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腦」偷走我的人生,自以為可以掌控一切,我才發現一切早已不對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認知到自己有壓力」這件事情,對我來說,蠻困難的。
很多時候,我不覺得自己有壓力,真心地覺得一切就是船到橋頭自然直,沒什麼好擔心的,反而覺得身旁的人為何要一直問我「你都不會焦慮喔?」、「你都不會覺得很壓力嗎?」
但從上週開始,我「感受」到壓力了。
PC: Kacy
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叫做「壓力」,我只覺得身體跟不上腦袋,睡覺時大腦還在急速運轉,胃有點消化不良,再到身上開始冒出汗斑。
我並不以為意,前幾年夏天也曾長過,更何況,我眼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公司的發文、專訪、西班牙文檢定、TOEFL的準備,碩士申請的資料等等等。
晚上偶爾在洗完澡後,看見皮膚上一片片不規則的黃色塊狀,在書桌白亮的燈光下,還會散發出一層淡淡的亮光。
「應該還好吧!畢竟之前去了趟馬來西亞,可能天氣太熱,回台灣就會好了。」
於是我又開始日復一日的生活,吃飯時,我在工作,下班後,我在準備考試,洗澡時,我也還在規劃等下要做什麼。
我根本沒有時間管我的身體,我的身體就只是我的意識的延伸。我要它做什麼,它就要做什麼。

身體傳來的警訊,都被大腦給否決

然後,我的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狀況,從針眼嚴重到要開刀,強制我休息了兩天(甚至都是週末,沒有影響到工作),再到胃痛,我都覺得只是身體比較虛。
直到某天晚上,跟同樣申請上碩士的人聊完,我的情緒盪到谷底,在一次次專注呼吸試圖掌握失控感的同時,肋骨下方傳來刺痛,胸前的汗斑開始疼痛,我才意識到,這一切很不對勁。
PC: 朋友
隔天,我立馬衝去看了醫生,還記得,我在診間裡描述我的身體狀況時,好像在講另一個人,我笑著説「我的肋骨下方有刺痛感,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哈哈哈」、「我這次沒有胸悶,但就是吃不下去哈哈哈」。
聽著自己的聲音,我不知道我在笑什麼,有什麼好笑的,但這一切明明聽起來就很客觀、很平常啊,為什麼輕鬆的語氣聽起來如此突兀。
聽完醫生的解釋,我不舒服的部位全部指向同一個原因——情緒壓力過大。
那時候,我只覺得為什麼我的身體壓力這麼大,如果可以,我想要跟的身體來場辯論,我想說服他,不需要那麼焦慮。甚至去看中醫,也是希望能用藥物讓身體的壓力緩解,
因為,我不知道該如何讓它停下來。
然而,現在回想起來,診間裡自己的笑聲聽起來如此刺耳,其實是太過於不在乎自己的證明而已,連身體的需求都被自己視為「不應該存在的反應」或是「該被克服的困難」。
中醫師看著我,開玩笑地說了一句「情緒不是你能控制的。」但我知道這不是一句玩笑話。
PC: 朋友

當我以為「我」是「大腦」,卻忽略了「我」其實是整個身體

今晚吃飯,讓自己看了一集很喜歡的韓國綜藝「我家的熊孩子」,看著金鐘國跟李尚敏去看精神科醫生,在畫自畫像的環節,金鐘國用鉛筆畫了張自畫像,一張 A4 大的白紙,正中間是他的頭像,從臉的形狀到頭髮的線條,看得出來是由很多筆畫構成。
醫生看完後,說了句:「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到,強迫、強迫、強迫。」
分析金鐘國畫中的多筆畫,代表著他的完美主義、怕被人誤會,所以要不斷修改。而畫中所畫的,通常代表自己所欠缺的。話音一落,大家哄堂大笑,金鐘國從小成績很差是眾人皆知的事。
但看了這集,突然讓我意識到,所謂的「自己」如果只是被定位在「頭」或是「思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身體」在這整個過程中被忽略了。
photo from pexel
這也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行為基本上是「控制狂」了。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像是金鐘國一樣,講話或思考的開頭都是「一般來說」、「正常來說」、「大家都是...」,拿這樣的標準來鞭打自己,認為自己不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念頭或情緒。

自以為能控制焦慮,沒想到餵養出更大的恐懼

當我的焦慮、擔憂被壓抑之後,他們不會消失,反而會躲起來長成很大的「害怕」,然後勾出你最底層的焦慮,在某個事件發生時爆發。
就像是我現在還釐不清焦慮的那坨東西是什麼,但在與一同申請上的同學聊天時,忍不住開始比較、羨慕,然後自卑。而原因說來很可笑,就只是覺得自己比他早收到獎學金未錄取通知信,我是不是第一輪就被淘汰。
但其實情緒爆炸,並非就只是因為上面的這件事,這只是引爆點。
但如果只看表面,反而會因此責怪自己,小題大作、胡思亂想、吃飽太閒,然後再次批評自己,再次餵養「害怕」,不斷地惡性循環下去。
打到這裡,不免也覺得我的大腦也太自傲,到底憑什麼決定我的身體該如何感受、情緒該如何升起落下啊!!!
