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見桌上放著買一陣子的書,就拿起來翻了翻,記得當時買的原因是因為近年社工也在開始重視創傷知情,打算買來看看還可以如何運用在陪伴工作上。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作者以強化大腦方式,重新學習情緒的調節,以不批判、不咎責的反思模式,重建新的大腦連線反應,緩和童年逆境的痛苦經驗,化解痛苦的核心。
我覺得這本書蠻值得閱讀,它是一本工具書,裏頭有幾個以「培育心像」(nurturing imagery)具體步驟的修復練習,很清晰也很明確,覺得可以用來練習療癒自己或是用在陪伴服務對象的上。當然書中提到每一種修復練習並不一定都適合你…西方心理學是一種觀點,並不是唯一的觀點或最好的方法,世界上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文化、每種文化都有不同對於療癒的方法,你可以就選擇適合你的練習、或是把這些練習調整成你喜歡的方法」。我對於書中的一些練習還蠻有共鳴的,與正念、冥想、NLP的中正狀態很相似,從身體覺察開始,穩定情緒與情緒釋放及生活強健大腦。
關於童年的毒性壓力、創傷記憶、依附關係、羞恥感等,創傷對大腦和行為的影響。
所有的痛苦、羞愧都來自你的童年。我會很喜歡作者以發展的觀點-依附理論來詮釋創傷與自己的理念相符,談及早期生命經驗與照顧者互動(毒性教條與壓力)對孩子的(大腦、情緒)造成的影響,進而造成羞恥感,可以回想一下來自自己家庭有哪些毒信教條與壓力,形成了基膜或是內在運作模式,影響著你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看法,面對壓力事件自動化反應的戰、逃、逃、僵。
每個人成長經驗或多或少都有來自父母、大人的回應多事是疏忽、批評吧、指責吧、嫌棄,甚至攻擊等,即毒性壓力,使我們小時候內在需求(存在感、信任感、肯定感、成就感等)一直未被滿足而感到失落,進而在你的內在形成了內在運作模式,即所謂的信念或命運,不斷的討愛、討認同等,讓你持續到了成人只要遇到壓力環境就會刺激就反應(無意識),造成各種潛意識的影響。
有意識、刻意的練習修復
就像作者提到需要有意識的、刻意的練習去修復它,覺察羞恥感將其外化,並呼喚心像(好的媽媽或是他人)讓自己可以安撫自己做自我增強,用類似正念、NLP的方式在認知、潛意識中加上身體反應,將情感經驗重新解讀,很像回到當時場景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接納不好的自己,把自己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