不過Linda也非常有耐心而且貼心地要我慢慢說。聽了她這句話我也比較沒那麼緊張,可以慢慢地和她表達我的想法。
我講得比較順後,她也有給我一些反饋,認為我的英文還不錯,但為什麼不敢講?她本來猜測是比較害羞的關係。她會這樣猜測也不是沒道理,她入宿時我也見過她的室友,是一個非常活潑外向的學妹,Trista。Trista雖然英文不好,但她非常努力地以一個個的單詞和Linda溝通。
我和她解釋,個性是一個原因,但多數台灣人不敢講是因為台灣沒有提供良好的英語口說環境,而且英文課也都是以中文授課,多注重在閱讀和聽力,而沒有口說。這點Linda也深有感受,因為我們學校的兒英系上課也是使用中文,所以除了老師唸課文的時間以外,她一概聽不懂。她一下課就把該堂課退掉了。兒英系相當排外,本來我只知道很多老師不收外系學生,但在協助Linda選課的過程中,我才知道他們連外籍生都不收。因此我們學校的交換生通常只得上修全英文授課的碩士課程。
德國和英文都屬於印歐語系,很多單字其實滿相似的,Linda自己也表示她認為學英文對德國人來說,並不困難。不過還是有一些麻煩的地方,有時會有搞混的情況。他們的英文課比我們還晚開始,但強制要求全英文上課,討論時間老師也會巡堂確認學生是否使用英文溝通。
我在陪她買SIM卡時,電信業者也是透過我和Linda溝通,完全不願意嘗試用英文溝通;陪她到銀行開戶時,接待人員也使用中文。我還有一位美國朋友,已經來台灣兩年了,每次跟店家說中文都會得到一句:「你的中文很好。」而店家完全不想使用英文溝通。
其實我自己在和另一位中文很好的德國女生講話時,一開始也會用英文,但只要我開始講得不順、不知道如何表達,我也會偷吃步開始講中文,不同於和Linda溝通時的努力用外語解釋。
除了沒有環境之外,我自己認為另一個原因台灣的教育很容易讓學生沒自信,不論是學校或家庭。

文化自信/國族認同

不敢驕傲的德國人

有一次我給Linda看一則有一次我給Linda看一則Hook的【和德國人單挑德國史】,但我主要是詢問她關於賀少俠在影片四分鐘左右的地方提到:「其實很多德國人不太敢對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她的回答也和賀少俠差不多,因為學校的歷史教育,讓德國的年輕人認識到兩次大戰期間德國所做的錯事,導致德國人並不以身為德國人為傲。當然,他們也不會否認自己是德國人。
截圖自YouTube
我自己也曾偶然查到資料,發現德國非常致力於轉型正義,2016年審判了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警衛。看到時還是很不可思議的,畢竟高中公民學過追溯期的概念,沒想到在二戰結束70多年竟還有相關審判,都不知道該同情家屬還是該受審者。

將驕傲建立在他人認同的台灣人

Linda也反問我,台灣人是否為自己感到驕傲。我遲疑了一下,腦袋中突然浮現過去看過的很多YouTube影片,凡是講述「台灣人好棒棒」、「台灣風景很美」或是「台灣很多美食」諸如此類的影片,都會獲得好評,甚至會上新聞。於是我回答她,我認為台灣人的驕傲是建立在外國人的讚美上。
這讓我想到周芬伶的一句話:「沒有主體性才喜歡被觀看。」

勇於嘗試

要說我對Linda的印象就是非常獨立的女生。見面的第一天,她獨自拖著超級無敵重的行李,我想幫忙她也只是笑笑地說她可以自己來。只有在搬行李到宿舍五樓時,她才沒有拒絕我和朋友幫她提行李前端以免撞到樓梯。進宿舍後她也不讓我們以及室友幫忙清理床位,只跟室友借了抹布就自己打掃起來。當然我們還是有幫她,畢竟四個人看著她打掃時在過意不去。
她很喜歡台灣的食物,例如我帶她嘗試過豬頭皮、鴨血、牛肉麵、豆花和麵線等等,還請她和她室友吃咔哩咔哩,她都很喜歡。她的兩個台灣室友也帶著她們其他四個交換生去很多地方玩,吃了臭豆腐。
不過,我認為她在台灣可以這麼快樂、喜歡台灣文化和食物,是因為她並沒有抱持太多偏見。如果她先入為主覺得臭豆腐、鴨血和豬頭皮很噁,那也許就不能這麼適應、融入台灣。

