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停止身為父母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心理上和孩子拉開一點點距離,像在欣賞任何美好事物一樣的看待他們,感受每個生命那獨一無二的姿態,我發覺我對他們的愛,回歸到最初的純粹。
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讀到 Shannon 寫的文章《寫在計畫推出之後:我如何面對自己的期待成空?》,她敘說自己期待落空的心路歷程,從逃避、自欺欺人,到怨懟低落,再到真正的接受,過程宛如淋過一場暴雨,而最終總是會雨停。
看著她的文字,我好像看到以往的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連串的期待落空,期待她睡過夜,期待她會配合我設定好的日常作息,期待她完美跟從我內心的發展時程表,然而孩子不是一具機械,她也擁有自主性,是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怎麼可能會完全依循他人的意願成長呢?當時還看不透這一切的我就這樣困在育兒的黑暗中看不見曙光,常常想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有什麼教養的技巧是我沒參考到的嗎?為什麼都努力到筋疲力盡了還是不盡人意?我厭惡自己,怨恨生活,每天都在和自己對抗拉扯,真的很不快樂。
不快樂的生活特別耗費能量,我真的太累了,累到我終於只能不管不顧地放手躺平,接著我發現,生活仍然有它的步調向前滾動,我以往的干涉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影響,我求的本就不是我的,更不存在所謂的完美。
我只是太焦慮了啊,做父母的總是焦慮於孩子成長的起跑線,焦慮於社會的眼光,焦慮於自身的執念,而忽略了孩子的主體性和獨特性,簡單來說,就是我管太多、撈過界了呀~
此時才真正感受並理解「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老話,於是我決定多在乎自己一點,重拾寫作、運動或學習新事物,在心理上和孩子拉開一點點距離,像在欣賞任何美好事物一樣的看待他們,感受每個生命那獨一無二的姿態,我發覺我對他們的愛,回歸到最初的純粹。
就像 Shannon 文章裡說的「當我們終於學會信任,學會放下苦苦追求卻仍然無法如願的外在事物,也許會重新想起,我們想要的一切,其實自己早就有了——那些愛、滿足、平靜和喜悅,本來就存在於我們之中。」
avatar-img
24會員
101內容數
從全職媽媽的角色出發,閱覽世界的生活觀察。舉凡教育、社會、文化和個人體悟都是美好的寫作題材。目前暫居在美國聖地牙哥,感受台美之間的生活與教養差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un 王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兒子總是拒絕交涉,老是嚷嚷著「我說要就是要!」,絲毫不容讓步。
他哭得很令人心疼,還顫抖怒斥讓他受傷的小朋友,完全一副被傷口和疼痛嚇到的模樣。
全職媽媽就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會成為家庭主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雖然勞心勞力又社會地位低下,可是到了孩子三五歲的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以往大量陪伴所帶來的回饋。
女兒衝進人群中時,我心底一陣慌張,頓時不知該如何行動。
十月下旬我到新埔鎮立圖書館去當說故事的志工老師,這個活動早在月初重陽節就該舉行了,後來因為諸多原因被延到這天。我準備的主題是阿公阿嬤的秘密回憶,我想告訴小朋友的是,阿公阿嬤身上都有很多你還不知道的故事和回憶,希望活動結束後,他們可以回去請阿公阿嬤分享回憶和故事。
兒子總是拒絕交涉,老是嚷嚷著「我說要就是要!」,絲毫不容讓步。
他哭得很令人心疼,還顫抖怒斥讓他受傷的小朋友,完全一副被傷口和疼痛嚇到的模樣。
全職媽媽就是一份正式的工作。 會成為家庭主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雖然勞心勞力又社會地位低下,可是到了孩子三五歲的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以往大量陪伴所帶來的回饋。
女兒衝進人群中時,我心底一陣慌張,頓時不知該如何行動。
十月下旬我到新埔鎮立圖書館去當說故事的志工老師,這個活動早在月初重陽節就該舉行了,後來因為諸多原因被延到這天。我準備的主題是阿公阿嬤的秘密回憶,我想告訴小朋友的是,阿公阿嬤身上都有很多你還不知道的故事和回憶,希望活動結束後,他們可以回去請阿公阿嬤分享回憶和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去了一趟商場經過母嬰店的時候百感交集,那是我內心渴望但又害怕的面向。我想靠近孩子,但又害怕自己與孩子處不來。我渴望有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早日在地球相見,可我現在感受到的全是恐懼、我童年的恐懼,那個我靠近不了自己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