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公主病」後,如何應對服藥初期的轉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即使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不代表可以馬上進入狀況。用藥以後,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有顯著的變化。剛開始用藥的時候,藥物的作用幾乎讓我處於昏昏沈沈的狀態,並早早就寢。不僅如此,吃藥以後,自己彷彿有厭食症,因為原本習慣或喜歡吃的食物,都不想吃。加上每天的用藥,都在提醒自己,「你跟以前不同,很大的不同」,真的很不適應。但才剛開始,就告訴自己調整,如同母親所說:「藥像營養品,我們的身體缺少什麼,而需要補充。吃糖而已,別擔心!」
為了調整失衡的身體,嘗試自己從未有過的生活作息,運動、曬太陽和以前鮮少主動攝取的營養,比如奇異果或優格(並非強迫自己而是自然而然的體質轉變,會在「突然有天不吃肉是可能的嗎?有可能,因為疾病和藥物對體質轉變的影響。」)。面對改變帶來的不舒服,一次次地告訴自己,破關斬將不是容易的事,但這個過程卻是壓抑情緒,累積負面的能量,最終仍是來到承受不住的時刻。
每每回診總是忐忑不安,一進診間,醫生帶著怒氣問我:「為什麼指數又飆升?你是不是沒有按時吃藥?你是不是熬夜?」在走出門診的一刻,情緒崩潰,因為這些我都沒有做,想問天:「為什麼?為什麼我已經這麼努力還是不行?」完完全全打破「努力可以改變病況」的觀點,那我該怎麼辦?
離開醫院以後,騎著摩托車沒有方向的走,找了知名的陽春麵店,接著騎到海邊,仍是毫無頭緒。內心的吶喊是:「該怎麼辦?」直到晚上所有情緒在家人的關心下爆發,整整哭了兩個小時。隔天睡醒就清楚了解一件事,「稍微有年紀,這樣哭真的無法承受,眼腫氣喘,身體累。」有找到應對的策略嗎?沒有,因為自己和家人都是第一次面對,難免束手無策。
有人問該怎麼辦?消極面對。反正做什麼都沒有用,那就什麼都不做,等著醫生宣判或靜靜等待死亡。整天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餓了隨便吃,就這樣循環了三天,身體仍處於不適、差不多心死般地絕望。無所事事的我,坐著並閉著眼睛曬曬冬日的朝陽,暖暖地光照在臉上,突然脫口而出:「活著真好!」我嚇到了,明明前幾天還嚷嚷生死議題,怎麼會說出完全相反的論調。
「我怎麼了?吃錯藥嗎?被雷打到嗎?」並沒有,學術訓練告訴自己先別下結論,而是觀察和紀錄自身的狀態。面對疾病未知的情況,自己無法控制和應對,確實無法不焦慮。但焦慮對病情有幫助嗎?沒有,甚至還會加重病情。那要怎麼安頓自己的心呢?當時採取的方式是,重新建立生活規律,與疾病共存。這是什麼意思?
與疾病共存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經歷身心不舒服和調整的過渡時期。主要的策略包含「觀察自己的狀態建立適合的作息、以正向語言看待疾病的改變、盡量專注在自己喜歡和有興趣的事情、持續健康的運動生活」四項。但要提醒自己的是,並非調整後就高枕無憂,而是像遊戲關卡,得一關一關過。
一、觀察自己的狀況建立適合的作息
比方說醫生告訴我別熬夜。然而,「熬夜」的定義會因人而言,對我而言是超過晚上11點。但疾病後,是晚上9點半。該睡覺就不要硬撐。又或是「沒有坐著,長時間躺著」代表「偷懶、不認真」,因此,不管身體如何,總是硬撐。但疾病後,該做事做事,該休息休息,以自己舒服為主。
二、以正向語言看待疾病後的改變
事情都有一體兩面,當決定「笑一天」就必須學習這樣技能。舉例而言,面對藥物的副作用之一,食慾不振。我們可以挑挑揀揀,這不吃,那不吃,告訴自己「我很悲慘」,已經不能吃喜歡的麻辣和炸物,連僅有選項的食物都吃不下,活著太辛苦了。但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天啊!天啊!我的身體變成老饕,不好吃的不吃,那就嘗試新料理,說不定可以找到最愛。」
三、專注在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情
曾檢索過「公主病」的資料嗎?可以發現內容大部分的資訊會造成自己的焦慮和恐懼,舉例而言,資料內容多說明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對於身體或壽命的損害,或者身體可能出現的不適。如果我們正處於焦慮狀態,請停止這些資訊搜索。為什麼?因為我們搜尋資料的目的是幫助自己,但資料卻造成莫名的恐慌,不如不看,丟掉。慢慢轉向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畫禪繞圖、打毛線或學習新知等,可同時得到成就感和摒除不必要的雜念,給自己向前走的動力。
四、持續健康的運動生活
我們必須先釐清統計的「相關」和「因果」的意思,請問「運動」和「健康」是「相關」(即運動可以減少生病的機會),還是「因果」(即只要運動就不會生病)?答案很明顯是「相關」。雖然之前的運動並沒有讓指數下降,而萌生「不運動」的想法,因為當時的自己認為「運動和健康是因果關係」。但事後站在「相關」的立場,運動時可以摒除雜念,流汗讓心情變好,可減少因為疾病衍生的「焦慮或憂鬱」等疾病問題,對自己好!那幹嘛不做呢?
