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論是網路還是媒體都充滿了看過 Netflix 影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影評,無論是評論故事線的流暢串連,將台灣獨特的地方政治,甚至是用一票一票彰顯直接民主,也導致勝負往往就在幾百票間的選舉文化,還有促成政治人物站上風口浪尖的政治幕僚背後的工作樣態。
與其說這是齣政治劇,似乎更像是個職人劇,無論你是在哪個行業,只要上有老闆、平行有同事、外面有客戶和廠商,甚至還需要面對一般的消費者,還加上家裡需要處理的茶米油鹽和錯綜複雜的關係,似乎都很能心有所感。
公關的工作,某方面來說也跟政治幕僚很像,一方面扮演老闆吸收與篩選外界資訊的智囊,另一方面也是老闆對外另一張臉的塑形人,負責將最美好、最體面甚至最符合社會期待的那一面,呈現給公眾,畢竟民主的遊戲規則就是票多的就贏,商場的規則就是市佔大的就贏。
公關做的工作,基本上分成兩類,一種是「錦上添花」,另一種則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就像是新產品上市發表會、新主管到任的見面會、媒體專訪、媒體餐敘、甚至偶而的媒體置入這類活動,訊息單純明瞭,就是在品牌認為好的產品上,用聲量繼續加值與加溫討論熱度,希望能好上加好。
無論規模多麽盛大的記者會,有多少媒體出席,新聞披露再多則,在新聞事件隔天之後,都只是過去的歷史事件,甚至再過一、兩個星期,就找不太到相關的新訊息露出了。新聞的賞味期限很短,就像是壽司一樣,只能趁新鮮吃;而議題的風潮也就如潮水一陣一陣,這也是為什麼,「造浪者」片名,其實很貼切地形容政治幕僚或是公關的角色,就是要在平靜無波的現象場裡,製造出讓政黨或是品牌主打人物或議題站上風口浪尖,而且在浪尖之上繼續受關注、夠高、夠醒目的浪。
然而,無論是政治幕僚和公關工作,最難的其實就是雪中送炭,無論是候選人有什麼負面新聞、在公開場合面對尖銳且毫不留情的提問,無論事情再多排練與計畫,總會有超出計畫的事情發生。於是,學習著如何在副駕駛座上模擬正駕駛開車的狀況,甚至是去設想類似正駕駛的視野和視角,同時卻也必須留意外在環境的變化,無論是塞車、車禍、鳥擊、天候不佳,就好像是針對品牌周遭人事物可能產生的負面新聞,如何在事件前做好計畫,在意外當下想出可行解方,同時維護多方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就這就是公關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危機處理是每一個公關最不想碰到,卻也是在職業生涯中不太可能不碰到,卻也學習到最多的進階必修課。無論是產品出狀況、消費者投訴媒體、公安事件、食安事件與公眾議題有關需要品牌表態的事件,每一個炎上事件都是由人開始,卻也需要另一群人去處理。
危機處理的出手力道與細緻程度,就好比壽司師傅的刀工,每一次下刀都是多年經驗的累積,而下每一刀的背後都需要設想,那些自己所服務的利害關係人,他們又會怎麼想?這是他們需要也想看到的訊息嗎?
在《人選之人——造浪者》影集中,看到身為文宣部主任的陳家競,手機不離身,連在家裡看著電視,一聽到關鍵字就不能不看畫面的警覺;需要去跟自己的主管與外部廠商協調甚至是做出必然有人會失望的決定,還是就連抗議手卡上面字的顏色都會需要出意見,需要有領導國家政治人物眼界的高度,也需要有基層的實作能力,這其實是身為幕僚或是任何成就他人工作必然需要不時切換頻道的練習。
或許,我們的日常都不是服務一票票選出政治人物的「人選之人」,我們所服務的主管也都不是萬民擁戴的「天選之人」,但身為每個行業的職人,我們也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透過專業與能力積累,甚至熟知與進一步協調利害關係人彼此互動與利益交換邏輯,嘗試在平靜無波的日常生活中,透過一次次專案或工作經驗的積累,造出屬於自己職涯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