也正是如此,當大腦不斷壓抑身心,造成的結果就是,每天晚上我都慷慨激昂,覺得我明天一定可以做很多事情!然而隔天早上,身體根本起不來,又累又想睡。
photo from pexel
就這樣,惡性循環,起不來,大腦繼續責備身體,身體繼續感到疲累,最終身體不堪負荷,傳來各種警訊。
最近也就在練習,慢下來、緩下來,深呼吸,做個瑜伽,感受身體。
PC: 朋友的IG
也告訴自己,所謂的努力,不是一天24小時都在唸書,畢竟人的注意力有限,反而一天能集中注意力念一下午,就可以讓自己運動、出去走走、與室友聊聊天,讓大腦放鬆一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42內容數
詞,是精煉的情緒感受,很美。 藉由一篇篇的故事而非詞語注釋,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詞裡封存幾千年前的茶香餘事與愛恨情仇。 讀詞門檻並沒有想像中的高, 秉持著「相信自己讀詞的感受」,將詞中感受到的情感傳遞到每個人心中。 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是文學讀懂我的困境,點出我的盲點,同時擁抱我的脆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在公司簡短地分享了到馬來西亞的這趟旅行,但影響我最深的,是遇見朋友的妹妹 S。她活脫脫是我小時候的翻版,談起對這個未知世界的好奇,兩隻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會發光。與 S 聊天,那個因著朋友一句「再怎麼迷路,都還在地球上」,便忽然無所畏懼,捉到機會就出國的我,其實還在。
在上一篇文中,我弟在聽了我的一派胡言後:笑著對我說:「你不覺得的很可笑嗎?我們都覺得『達成目標』時是最開心的,但人生有一大半的時間在「達成目標」,而達成目標後的我們,又在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樣的人生如何開心?」
回國後的這一週,心情沒有趨於平穩,反而水土不服,一下眼睛腫,一下胸悶頭暈。回台灣,似乎不只是「回家」那麼簡單,更多的是面對現實與壓力。在訪談諾瑪瑜珈創辦人 Shany 時,我們聊到「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它賦予了我們「想像力」,但使用不當的話,反而會成為我們阻礙......
前陣子很幸運地專訪到聲音表達溝通老師林依柔,出乎我意料的是,從聲音到溝通,竟可以一路聊到認識自我。自小學習古典音樂的她,在彈鋼琴時,領悟到了一點,一台鋼琴,可以演奏貝多芬也可以演繹李斯特,因為鋼琴是淨空的。因此,它可以被不同的情緒共振,再將這份情感傳遞出去。
好久沒旅行了!太久沒出國的後遺症就是對生活麻木,你可能會想,可以換個城市、換個興趣,是不是你人太無聊。但很莫名其妙的是,到馬來西亞才不滿一天的我,發現自己正在找的感覺是什麼,但有點難形容,讓我們從為什麼非得是獨自「國外旅行」開始......