上述建議僅提供參考,畢竟相同的疾病仍存在高異質性。有趣的是,醫生說「適當的飲食/睡眠/運動」。但什麼叫「適當」?醫生沒說,因為會因人而異。該怎麼辦呢?以「運動」為例,從最基本的走平地開始,可使用計步器或手機,從每次100、500、1000步,慢慢嘗試「適合自己的步數」。目前的經驗是,2500步時,身體微微發熱、腳發出「累」的訊號,以及手放在嘴巴前呼ㄧ口氣,感覺溫度變高(這需要觀察自己在舒服和不舒服的差異),就必須休息。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下圖是伊朗亞茲德的瑣羅亞斯德神廟(Zoroastrian Fire Temple of Yazd),內有燃燒千年的聖火。以前不滅靠「索羅亞斯德教」(我們熟悉的「拜火教」)的守火者,現在則是四周設置天然氣的管線。不滅的火指引暫時迷失方向的我們,跟著光走,慢慢會找到安放人生的路徑。
目前「公主病」多是「醫生說」或「預防疾病說」,而沒有診斷後的「相處說」。作者以病患的身分和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分享治療過程的點滴和因應策略。雖然沒有辦法適用所有情況,但希望給大家另一種思考方向,讓我們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能在兩個禮拜內接受具衝擊性的疾病標籤?電視劇明明都極具張力地表演:「為什麼是我?老天爺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這樣對我?」或搜尋關鍵詞「身心障礙兒童家長心理調適歷程」,似乎都需要經過長時間沉澱。這不是偶然,需要運氣和學習,當時支撐自己的有五個重要因素: 一、家人的體諒與陪伴,例如:在確診後情緒
以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與「快狠準」的工作思維不同,等於「換個腦袋」)看待「親身體驗」疾病後生活的大小事,遂將系列主題定名為「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每篇文章都有笑有淚,並結合實務與理論,讓我們一起換個腦袋吧!
為什麼能在兩個禮拜內接受具衝擊性的疾病標籤?電視劇明明都極具張力地表演:「為什麼是我?老天爺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這樣對我?」或搜尋關鍵詞「身心障礙兒童家長心理調適歷程」,似乎都需要經過長時間沉澱。這不是偶然,需要運氣和學習,當時支撐自己的有五個重要因素: 一、家人的體諒與陪伴,例如:在確診後情緒
以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與「快狠準」的工作思維不同,等於「換個腦袋」)看待「親身體驗」疾病後生活的大小事,遂將系列主題定名為「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每篇文章都有笑有淚,並結合實務與理論,讓我們一起換個腦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到清邁後我開始乖乖吃藥,那些醫生說不能吃的東西我一律不碰;L不准我太累,不准我做太多家事、不准我太吹毛求疵,一切過得去就好。此外我注意自己的作息,我調整自己的情緒,我開始努力運動,我查了很多很多可以變好的方法,我都照著做。可是…可是,可是為什麼一個多月了什麼都沒變好!那些該死的症狀怎麼都還在!
