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與你分享】圖/ 文 馮煜婷、杜孟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以往的玩具分享,孩子會偏向各玩各的單獨遊戲而沒有互動,

或是在同一團體裡玩玩具的平行遊戲(沒有交談或互動),

能夠更進階到有互動的遊戲模式,大多是之前就有發展出社會互動的孩子,

而最近下午的玩具分享,或是角落活動時間,

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對於分享、互動有了不同的步,

以往只會玩別人玩具的孩子,現在會知道可以帶玩具來,

而接受和別人分享、得到不同的樂趣,這正是所謂進到「聯合遊戲」,

發展年齡為3歲半到4歲半,孩子能夠一起玩遊戲,

也是幼兒發展中最早的社會性遊戲。

老師:「阿菘,你帶恐龍喔?」

畇菘:「嗯!阿恐龍~」  

於是畇菘帶著恐龍去石頭區與大家分享。

在角落活動中..... 亮丞:「這個給我好不好?」

緯丞:「好啊,給你~」   

看著孩子發展的進步,是有趣的一件事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除了大腦之外,鄭重推薦良心也很美好,希望人人都能有。 每次只要碰到原生家庭的問題,感覺煩到頭髮可以一把一把抓下。 原生家庭沒有財務控管的能力,存錢的方式是買金飾,還不是金子。 印象中學生時期因表現不錯,成績很好還是拿了點獎之類的,收過一兩次金飾。 存放在母親那裡。 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事實上沒隔一
Thumbnail
當身處風氣更為開放的社會,自己的性別「覺醒」依然相當匱乏和不全面,亦是一記當頭棒喝,需要持續的去檢視和精進自己的思想。
Thumbnail
中國大陸近來最熱門的院線電影《好東西》,先是一片好聲音,票房也因複購長出不錯的成績,在難得一見的高分評論中,總覺得有些可疑。 評論中的大部分聲音並不是針對電影的好評,而是針對電影中的價值觀。在各種預告片段,看到的都是角色的金句混剪,人們廣泛討論著那些有關於性別的符號;為女性扳回一城的精彩台詞;頭腦
Thumbnail
  如今,我們的電影市場上面最流行的,是那些能夠讓彩蛋考據學幾乎成為一門專業的超級英雄電影。而在那場演講的時代裡,彩蛋和故意設置的隱藏要素就已經是一種遊戲營銷的利器了。但對布萊恩而言,那就像「每月電池俱樂部」一樣,你只是讓顧客長途跋涉地穿過整個店舖來抵達他此行本來的目的而已。
  我開始困惑為什麼十幾歲的時候會有一段覺得這些玩具沒有那麼好玩的時期。我從不覺得它們幼稚、也捨不得丟掉,但它們就這樣一直擺在盒子裡,在姪子出生並大到可以讓他玩這些玩具之前,我們居然都沒有想要把它們再拿出來把玩,怎麼會這樣呢?
Thumbnail
九個月大的寶寶們會開始互相搶奪玩具了。 六個月左右的寶寶們,玩具幾乎是各玩各的,但在六~八個月之間的寶寶,除了手上的玩具之外,也開始對其他寶寶手上的玩具感到興趣。到了九個月,寶寶會毫不客氣地去搶別人的玩具來玩,活動力較強的寶寶還會為了拿到玩具而把其他寶寶推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數位素養專家Mike Caulfield提出了一套四步驟法則S.I.F.T,讓你在受到來自網路的資訊洪流時,能夠有效篩選真實與虛假資訊。本文透過S.I.F.T方法來教導網路使用者在數位時代如何提高資訊素養,避免被不實資訊影響。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你玩玩具嗎? 如果用玩具的視角看世界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除了大腦之外,鄭重推薦良心也很美好,希望人人都能有。 每次只要碰到原生家庭的問題,感覺煩到頭髮可以一把一把抓下。 原生家庭沒有財務控管的能力,存錢的方式是買金飾,還不是金子。 印象中學生時期因表現不錯,成績很好還是拿了點獎之類的,收過一兩次金飾。 存放在母親那裡。 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事實上沒隔一
Thumbnail
當身處風氣更為開放的社會,自己的性別「覺醒」依然相當匱乏和不全面,亦是一記當頭棒喝,需要持續的去檢視和精進自己的思想。
Thumbnail
中國大陸近來最熱門的院線電影《好東西》,先是一片好聲音,票房也因複購長出不錯的成績,在難得一見的高分評論中,總覺得有些可疑。 評論中的大部分聲音並不是針對電影的好評,而是針對電影中的價值觀。在各種預告片段,看到的都是角色的金句混剪,人們廣泛討論著那些有關於性別的符號;為女性扳回一城的精彩台詞;頭腦
Thumbnail
  如今,我們的電影市場上面最流行的,是那些能夠讓彩蛋考據學幾乎成為一門專業的超級英雄電影。而在那場演講的時代裡,彩蛋和故意設置的隱藏要素就已經是一種遊戲營銷的利器了。但對布萊恩而言,那就像「每月電池俱樂部」一樣,你只是讓顧客長途跋涉地穿過整個店舖來抵達他此行本來的目的而已。
  我開始困惑為什麼十幾歲的時候會有一段覺得這些玩具沒有那麼好玩的時期。我從不覺得它們幼稚、也捨不得丟掉,但它們就這樣一直擺在盒子裡,在姪子出生並大到可以讓他玩這些玩具之前,我們居然都沒有想要把它們再拿出來把玩,怎麼會這樣呢?
Thumbnail
九個月大的寶寶們會開始互相搶奪玩具了。 六個月左右的寶寶們,玩具幾乎是各玩各的,但在六~八個月之間的寶寶,除了手上的玩具之外,也開始對其他寶寶手上的玩具感到興趣。到了九個月,寶寶會毫不客氣地去搶別人的玩具來玩,活動力較強的寶寶還會為了拿到玩具而把其他寶寶推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數位素養專家Mike Caulfield提出了一套四步驟法則S.I.F.T,讓你在受到來自網路的資訊洪流時,能夠有效篩選真實與虛假資訊。本文透過S.I.F.T方法來教導網路使用者在數位時代如何提高資訊素養,避免被不實資訊影響。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你玩玩具嗎? 如果用玩具的視角看世界會怎麼樣呢?