其實在寫上一篇文章時,心裡還是沒有底的,與過去一年來一樣,因此看到有位讀者回覆:「向神明祈願,是對自己的發誓。」,心裡不禁感嘆,對呀,一再的發誓,卻依舊沒有行動。 直到爸爸一通電話打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今年還是沒下定決心要去,以後就不要再想這個可能性了。不然你要一輩子活在幻想裡嗎?」聽
前幾天在公司簡短地分享了到馬來西亞的這趟旅行,但影響我最深的,是遇見朋友的妹妹 S。她活脫脫是我小時候的翻版,談起對這個未知世界的好奇,兩隻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會發光。與 S 聊天,那個因著朋友一句「再怎麼迷路,都還在地球上」,便忽然無所畏懼,捉到機會就出國的我,其實還在。
在上一篇文中,我弟在聽了我的一派胡言後:笑著對我說:「你不覺得的很可笑嗎?我們都覺得『達成目標』時是最開心的,但人生有一大半的時間在「達成目標」,而達成目標後的我們,又在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樣的人生如何開心?」
回國後的這一週,心情沒有趨於平穩,反而水土不服,一下眼睛腫,一下胸悶頭暈。回台灣,似乎不只是「回家」那麼簡單,更多的是面對現實與壓力。在訪談諾瑪瑜珈創辦人 Shany 時,我們聊到「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它賦予了我們「想像力」,但使用不當的話,反而會成為我們阻礙......
前陣子很幸運地專訪到聲音表達溝通老師林依柔,出乎我意料的是,從聲音到溝通,竟可以一路聊到認識自我。自小學習古典音樂的她,在彈鋼琴時,領悟到了一點,一台鋼琴,可以演奏貝多芬也可以演繹李斯特,因為鋼琴是淨空的。因此,它可以被不同的情緒共振,再將這份情感傳遞出去。
好久沒旅行了!太久沒出國的後遺症就是對生活麻木,你可能會想,可以換個城市、換個興趣,是不是你人太無聊。但很莫名其妙的是,到馬來西亞才不滿一天的我,發現自己正在找的感覺是什麼,但有點難形容,讓我們從為什麼非得是獨自「國外旅行」開始......
其實在寫上一篇文章時,心裡還是沒有底的,與過去一年來一樣,因此看到有位讀者回覆:「向神明祈願,是對自己的發誓。」,心裡不禁感嘆,對呀,一再的發誓,卻依舊沒有行動。 直到爸爸一通電話打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今年還是沒下定決心要去,以後就不要再想這個可能性了。不然你要一輩子活在幻想裡嗎?」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公司請來醫生談生活壓力 一開始送上一張波紋圖 醫生一開始只跟我們說 要看一下 後來才說 如果這個看起來會動 就是心理有壓力 我就想到 原來是這樣 有時候走在不同花紋的人行道 我也會有地板在動的感覺 之前都以為是大腦不知道有什麼問題 今天才緩然大悟 原來是心理壓力 不過心理壓力
最近整個腦袋好像不是我的, 脖子僵硬的上一塊木頭, 本來想說好不容易有時間去運動, 流了汗並沒有讓頭腦清醒1點, 反而不舒服啊差1點暈倒, 昨天還是前天跟一個心理師討論了一個小時的病情, 想起了1點點的事情, 他們原來是預謀傷害還是預謀殺人? 只不過殺人不成變成了重傷害而已,
我意識到:我好像生病了!! 我真的覺得我快要不行了,每次「哀傷恐懼」冒出來,我手腳就無力,什麼事都做不了... 我發現:那個情緒是一陣一陣的發作,我現在在觀察著它~!它好像海浪一樣,有高有低....發作起來真的很要人命!!! #已約好心理諮商師了~!