Thumbnail
我的生活型態已經無法隨心所欲。我必須配合身體的狀況決定今天能做什麼活動。暈眩、噁心、全身無力是每天的事情。 我也感到惱怒,可惜這並不能解決問題。我的確不太好,但也就是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對生命並無危險。 因為身體狀況,我也開始覺得世界的活動慢慢和我無關。我改變不了,甚至我不太關心。原來能讓我開心
Thumbnail
我是一個有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患者。 在病發時,就像常人所理解的,會有痛苦、大哭、想自我了斷的念頭等等狀況出現,那是沒生過病的人無法體會的、地獄般的感受。 自己斷藥的那段期間 因吃藥胖了20公斤,對於一個女大學生來講是多麽嚴重的酷刑。雖然我表面不在意,但在台灣審美下,看到別的
Thumbnail
作為我來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講講剛才發生的事情好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 事情原因 我是一名大三生,目前患有憂鬱症兩年半,持續服藥當中。但身為還年輕的女生,很不能接受自己在服藥後胖了將近20公斤,於是在上個月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康復時,自己果斷做出了停藥的決定。顯然,這判斷是錯誤的。(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Thumbnail
今年的情緒狀況已比當初剛開始看身心科時恢復許多 最近還會懷疑自己的身心狀況是不是真的有好轉?還是只是幻象? 去年開始一直有想減藥的念頭,因為藥物增胖讓我很困擾 但醫生始終不讓我減那顆會影響內分泌的藥... 歷經過自行停藥的黑暗期,我只能安慰自己繼續吃下去 每一次回診時我都會跟醫生提到這個狀
基本上,第一次的調藥,是新增加午餐一顆顛通,一週後發現不夠力,才有換掉的早上安立復。 我想,順利的話,就能固定服用安立復了。 其實,我真正氣的,是我母親自己做醫生的部分。 因為,我認為我又不趕,行動力慢只是小事,有必要放大嗎? 還說我裝瘋賣傻!問題是,我無法安坐,能算裝瘋賣傻嗎? 況且,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到清邁後我開始乖乖吃藥,那些醫生說不能吃的東西我一律不碰;L不准我太累,不准我做太多家事、不准我太吹毛求疵,一切過得去就好。此外我注意自己的作息,我調整自己的情緒,我開始努力運動,我查了很多很多可以變好的方法,我都照著做。可是…可是,可是為什麼一個多月了什麼都沒變好!那些該死的症狀怎麼都還在!
Thumbnail
我的生活型態已經無法隨心所欲。我必須配合身體的狀況決定今天能做什麼活動。暈眩、噁心、全身無力是每天的事情。 我也感到惱怒,可惜這並不能解決問題。我的確不太好,但也就是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對生命並無危險。 因為身體狀況,我也開始覺得世界的活動慢慢和我無關。我改變不了,甚至我不太關心。原來能讓我開心
Thumbnail
我是一個有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患者。 在病發時,就像常人所理解的,會有痛苦、大哭、想自我了斷的念頭等等狀況出現,那是沒生過病的人無法體會的、地獄般的感受。 自己斷藥的那段期間 因吃藥胖了20公斤,對於一個女大學生來講是多麽嚴重的酷刑。雖然我表面不在意,但在台灣審美下,看到別的
Thumbnail
作為我來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講講剛才發生的事情好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 事情原因 我是一名大三生,目前患有憂鬱症兩年半,持續服藥當中。但身為還年輕的女生,很不能接受自己在服藥後胖了將近20公斤,於是在上個月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康復時,自己果斷做出了停藥的決定。顯然,這判斷是錯誤的。(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Thumbnail
今年的情緒狀況已比當初剛開始看身心科時恢復許多 最近還會懷疑自己的身心狀況是不是真的有好轉?還是只是幻象? 去年開始一直有想減藥的念頭,因為藥物增胖讓我很困擾 但醫生始終不讓我減那顆會影響內分泌的藥... 歷經過自行停藥的黑暗期,我只能安慰自己繼續吃下去 每一次回診時我都會跟醫生提到這個狀
基本上,第一次的調藥,是新增加午餐一顆顛通,一週後發現不夠力,才有換掉的早上安立復。 我想,順利的話,就能固定服用安立復了。 其實,我真正氣的,是我母親自己做醫生的部分。 因為,我認為我又不趕,行動力慢只是小事,有必要放大嗎? 還說我裝瘋賣傻!問題是,我無法安坐,能算裝瘋賣傻嗎? 況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