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修行者和常人的區別,在於面對外界和內心時所產生的心念差異。
當有人違反規定,比如闖紅燈,我們往往希望他們受到合理的懲罰,以糾正他們的錯誤。當有人突然罵你一句話時,你可能會感到意外,然後選擇大聲反擊,引發沖突,或者選擇無視而離開,不再繼續爭論。當你用心為喜歡的人買她愛喝的飲料,花費了一小時的時間,然後將它拿到她面前,她冷眼相對,說了一句讓你不舒服的話,你可能會受到傷害,於是你決定冷戰直到她道歉,或者你選擇用言語或行為傷害她,讓她感受到你的痛苦。
這些情況都是常人對外在環境的反應。他們先有感受,然後產生念頭,念頭造成詮釋,詮釋導致言語或行為,言行又會加強原有的感受,形成一個相互滋長的循環。這種循環很容易促成新的循環,無限向外擴張,這些循環所發出的影響往往會導致人們走上錯誤的路,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複雜而困難,甚至失去最初的純真和單純,變得老練而世故。
譬如說,有一次你在公司被老闆訓斥,回到家裡將滿腔的憤恨與不滿發洩在妻女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司的虐待讓你變得更加厭惡自己,你的言行也妻女疏離你,你對自己感到極度憎惡,開始沉迷於酗酒,甚至對家人施暴。最終,你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最終入獄服刑。
修行者並非鐵石心腸之輩,他們跟普通人一樣有情感,但常常只停留在感受或念頭的層面,不會再有言語或行動,更不會形成循環。他們的內心平靜,感受和念頭迅速生滅於當下,不會停留或附著。
當修行者設定了人生目標,並達成之後,不會有任何猶豫。他們或許會因為他人而調整方式,但不會因為任何狀況而動搖內心。
有一個國外實驗,與大腦和正念相關,十五位受測者躺在掃描儀中,實驗要求他們在右小腿上放置一個小金屬板,當板子的溫度從體溫變為灼熱的高溫時,測試者需評價疼痛的程度和不適感。
這些受測者在初步測試後,進行了四天的正念冥想練習。他們每天冥想二十分鐘,感受呼吸變化,注意思想、圖像和記憶的出現,但不牽涉任何情感參與。
練習結束後,他們再次接受測試。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受測者的反饋,當他們在經歷疼痛刺激期間進行正念練習時,能夠將疼痛的不適感減少百分之五十七,強度減少百分之四十。
長期修行的人,平日裡就處於靜心狀態中。他們能像普通人一樣完整地接受所有感受,但情感強度比較低且生滅迅速,自然不會被情緒所左右,也不易受疾病所影響。
修行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成就,關鍵在於不執著,任由感受自由地生滅,不刻意地扔薪丟柴去助旺火勢。即使是令人不快或畏懼的痛感,只要不在意,便不會被其所困擾。當疼痛消失時,念頭、詮釋和言行也會瞬間停止。
當一個人不再執著,便不再有分別,不在乎你我之間的區別,不在意對錯是非。如此,萬物萬象皆能在沒有執念的心裡自由地流動。那一刻,他是眾生,眾生是他,並無區別。
當所有的情感都能流入你的心,同時也能沒有阻礙地離開,你已經走近解脫之門。
avatar-img
31會員
228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行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謂觀想,即是合攏雙眼,不觀不想,任由身在虛空,用心感受,如此一切該發生之事皆會發生,一切心念將有問必答。
身而為人,永遠無法徹底理解另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同懸浮的微塵隨風浮沈,偶然貼近,又隨即疏離,始終沒有觸及的一日。
生與死,是人生大事,所有問題依它而生,所有解答亦指向它。
凡是向外尋求,皆為執著。 所謂解脫之人,本就不該有任何執著與分別,更別說執於外物。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從家庭的愛與紛爭,職涯的人事與抉擇,情人的爭吵與憤恨,生活裡的瑣碎小事,令人抬不起頭的貧窮,足以讓生命脫軌的疾病與打擊,甚至老去的年華和易逝的健康,無一不再展現人生苦難的本質。
所謂觀想,即是合攏雙眼,不觀不想,任由身在虛空,用心感受,如此一切該發生之事皆會發生,一切心念將有問必答。
身而為人,永遠無法徹底理解另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如同懸浮的微塵隨風浮沈,偶然貼近,又隨即疏離,始終沒有觸及的一日。
生與死,是人生大事,所有問題依它而生,所有解答亦指向它。
凡是向外尋求,皆為執著。 所謂解脫之人,本就不該有任何執著與分別,更別說執於外物。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從家庭的愛與紛爭,職涯的人事與抉擇,情人的爭吵與憤恨,生活裡的瑣碎小事,令人抬不起頭的貧窮,足以讓生命脫軌的疾病與打擊,甚至老去的年華和易逝的健康,無一不再展現人生苦難的本質。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身心靈和宗教的教導常常令人感到振奮,但如何將這些正面能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卻是許多人忽略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在教師面前能量滿滿,卻在生活中難以保持,以及如何突破舒適圈,將身心靈的理念實踐於生活。透過改變生活模式和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實挑戰,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身心靈和宗教的教導常常令人感到振奮,但如何將這些正面能量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卻是許多人忽略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在教師面前能量滿滿,卻在生活中難以保持,以及如何突破舒適圈,將身心靈的理念實踐於生活。透過改變生活模式和心態,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現實挑戰,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1.情緒隨個人慾望而起舞,唯有嚴持淨戒能使令平和。 Emotions arise in tune with each person's desire,only with strict observation of pure can make one peaceful. 2.心一散亂,魔即趁入。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因別人一句話而生煩惱心,或是別人一句不好聽的無心話造成我們的心受傷。老智者說,我們可以原諒一個因為無心之言而傷害人的人,卻不能原諒一個自願被別人傷害的人。這中間的差別是我們這顆心的自主性,心不堪承載他人的三言兩語,又怎堪承受更大的人生重擊。 有一位先生,教官退休,年輕時就對坐禪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