Thumbnail
精神因感到壓力而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會導致肌肉繃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是心理影響了生理。作者分享自己性格容易緊張,令肩膊的肌肉時常拉緊,因而導致疼痛和影響了手臂的活動能力,並答應自己會依從醫生的拜託,學習放鬆自己。
你壓力大嗎? 你的精神算正常嗎? 你能控制你過多情緒嗎? 現在的你,有在按時吃藥嗎? 你知道一旦....你開始去看身心科,也許你就是被拒保的那個人嗎? A:我其實持續吃藥很多年了,醫生說我很嚴重,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回診拿藥,醫生還說...我比妹妹嚴重,妹妹可以3個月拿要一次。 B:那你
Thumbnail
簡單來說呢,這次的看診經驗,讓我發現我的身體比我的頭腦更快反映出了「恐懼」的情緒,因而在頭腦還沒發現時,就已經處於抵抗、想遠離的狀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Thumbnail
我深受自己容易緊張焦慮帶來的痛苦已經很多年了。我一直很容易驚恐,心跳很快很慌,而且是無法自己有效舒緩的那種。小時候,主要是怕考試,每次大考前都會緊張到渾身僵硬,難以入眠。到後來,好像這樣的焦慮擴散到很多生活層面,逐漸地,變成去醫院或診所看病也會很緊張,或是以前開車因為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心跳加速很
   壓力,是無形的恐懼,當我們面對它時,常變得膽怯,就好比站在懸崖邊,卻有無數隻透明的手在推你,這時,體內的腎上腺素開始飆升,你用盡全力將它們推開,壓力也隨之消散。壓力來臨時,我們應該換種方式思考,而不是因為愣在原地,不前進。我們要打敗壓力,而不是被壓力擊垮。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公司請來醫生談生活壓力 一開始送上一張波紋圖 醫生一開始只跟我們說 要看一下 後來才說 如果這個看起來會動 就是心理有壓力 我就想到 原來是這樣 有時候走在不同花紋的人行道 我也會有地板在動的感覺 之前都以為是大腦不知道有什麼問題 今天才緩然大悟 原來是心理壓力 不過心理壓力
最近整個腦袋好像不是我的, 脖子僵硬的上一塊木頭, 本來想說好不容易有時間去運動, 流了汗並沒有讓頭腦清醒1點, 反而不舒服啊差1點暈倒, 昨天還是前天跟一個心理師討論了一個小時的病情, 想起了1點點的事情, 他們原來是預謀傷害還是預謀殺人? 只不過殺人不成變成了重傷害而已,
我意識到:我好像生病了!! 我真的覺得我快要不行了,每次「哀傷恐懼」冒出來,我手腳就無力,什麼事都做不了... 我發現:那個情緒是一陣一陣的發作,我現在在觀察著它~!它好像海浪一樣,有高有低....發作起來真的很要人命!!! #已約好心理諮商師了~!
Thumbnail
精神因感到壓力而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會導致肌肉繃緊,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是心理影響了生理。作者分享自己性格容易緊張,令肩膊的肌肉時常拉緊,因而導致疼痛和影響了手臂的活動能力,並答應自己會依從醫生的拜託,學習放鬆自己。
你壓力大嗎? 你的精神算正常嗎? 你能控制你過多情緒嗎? 現在的你,有在按時吃藥嗎? 你知道一旦....你開始去看身心科,也許你就是被拒保的那個人嗎? A:我其實持續吃藥很多年了,醫生說我很嚴重,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回診拿藥,醫生還說...我比妹妹嚴重,妹妹可以3個月拿要一次。 B:那你
Thumbnail
簡單來說呢,這次的看診經驗,讓我發現我的身體比我的頭腦更快反映出了「恐懼」的情緒,因而在頭腦還沒發現時,就已經處於抵抗、想遠離的狀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Thumbnail
我深受自己容易緊張焦慮帶來的痛苦已經很多年了。我一直很容易驚恐,心跳很快很慌,而且是無法自己有效舒緩的那種。小時候,主要是怕考試,每次大考前都會緊張到渾身僵硬,難以入眠。到後來,好像這樣的焦慮擴散到很多生活層面,逐漸地,變成去醫院或診所看病也會很緊張,或是以前開車因為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心跳加速很
   壓力,是無形的恐懼,當我們面對它時,常變得膽怯,就好比站在懸崖邊,卻有無數隻透明的手在推你,這時,體內的腎上腺素開始飆升,你用盡全力將它們推開,壓力也隨之消散。壓力來臨時,我們應該換種方式思考,而不是因為愣在原地,不前進。我們要打敗壓力,而不是被壓力擊垮。
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