心得

我認為這次參與學伴計劃對我最大的幫助在於我敢開口說英文。過去面對外國人只敢說一些簡單到不行的自我介紹,之後若要談論更多話題,我大概只會「oh」、「um」等等表達我有在聽但不確定有沒有聽懂的狀聲詞。和Linda相處過程中除了強迫自己說英文,我甚至會跟她分享最近自學德文的進度,也簡單地用德文和她聊天,讓我不必再害怕講外語。
Linda也會和我分享她注意到的文化不同,目前都沒有到衝擊的地步,例如台灣步調很慢,不論和室友或是和我吃飯,我們都比她還慢。排隊也讓她困擾,因為在德國,生活步調快得根本沒人想、也不會出現排隊的狀況。德國時常可見機場那種自動人行道(Moving walks)。
個人的差異也是存在的。過去我在德國文化課堂上學到德國人很愛喝啤酒,但Linda卻不喜歡。我和其它德國學生聊到時,他們也很驚奇地說:「She is quite strange German.」上述的賀少俠也因為對麥過敏的關係,並不能喝啤酒。
在申請前,我一直擔心自己的口說能力以及高三只得到C的英聽,會讓我和學伴溝通不良。誠然,我英文確實仍有大量的進步空間,但只有勇敢踏出舒適圈、勇敢開口,才能更進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月報名了小羊老師的「問題解決實戰班」,並在九月第一週開始上課。我希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思辨訓練、企劃撰寫,也期待可以認識很多mentor和生活圈以外的新朋友。 在教材包裹中,老師送了我們兩把扇子,其中一把的雙面分別是勾與叉,可以即時透過鏡頭直觀地進行表決;另一把則分別為贊同與舉手,為自己爭取發言權,
我花了好大的力氣與好多時間才原諒自己,並放下的過去。
曾經,我很討厭穿裙子。
對於中國文學史上,詞體的興衰與流變,做出簡單的介紹。
七月報名了小羊老師的「問題解決實戰班」,並在九月第一週開始上課。我希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思辨訓練、企劃撰寫,也期待可以認識很多mentor和生活圈以外的新朋友。 在教材包裹中,老師送了我們兩把扇子,其中一把的雙面分別是勾與叉,可以即時透過鏡頭直觀地進行表決;另一把則分別為贊同與舉手,為自己爭取發言權,
我花了好大的力氣與好多時間才原諒自己,並放下的過去。
曾經,我很討厭穿裙子。
對於中國文學史上,詞體的興衰與流變,做出簡單的介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你希望自己敢於什麼呢?你會怎麼接龍呢? Dare to dream, dare to believe, dare to love, dare to be loved, dare to be who you are, dare to be different, or dare to accept t
Thumbnail
此題筆者基本上是持反對的意見,理由如下:(1)專業+語言能力的雙重障礙,因此(2)成績表現可能會不盡理想。慘一點,就是(3)被當甚、至退學,一無所有回台灣從頭再來。若選英語學程,則要留意(4)不講德文,未來能否順利就業?以上都是預測最糟的狀況,以期讀者不要在不清楚風險的狀況下,就把兒女推入留學火坑。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很多莘莘學子的夢想可能就是去外商工作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我很確信我不要去台廠 尤其是在去過某MXK實習過之後更是篤定 雖然英文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但只要有人聽到我在外商 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英文要多好啊?」「有什麼要求嗎」「多益要幾分?」 其實分數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人的問題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和一位德國同學的異國交流經歷,並探討了在英文溝通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作者在經歷中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認知,透過對話和交流,體驗到了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同時,文章還提出了與外國同學交流的幾個建議,以及對自身成長的一些體悟。
最近有位他校外籍研究生來尋求合作的協助。原本對她的印象是人是聰慧的,英語程度還不錯,到台灣也有被要求修中文,並考試通過。上學期proposal 也已經通過。 可能是下學期比較急了,她想找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只要做一節課的實驗,再分析當天實驗的資料就可以了。(這論文也挺輕鬆的)
Thumbnail
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是個很不擅長交朋友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是人緣糟糕透頂的小孩。由於經常轉學的緣故,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導致我在這方面非常笨拙而不拿手。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Thumbnail
你希望自己敢於什麼呢?你會怎麼接龍呢? Dare to dream, dare to believe, dare to love, dare to be loved, dare to be who you are, dare to be different, or dare to accept t
Thumbnail
此題筆者基本上是持反對的意見,理由如下:(1)專業+語言能力的雙重障礙,因此(2)成績表現可能會不盡理想。慘一點,就是(3)被當甚、至退學,一無所有回台灣從頭再來。若選英語學程,則要留意(4)不講德文,未來能否順利就業?以上都是預測最糟的狀況,以期讀者不要在不清楚風險的狀況下,就把兒女推入留學火坑。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很多莘莘學子的夢想可能就是去外商工作 至少當時的我是這樣,我很確信我不要去台廠 尤其是在去過某MXK實習過之後更是篤定 雖然英文對我而言從來不是問題 但只要有人聽到我在外商 很多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英文要多好啊?」「有什麼要求嗎」「多益要幾分?」 其實分數一直以來都不是台灣人的問題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和一位德國同學的異國交流經歷,並探討了在英文溝通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作者在經歷中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認知,透過對話和交流,體驗到了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同時,文章還提出了與外國同學交流的幾個建議,以及對自身成長的一些體悟。
最近有位他校外籍研究生來尋求合作的協助。原本對她的印象是人是聰慧的,英語程度還不錯,到台灣也有被要求修中文,並考試通過。上學期proposal 也已經通過。 可能是下學期比較急了,她想找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只要做一節課的實驗,再分析當天實驗的資料就可以了。(這論文也挺輕鬆的)
Thumbnail
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是個很不擅長交朋友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是人緣糟糕透頂的小孩。由於經常轉學的緣故,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導致我在這方面非常笨拙而不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