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家應該都聽過「馬路如虎口」,然後我們也都這麼相信了。
長大後才知道,「馬路如虎口」是車本主義的交通文化塑造出來的,不是像大自然中的老虎那樣自然而然存在的,而且老虎咬到你無關乎道德,但車子撞到你,開車、騎車的人,是有道德,甚至法律責任的。所以「馬路如虎口」是邪教口號。
描述相同情況,但完全從不同角度來出發的另一個詞,其實就是「行人地獄」,除了道路設計之外,更加重行人困境的就是,只要有重大交通意外發生,政府、學校單位一定找行人宣導,告訴行人大車有多少死角,卻不是宣導大車該如何開,或是朝道路設計的改善來解決問題。這種「好心宣導」就像對遭到性侵的潛在族群告誡不要太晚回家一樣,對他們暗示如果你們更小心一點,意外就不會發生。
前一陣子開始加入相關討論社團,以及一些Youtubers 、公視一些節目對於台灣交通現況的報導和分析,還有對於國外某些交通制度、道路規劃的示範,覺得自己對於這些想像真是太過貧乏了,所以從上述那些節目得到許多「啟示」和想法的激盪,其中一個就是人行道的劃設。
行人會發生意外,某部分其實就是人行道的劃設不足或設計糟糕。我曾經算過,走完一條人行道,先不說凹凸不平,光是過程中我就要避開超過20棵樹,有時候還必須到大馬路上走一小段再走回來,光是四肢健全的人都已經要如此不便,更何況是推嬰兒車、坐輪椅等其他族群,先不說鋪設磚石的人行道有多麼崎嶇和顛頗,有時候為了業績好看,直接就在地上刷綠色油漆充數,節省成本,是說如果劃設妥當倒也無妨,但就是常常劃在緊貼車道、汽機車違停嚴重的路邊,邊走邊要閃車,或是根本劃到一半就消失,似乎覺得行人會自帶竹蜻蜓,隨時可以飛天再降落。每次走這種「人行道」都恨不得自己會飛。
有次看Youtuber 分享其他國家的劃設方式,根據他們的例子提出建議,就是可以把在車道上以內凹的方式劃設汽機車停車格,再緊鄰停車處劃設綠色人行道,如此一來機車走在外車道(其實汽機車分流,把機車隔離在外車道也是有問題的,一開始我看到這概念覺得不太能接受,但後來想了幾回之後覺得可以,不過有機會再談),也不會被停車的其他車輛影響,再者,這些停著的汽機車剛好可以在行人和移動的車輛之間作為流動的牆,對行人形成一道保護。
昨天去新竹快閃的時候,就真的看到類似的設計(可惜停車區劃的不夠深,所以其實停、騎車時還是有跟車流發生碰撞的機率),實際也走了蠻長一段路,覺得非常、非常的舒適又安心,而且那一區劃設的人行道不會突然不見,要你走到大馬路一小段後再自己找綠色油漆走回來。
如果大多數的人行道可以用類似的原則來設計,應該會少了很多地獄路段,當然也許還有更好的方式,我正在持續尋覓中。
*****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